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之——王安石
近几日读《苏东坡传》,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家“王安石”有了认识。以前对王安石的认识就是两个标签,“唐宋八大家”和“王安石变法”,但其实从未了解过他,甚至连他的著作,诗词都未曾读过,从第一印象上来看,我是喜欢他的,因为名字挺好听,而且是改革家。也许我内心对改革家非常崇拜,在一种旧制度下,努力开拓新制度的人,一定都是思想之大成者,比如商鞅,孙中山,当然还有毛主席。而今日,却着实改变了些许我的想法。
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永远紧密相依,明君盛世与国破家亡造就了不同的诗人,贬谪失意给了词人们更多的时间与素材。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都曾处于同一时期。很早就发现,宋朝的才子们官也做的不小,其中几位都曾官至宰相,这和当时的选拔制度离不开关系,宋仁宗求贤若渴,考试科目既涉及策论,也包括诗词、历史等众多科目,还可以由贵人推荐。说远了,再回到主题,王安石。
一直喜欢他的名字,觉得应该是为帅哥,可惜产生了错觉,“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不讲究吃和自己的仪表,学习很勤勉,语言学极糟,但是却酷爱想字之来源,“波,水之皮也”,感叹他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标准的理想主义者,从做学问,到政治,都是这样,理想主义者容易初始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由于不愿意看清实际,众叛亲离。王安石正符合这点。司马光、欧阳修、韩维、吕公著等初始都是他的支持者,只是在变法实施过程中才由于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司马光最后都表示王安石是个好人,应予以厚葬。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没有错,只是当心中只有理想,没有百姓,没有好友时,理想从哪体现。最为王安石悲哀的并非变法失败,而是真正提拔、赏识他的人,都被他贬至它地了,而任用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权力,迎合当权者的小人,最后他也拜在了小人之手。
理想主义、坚持、固执、正直,这是我对王安石的认识。
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永远紧密相依,明君盛世与国破家亡造就了不同的诗人,贬谪失意给了词人们更多的时间与素材。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都曾处于同一时期。很早就发现,宋朝的才子们官也做的不小,其中几位都曾官至宰相,这和当时的选拔制度离不开关系,宋仁宗求贤若渴,考试科目既涉及策论,也包括诗词、历史等众多科目,还可以由贵人推荐。说远了,再回到主题,王安石。
一直喜欢他的名字,觉得应该是为帅哥,可惜产生了错觉,“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不讲究吃和自己的仪表,学习很勤勉,语言学极糟,但是却酷爱想字之来源,“波,水之皮也”,感叹他的想象力他是一个标准的理想主义者,从做学问,到政治,都是这样,理想主义者容易初始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由于不愿意看清实际,众叛亲离。王安石正符合这点。司马光、欧阳修、韩维、吕公著等初始都是他的支持者,只是在变法实施过程中才由于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司马光最后都表示王安石是个好人,应予以厚葬。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没有错,只是当心中只有理想,没有百姓,没有好友时,理想从哪体现。最为王安石悲哀的并非变法失败,而是真正提拔、赏识他的人,都被他贬至它地了,而任用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权力,迎合当权者的小人,最后他也拜在了小人之手。
理想主义、坚持、固执、正直,这是我对王安石的认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