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欢迎你回家”

我们从四五十度高温的阿斯旺逃到了位于“非洲屋脊”的高原国家埃塞俄比亚,它的首都叫做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的英文名字还没有念流畅,亚的斯亚贝巴就更加绕口了,我总是看成阿迪达斯阿里巴巴。
一出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果然凉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空气清冽,让人以为来到了云南。可是满眼的黑人让我意识到我们这次真的到达了黑非洲,旅馆里几个日本人正在给一位埃塞少女拍写真集,埃塞可是盛产美女的国家,在来之前就有所耳闻,之后的日子才明白了什么叫做黑美女,漂亮的骨架,漂亮的肌肉,漂亮的脑袋,漂亮的发型,漂亮的五官,闪闪发光的细腻皮肤,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狭隘的审美观。
我们去博物馆看望了人类的母亲Lucy,这位生活在320万年前,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目前所知人类的最早祖先。据说考古人员发现它的时候,正在播放披头士乐队的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因此,化石的名字被命名为“Lucy”。博物馆的墙上写着“欢迎回家”,因为很多学者认为埃塞是人类的发源地。斯嘉丽约翰逊主演,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超体》(《Lucy》),就是以这位人类母亲为灵感,并以此命名的。
只要来到了埃塞俄比亚,你就很难绕过一道国菜,英吉拉。它是一张又厚又软的大饼,上边布满了发酵产生的小孔,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尝起来,都像是一条发酸的毛巾,当地老百姓用它配上一些酱料,或者肉和菜一起食用,我们很快就被英吉拉强烈的酸味和诡异的口感打败了,之后尝试了牛肉米饭,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一些裹上面炸的很硬的牛肉条散布在一大盘米饭上,真的很难下咽。最后发现比起当地美食,还是面包啊,三明治啊,汉堡包,意大利面更符合胃口。
这么说起来也有失公平,埃塞俄比亚的特产除了人类祖先,还有咖啡。作为咖啡的发源地,很多咖啡发烧友前来朝拜。在埃塞喝咖啡是一种奇特的体验,既有着非洲大地的原始热烈和粗犷,又充满着诗意。漂亮的埃塞妹子先用小平锅在炭火上炒生豆子,然后将炒熟的豆子放在臼子里捣碎,再拿壶放在炭火上煮,她们会在一个小盘子上放上炭火和乳香,将咖啡倒在一个放着白砂糖的小瓷杯里,你就可以在烟雾缭绕的乳香中喝咖啡了,味道真是好极了。而这一杯咖啡老家的原生态咖啡,只需要人民币一两块钱。
亚的斯亚贝巴满大街都是咖啡馆,当地的年轻人也很喜欢待在这样的地方聚会,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是餐馆还是咖啡馆,到了傍晚和夜晚,都不怎么开灯,让刚到黑非洲的我们很不适应,每次在店门口探头探脑感觉店里没有人,一进去仔细看,才发现黑压压的一片人,大部分时候是靠衣服来分辨人的,因为他们漏在衣服以外的身体,都和周围的黑色融为一体了。让我时常感觉自己的视力变得很差。
比起咖啡,我们在埃塞俄比亚迷上了另一种饮料,牛油果芒果混合果汁,我觉得叫做果泥更符合它,必须用勺子挖着吃,我们两个人才能勉强干掉一杯,由于牛油果太腻了,我一般会说要三分之一的牛油果,三分之二的芒果。而三明治汉堡包之类的就更实惠了,两个人要一份也吃不完。
我们在阿瓦萨湖旁边的“circle of life”旅馆住了几天,旅馆有很多小房子,每个房子有着不同的主题,而我们选择了红黄绿的埃塞主题,墙上挂着一个狮子图案的装饰画。旁边的小屋住着一个瑞士老头,他骑着一辆拉风的大摩托环游世界,我们时常在花园里聊天,埃塞虽然贫穷,有很多小偷,但却是一个挺安全的国家,他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骑车,遇见红灯都不敢停车,在很远的地方开始滑行,防止被抢。而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如果有人持枪抢你,给钱一定要快,否则就连太慢了也会成为开枪的理由的。在阿瓦萨湖旁边吃着炸罗非鱼,喝着咖啡看落日,是很棒的体验,一些中资企业的员工也来游玩,让我恍惚间以为到了国内的度假村。
埃塞俄比亚的乡间风景十分动人,坐在大巴上,窗外一帧一帧地闪动着成群的牛羊,骆驼,毛驴,还有高耸的抽象雕塑般的蚁穴,大草原,山脉,湖泊,有着圆形小泥屋的村落,我想我从来没有见过和大自然如此协调的村落,没有金属,塑料和水泥,没有四处飞扬的垃圾,一切都是由植物和泥巴组成的,年轻人支着脑袋,和牛一起趴在小泥屋门前的绿色草地上,我使劲盯着这样的画面,扭着脑袋直到彻底看不见,我想要牢牢地记住他们,记住那一脸天真放松的模样,太阳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和缓缓起伏的山脉上投下或明或暗的壮阔光线,怎么都看不够的蓝天白云,让常常十几个小时的路途不显得那么漫长。
想想一不小心两手空空地回了趟老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