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聊聊《走向共和》
这几天一直在看《走向共和》,这部片子的历史素养,至少是追踪近代史最新成果上面花了大工夫。许多里面的论断,评价,所体现的历史场景和细节,是近若干年,学术界讨论的。
当然争议的焦点是李鸿章的评价,这其实是老生常谈,不算什么最新成果,林则徐其实早也被重新评价过了。
但翁同和是如此的猥琐,我都有点担心,常熟的后人是否要来打个官司,但翁的保守,在《历史研究》上有文章揭示的。
康有为也是个猥琐的家伙,其实,从他流亡以后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人是个野心家,除了嘴皮子,其他一无是处。
光绪软弱了一点,我在想,根子在翁同和教坏了,成了一个乖小孩,偏偏还雄心勃勃,知道什么叫国耻,这是杯具的地方。
孙文充满了理想主义,对实际的工作,不是很在行。
袁世凯是个痞子,狡猾得让人无可奈何。但的确能干,而且有远见。为了晋级,无所不用。
荣禄,出了彩,原来总是被革命史有意无意的忽略掉。
慈禧不是狼外婆。
反思历史,其实不用那么沉重,反攻倒算只是低层次的,在更大意义上,《走向共和》,体现了一种历史理解的多元性。什么才叫合情合理,换句专业的话说就是,
历史是建构的产物,历史的真实只存在于当你相信的那个时刻。
当然争议的焦点是李鸿章的评价,这其实是老生常谈,不算什么最新成果,林则徐其实早也被重新评价过了。
但翁同和是如此的猥琐,我都有点担心,常熟的后人是否要来打个官司,但翁的保守,在《历史研究》上有文章揭示的。
康有为也是个猥琐的家伙,其实,从他流亡以后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人是个野心家,除了嘴皮子,其他一无是处。
光绪软弱了一点,我在想,根子在翁同和教坏了,成了一个乖小孩,偏偏还雄心勃勃,知道什么叫国耻,这是杯具的地方。
孙文充满了理想主义,对实际的工作,不是很在行。
袁世凯是个痞子,狡猾得让人无可奈何。但的确能干,而且有远见。为了晋级,无所不用。
荣禄,出了彩,原来总是被革命史有意无意的忽略掉。
慈禧不是狼外婆。
反思历史,其实不用那么沉重,反攻倒算只是低层次的,在更大意义上,《走向共和》,体现了一种历史理解的多元性。什么才叫合情合理,换句专业的话说就是,
历史是建构的产物,历史的真实只存在于当你相信的那个时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