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之司马懿》观后感
最近能看下去的电视剧实在是比较少,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说,堪比《琅琊榜》的国产剧,有两部,一部是《大秦帝国之纵横》,一部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这一部,前一部,我看了大概有两集,暂时没看进去,俗不知,看司马懿居然看进去了,几乎没有快进过。
看演员阵容,吴秀波,刘涛都算是实力派了,还有唐艺昕,这姑凉,一笑起来,就觉得世界很美好,大黑牛李晨在这部剧中演技在线,当然还有负责貌美的张钧甯,总之,光是演员阵容,这就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好剧。
故事开篇,并不算吸引人,但是铺垫得很好,由衣带诏一事,开启了司马懿,杨修等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其中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看完后所感颇多,故记之。
场景一:司马懿在牢房与尚书崔炎对饮,清粥小菜,一个刚从牢里放出来,一个被收押等待宣判死刑,我在想是要有多大的信仰和勇气,才能在此刻如此恬静地饮酒喝粥,相比司马懿的聪明才智,这个场景崔炎的大气,忠义与大爱更能打动人心啊,这老头才出现时,给人的印象是刻板,传统的形象。

曹操偏袒二子曹植,让崔炎的女儿跟曹植联姻,大大打击了大儿子曹丕,按照正常逻辑亲属关系来讲,崔炎也应扶持女婿曹植,但这老头是旷世奇才,遵从古训,扶长子。如果说,当街痛斥曹植作为长子,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天只玩物丧志(打猎)是假意伪装,就是为了让曹植丢面子的话,那后续的曹丕由于写信大骂曹操不公行为,被打入大理寺,被丁仪施鞭刑,崔炎一直不愿出来作证说实话,后司马懿说动钟孵出面审判,崔炎这老头积极配合到大理寺说出一系列不利于女婿曹植的证词,要知道,他所说的证词可以救中郎将曹丕,但自己的命算是没有了。

当时看这一段的时候,神经很混乱,搞不懂崔炎到底什么意思,看到后面才知道这是他与令君荀彧为了匡扶中郎将设的一个局,只是这个局是要牺牲他们自己才能达成,明白了后眼泪就不知觉流下来了,一部没有爱情的生离死别的剧,偏偏还是两个老头,也能让人如此唏嘘,感动和领悟更多啊。



场景二:杨修被判死刑时,司马懿来送行的场景,两个人同为军师,一个飞扬跋扈,聪明外露,一个沉着内敛,大智若愚,如他们的父亲没有卷入衣带诏,如司马懿没有入仕途,两家人说不定还是姻亲关系,两人会不会成为朋友呢?

杨修的聪明让人羡慕,虽然有些行为让人很讨厌,可不怪乎别人聪明,我不能理解居然没给杨修配一个cp,不知道导演如何想的,他忠于曹植,但是有时候过于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还得意忘形,他被判死刑完全是被自己作死的,司马懿劝过他收手,不比了,他偏不,结果好了,只有去下面继续比了。

他的死,一部分我是大块人心的,这个难缠的家伙终于死了,一部分又觉得可惜,为什么觉得可惜,就在于这一场戏啊,司马懿来送行,两人难得如此坦诚相待,共饮一杯断头酒,突然觉得杨修走了,司马懿没有了对手,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想起了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命运就是如此折磨人的,杨修对司马懿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耐人寻味啊,如果你能忍到最后,下来的时候告诉我,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分别呢?杨修一直把事情看得很透,直到死这一刻,才看开了一些东西,而他的死何尝不是在给司马懿敲了一个警钟,他们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


场景三:曹操临终前在元旦大宴上操枪而舞,不得不说于和伟把曹操演活了,一首短歌行,唱得甚是悲壮,台下士兵跟着一起唱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有关曹操的不好的评价,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一世英名抵不过年事已高啊,终究是个普通人。


台下的儿子与大臣,又有几人是真心为他的离世而担忧呢?一生有多风光,也有多寂寞,躺在病榻上,还不忘嘱咐遗言,留给妻妾一些彩丝,让她们自给自足生活,丧礼一切从简,不可陪葬一切金银铜铁之物,光是这两点,觉得曹操还是很近人情的,最后一句,这江山,终究谁也带不走,是啊,既然都明白,为何有如此多人想要去争这江山呢?难道只是想享受争江山时的过程?

场景四:司马师与夏侯尚之女夏侯徽成亲,一场为了缓解仇恨,一场政治婚姻,虽然如此,司马懿一家人与夏侯尚还是很欢喜的,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家了,这种心情可能只有当事人能感受。

这场婚礼的形式,却让我喜欢至极,在这部算是比较沉重的剧情里,突然觉得是一束阳光照了进来,每个人脸上不管是真是假,都带着笑容,相比盖红盖头,这个拿着一把扇子遮脸,更让人遐想啊,想着自己结婚要不要也来一次中式的(跑偏了)。



不幸的是,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在这个大喜之日被激而亡,本来想写关于司马防之死的,但是太沉重,还是一笔带过吧。
剧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场景不能一一道来,看到尾声说是有第二部,满含期待,司马懿的军师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
hanna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8: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