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种信仰
最近在咖啡馆和几位朋友聊过自由的问题,他们觉得我很自由,既能浪迹天涯,又能朝九晚五。种花喝咖啡看书到处游走,在他们眼里,这是他们所向往的自由。
我跟他们说,自由是相对的,为了这样的生活,我放弃了很多东西,而且一直依然受因果纠缠,同样也有身不由己。
咖啡馆本意是能够为喜欢的朋友提供一个休闲互相交流的场所,而大家依旧忙的没空来,没空了解其他人,耗了很多时间精力,离初衷越来越远,这也是一种枷锁。
卢梭:“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 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不同的生存环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自由思想,佛教宣扬放下执着,获取大自由,资本鼓励努力赚钱,获取财务自由。
据阿克顿勋爵(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统计,众多思想家对“自由”的界定竟有 200余种之多。
归根到底,自由就是一种信仰,人皆向往自由,都是走在追求自己信仰的自由道路之上。
信仰一般往往被认为是由外在因素所形成、受到父母、社会、宗教和传统所影响。唯信仰过程必须是经过内在回应的,其中需透过个人的经历和对灵性的追寻,进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宗教信仰。
信仰可以获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抛弃。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思考,就只好相信别人的;信仰就是相信并尊重自己,不仰视他人。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在没人知道除了现实还有哪种理想可以追求的年代,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不得而知,而现实环境下,有一些话不能去说,不能去辩论,唯一盛放的,则是一碗碗热烫的鸡汤,温暖着一颗颗麻木的心灵。
信仰过,怀疑过,思考过,继续思考。
我之所以如此折腾,就是想追寻自己的自由之路,我把追寻道路上一切考验视作修心的过程,依旧有烦恼忧愁,但,所幸路上有朋友相伴,有你愿意陪我一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