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查看话题 >“黑郭敬明”,显得你很高级吗?

如果你到河南某乡镇的某所中学,会看到三年一班的教室墙壁上刻着这样一句话:“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没错,是15岁的我干的。
郭敬明可谓是一代人的青春阅读记忆,《幻城》《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岛》,哪怕现在看来无病呻吟,当时依然被感动的痛哭流涕。尽管当时看郭敬明书的人都成长了,郭敬明依然不愿长大,持续缔造和消费者青春文学,我依然不会否认自己曾经很喜欢郭敬明的书。
相比之下,那些否认自己过去的人让我觉得可笑。
提起郭敬明,就要说起韩寒,他们两个人一直被看做青春文学的两个方向。出生上海的韩寒一直看不起拜金、物质的郭敬明,韩寒的读者也总是嘲笑郭敬明的读者层次太低。
当郭敬明第一次带着妈妈过地铁的时候,因为妈妈不懂如何操作而被安保骂一句“乡巴佬”的时候,郭敬明已经决定跟上海死磕到底,或者说跟贫穷的过去的自己死磕到底。
他要赚足够多的钱,看谁还瞧不起他。或许这种心理略病态,只是“笑贫不笑娼”这不就是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吗?那些嘲讽郭敬明的人,多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
最近异常火爆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有网友统计rapper最喜欢的说唱歌词是“世界”、“时间”、“老子”、“兄弟”、“baby”、“money”、“bitch”、“real”,郭敬明的书写的不同样是这些东西吗?谁又凭什么说郭敬明的书是垃圾?
“这就是我心里的一座城池,其他人眼中的一片废墟”(韩寒《一座城池》),“你泼墨了墙角残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个没有跌宕的夏天”(郭敬明《夏至未至》),两种风格的文字就像两种不同口味的菜,你喜欢其中一种,也没必要鄙视另一种风格。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元。
哪怕现在“黑郭敬明”是一种全民“政治正确”的行为,我依然挺郭敬明。15岁的我很喜欢郭敬明,25岁的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我也从来不觉得读红楼梦的人要比读郭敬明的人高级,阅读都能分出鄙视链,只能说是国民劣根性作祟。
最近郭敬明公司旗下签约作家李枫,在微博上实名举报郭敬明对其“性骚扰”“性侵犯”,并在《关于郭敬明。致所有人》一文中说郭敬明“经常性骚扰、性侵犯签约他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职员”。郭敬明两小时后在微博上表示:“1.完全捏造。2.已让律师处理。”
真假尚无定论,所有吃瓜群众已经是搬着小板凳围观的不亦乐乎。大家都相信郭敬明做了这样的事情,同时对郭敬明的性取向、拜金等等事情极尽嘲讽。这些人的样子,跟鲁迅笔下的看客实在是如出一辙。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呐喊》)
那些以“倒郭敬明”为荣的人,祝你们过得比郭敬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