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小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非 小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我若干年前就读过。那时还年幼,只觉得甚好,像一场喜洋洋的闹剧。 及至不久前搬家整理物品,看到它,却还是舍不得丢掉。于是,在一个落日余晖、小风习习的傍晚,突然念起,窝在沙发一角,重温了一遍。 此一读,竟给我全新的感觉,思量颇多。 女性人生,是燕燕大部分作品的主题,此本亦然。只不过,故事主角不再是年轻女性,换成了一位上海老太太。讲述了曾经出水芙蓉般美好,鹤立鸡群般优秀的“姨妈”,她退休后的忙碌与入世,最终的命运与归宿。 与以前的印象相仿,故事开篇诙谐轻松,令人读来心情愉悦,像浏览一本流行杂志。这位“姨妈”,有趣味、可爱、时髦,充满人性与女性之美。 但渐渐读下来,方可知她的前半生,其实并不似她的外在般精彩得意、风生水起,而是充满了坎坷与痛苦。 她有过一场不堪回首的,“被设计的”婚姻。无奈之下抛之不顾的女儿,是她心底永远的隐痛。痴心一片的爱情,更只能无望地穷尽平生,以思念相依托,以精神相自慰。 事业上,也是做了一世单纯、封闭的“知识分子”,只剩下可怜的养老金。退休了,她才真切地体会到,外面真实的世界,根本不是自己原来一天天过着的样子。现实的窘迫,更让她明白了钱的重要。 各种碰撞下,姨妈决定入世。她想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时段,创造出拿得出手的价值,笑看晚年,告慰平生。 于是她学电脑,买手机,千方百计找工作,努力和邻居打成一片。发挥余热是堂皇的说法,让荷包鼓起来,维持自己的晚年尊严,是这个上海老太如今所剩唯一的希望与寄托。 感情方面,她也在妹妹和外甥的百般推动下,似有若无地搞起了黄昏恋,谈起了情。 但,久涸的枯井,哪里还泛得起惊颤的涟漪?已落的繁花,何曾见重开新枝香飘千里?她终究过不了命运预设的那道坎,终究逃不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波澜不惊。 其实,姨妈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太太,她历尽沧桑,但永远保持着单纯和真诚。但可怕的是,也正因为这份真和纯,被当做傻瓜,屡屡被周围世俗的人和事,欺骗、利用、伤害。 这不能说是她的错。 “你和一堆庸俗的人遭遇,又一地鸡毛索然无味”,姨妈努力这样排解和支撑自己。直至最后,再也无以排解,再也无力支撑。对现实和命运的失望,最终打倒了她——她疯了。 疯了的姨妈,被她女儿接了回去,回到当年她不顾一切冲出的牢笼——她与前夫的家。这是生命的轮回,还是最无奈的沉沦和堕落? 从前无知、蛮横的前夫,更见鄙俗下作。她视之如命的女儿,也仅仅是为了将连退休金都没有的父亲甩给母亲,自己好在外边一无挂碍地尽情游荡。他们父女,“不嫌弃”疯过的她,仅仅是——看中了她的退休金和利用价值。 姨妈不是不懂。 她优秀过,孤独过,疯过。现实和命运对她最惨烈的折磨,不是将她逼疯,而是让她失望,彻底失望——对别人,对自己,对命运失望。 姨妈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她选择了放弃——对一切的放弃。 曾经那般痛恨鄙俗的姨妈,放弃抗争,沉沦于惨痛的现实,变成了粗着嗓门在街头卖鞋,快活而熟练地讲价还价,对来自无赖丈夫的一切伤害,一概缴械投降、不以为然、无动于衷的,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完全彻底的一个底层老年妇女! 读到此处,不由得想起当年读余华的《活着》,那时的感觉,仿佛眼见一重接一重的悲苦,一座又一座的巨山,扑面砸下,把人整个掩埋,让人生不如死。 读这本书,目睹姨妈的一生,则像眼睁睁看着有人落水,沉下去,沉下去,却根本无力解救她,还她以高尚、圆满的生命。 莫可名状的悲伤,无以言表的残忍。 我宁愿,故事终结于姨妈疯了、精神虚迷的那个瞬间。明明意识清晰若此,却做这样的选择;明明后路清楚可见,却决意自弃堕落,这样的人生结局,更令人感觉悲凉! 这真的是每个人的人生命题--面对命运给予的种种厄运,我们该怎样做,才不至放弃,不至沉沦? 结论是——无论遭遇什么,含着泪,忍着痛,坚强下去,才是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一时退让,一时软弱,便要付出一生!
-
豆里夏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9 1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