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独爱妃子笑
围在桌子边上吃水果,小乔妹妹语出惊人的指着手里的荔枝说,感觉荔枝吃着有股烂红薯味,震惊众人,且不是红薯,偏偏还有一个烂字,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烂红薯,但是我要给荔枝正名,明明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贡品,号称南国四大佳果,最是美味不过了。东坡先生因为这好吃的荔枝,甚至愿意长做岭南人,要知道东坡先生可不是一般的吃货,简直是文学界的吃货,吃货界的战斗机,更是常常在“朋友圈”里发美食文章,啧啧啧,坏透了他,吃到好吃的还要馋一下世人。
荔枝也,其色如红霞青玉,其型如圆卵,其肉如白蜡,其味爽脆清甜,品种甚多。最早始于西汉,最是闻达于盛唐,尤其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搏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故事,如果唐明皇知道后世有一种荔枝就叫妃子笑,估计会心怀甚慰,毕竟人家送的不仅仅是荔枝。
还有一位诗人张九龄,就是海上生明月的那位,专门写过一篇《荔枝赋》,大意是说:一开始世人都不了解荔枝的美味,只有个别人才吃过,但因为我知道,所以写篇文章来告诉大家,它有着无与伦比的味道,可以作为进献的贡品,美中不足就是长在偏远之地,如闺秀般少有人知,别的水果都可以得到贵人的赏识,荔枝怎么办呢?当然此文不只是讲荔枝,更是借物言其志,寓意深刻,就是读着费劲。
到了宋朝,碰到东坡吃货,贬谪于惠州,条件艰苦,气候炎热,但是因为有荔枝吃,故而此心安处是吾乡,当然,每日吃上三百颗,肯定是玩笑话,会上火的。
我也很喜欢吃荔枝,每到上市的季节,总是会买上一些,这个东西比较娇贵,离了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则色香味俱失。此时要感谢冰箱的出现,不然我等小民如何得吃。有人在诗里说: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要我说最后一句应当改为唯有荔枝冠状元。
闲话少说,要流口水了,买荔枝吃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