3.6 我们也来文青一次
今天晚上和紫岚姐姐去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朗诵会。来香港四年,红馆一次没去过,作为观众来香港大会堂也只是第二次而已,人生可以说相当的不完整,不过两次演出倒都是很值得铭记的,尤其是今天,好不容易把自己从脑残欢乐的宅女生活中拽出来装一次文青,听了生平第一场朗诵会。(满场都是带着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级人物= =”)
今晚的主题是青春,选的作品倒也都很切题,讲年轻的热血,年轻的狂妄,年轻的梦想,年轻人恣意恩仇,红烛罗昏帐的爱情。
当然也有迟暮老者对青春的回忆,对晚辈的喁喁心语。
阵容也还算强大,我这个行外人至少看到了几张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熟面孔。
舞台很简单,一架钢琴一架筝,一张桌椅,再无他物。
但是很美,真的很美,聚光灯打下的那一刻,天地间好像只剩光影中的那些朗诵者,带着我们和他们胸中的感情一起激荡。
比如背影,多年前的课文,如今听来却是百感交集,那是对父母之爱无以为报的一声叹息。
比如黄河谣,信天游响起的那一刻我就已经鼻子发酸,柔情的女声娓娓讲述黄河边上代代相传的故事。这诗我第一次读,女性视角看黄土高坡非常有魅力。
再比如乡愁,口口相诵的经典,不知在多少场合遇到多少次,由行将就木的老人巍巍的读出,仍是惹人泪下,每一个颤抖的字,都是落叶不得归根的恨,
最最打动我的还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唯一为之掉泪的作品。明明最喜欢,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算了不写了……配乐乍听极度的熟悉,回来翻库存才想起是清明上河图,只有开始的一小段,毕竟朗诵是主角。
少年中国说和清明上河图表面上看来本不太搭,但细细想来,文章开头本就在说昔日的繁华,清明上河图又何尝不是。曲子本身我倒是更喜欢箜篌的版本,之前一直以为箜篌的音色和古筝无二,今天才知道是不一样的,箜篌清亮些,古筝圆润些,而箜篌的泛音音色更接近古琴而不是古筝。(YY与跑题齐飞= =”)
紫岚姐姐说以后想多看话剧,恩,我也是,不过我更想多吃鸿福堂的鸡腿,应该是熬了很久,骨肉极易分离,鲜嫩多汁且入味,哈哈。(咦我插入广告了吗?)
今晚的主题是青春,选的作品倒也都很切题,讲年轻的热血,年轻的狂妄,年轻的梦想,年轻人恣意恩仇,红烛罗昏帐的爱情。
当然也有迟暮老者对青春的回忆,对晚辈的喁喁心语。
阵容也还算强大,我这个行外人至少看到了几张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熟面孔。
舞台很简单,一架钢琴一架筝,一张桌椅,再无他物。
但是很美,真的很美,聚光灯打下的那一刻,天地间好像只剩光影中的那些朗诵者,带着我们和他们胸中的感情一起激荡。
比如背影,多年前的课文,如今听来却是百感交集,那是对父母之爱无以为报的一声叹息。
比如黄河谣,信天游响起的那一刻我就已经鼻子发酸,柔情的女声娓娓讲述黄河边上代代相传的故事。这诗我第一次读,女性视角看黄土高坡非常有魅力。
再比如乡愁,口口相诵的经典,不知在多少场合遇到多少次,由行将就木的老人巍巍的读出,仍是惹人泪下,每一个颤抖的字,都是落叶不得归根的恨,
最最打动我的还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唯一为之掉泪的作品。明明最喜欢,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算了不写了……配乐乍听极度的熟悉,回来翻库存才想起是清明上河图,只有开始的一小段,毕竟朗诵是主角。
少年中国说和清明上河图表面上看来本不太搭,但细细想来,文章开头本就在说昔日的繁华,清明上河图又何尝不是。曲子本身我倒是更喜欢箜篌的版本,之前一直以为箜篌的音色和古筝无二,今天才知道是不一样的,箜篌清亮些,古筝圆润些,而箜篌的泛音音色更接近古琴而不是古筝。(YY与跑题齐飞= =”)
紫岚姐姐说以后想多看话剧,恩,我也是,不过我更想多吃鸿福堂的鸡腿,应该是熬了很久,骨肉极易分离,鲜嫩多汁且入味,哈哈。(咦我插入广告了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