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
其实“热”就是夏天的特点,汗流浃背、热浪滚滚,这就是夏天的感觉。
那会儿的夏天,家家户户几乎是喝凉水的,一个原因——没有煤气,没有蜂窝炉,一天三顿烧火炕,又烫又热得让人受不了。再一个也没那么多可烧的东西,加之雨季的麦秸草、玉米秸常常是湿的,做上一顿饭,烧火的人往往呛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能少烧一点儿就是一点儿。而去井上打凉水的任务往往就落在小孩子身上。七八岁的小孩儿是拿不动水桶的,大人都会给他们用细一点的绳子系上一把壶,那壶一般是玻璃瓶子,有时满了往上提的时候不仔细碰到石头上就会打碎,大热的天儿白跑一趟。有时候提着往回走,碰着乘凉的大人也会被他们截住喝了,又再回去跑一趟。
我们家的水壶是我非常自豪的一把壶,一把军用水壶,全村独一无二。从我记事儿起就有。不过那个时候它就已经伤痕累累,磕了不少的小坑,漆也已经脱落。我去打水时从来不用担心水壶会打碎,别的小孩儿都非常羡慕地看着我。把它放到井里,它慢慢地往里进水,进到一半的时候它会站起来,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要一提绳子再往下墩几下,壶才能装满水。对这把水壶虽然好奇,可我也从来没问过父母它的来历。
我们村的这眼井在方圆几个村子是很出名的,因为水甜。周围村子的水大部分是“懒水”,这是我们习惯上的称呼,带有咸味儿,从来没喝过的,乍一喝会觉得没法儿下咽。我父亲去看他舅的时候都要用水桶带上一些,以便两人喝茶,也或许有孝敬老人的意思。父亲说:“那些懒水泡再好的茶,也白瞎了。”甚至有一个邻村的女人,在临终之前要喝一口我们村的水,因为她曾经喝过,她的姐姐嫁在我们村。对这个真实的故事令我唏嘘不已,一个即将离去的人,不是想吃一点儿什么好吃的,而仅仅是一口好喝的水。
这眼井是五九年砌的,井沿上面用一些石碑铺成。记得我刚上学识了几个字,看到一块石碑上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真乃巾帼英雄,日期是宣统三年某月某日。具体日子我记不清,对于“巾帼”这俩字不懂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巾帼英雄”就是女英雄。虽然好奇,但是碑文大都是繁体字,没有看懂,也没去问一下老人知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位女英雄。在小孩子看来,去打听一个已故之人总觉得不是件好开口的事儿。
如今,这眼井也早已打成一口大井,供全村吃自来水。但是随着倒放的垃圾日见增多,那水早已不是从前的甜度了,现在大家也都买水吃了。那块石碑也早已不知去向,没有打听明白那碑的主人和她的故事,我总觉得是件遗憾事。
那会儿的夏天,家家户户几乎是喝凉水的,一个原因——没有煤气,没有蜂窝炉,一天三顿烧火炕,又烫又热得让人受不了。再一个也没那么多可烧的东西,加之雨季的麦秸草、玉米秸常常是湿的,做上一顿饭,烧火的人往往呛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能少烧一点儿就是一点儿。而去井上打凉水的任务往往就落在小孩子身上。七八岁的小孩儿是拿不动水桶的,大人都会给他们用细一点的绳子系上一把壶,那壶一般是玻璃瓶子,有时满了往上提的时候不仔细碰到石头上就会打碎,大热的天儿白跑一趟。有时候提着往回走,碰着乘凉的大人也会被他们截住喝了,又再回去跑一趟。
我们家的水壶是我非常自豪的一把壶,一把军用水壶,全村独一无二。从我记事儿起就有。不过那个时候它就已经伤痕累累,磕了不少的小坑,漆也已经脱落。我去打水时从来不用担心水壶会打碎,别的小孩儿都非常羡慕地看着我。把它放到井里,它慢慢地往里进水,进到一半的时候它会站起来,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要一提绳子再往下墩几下,壶才能装满水。对这把水壶虽然好奇,可我也从来没问过父母它的来历。
我们村的这眼井在方圆几个村子是很出名的,因为水甜。周围村子的水大部分是“懒水”,这是我们习惯上的称呼,带有咸味儿,从来没喝过的,乍一喝会觉得没法儿下咽。我父亲去看他舅的时候都要用水桶带上一些,以便两人喝茶,也或许有孝敬老人的意思。父亲说:“那些懒水泡再好的茶,也白瞎了。”甚至有一个邻村的女人,在临终之前要喝一口我们村的水,因为她曾经喝过,她的姐姐嫁在我们村。对这个真实的故事令我唏嘘不已,一个即将离去的人,不是想吃一点儿什么好吃的,而仅仅是一口好喝的水。
这眼井是五九年砌的,井沿上面用一些石碑铺成。记得我刚上学识了几个字,看到一块石碑上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真乃巾帼英雄,日期是宣统三年某月某日。具体日子我记不清,对于“巾帼”这俩字不懂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巾帼英雄”就是女英雄。虽然好奇,但是碑文大都是繁体字,没有看懂,也没去问一下老人知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位女英雄。在小孩子看来,去打听一个已故之人总觉得不是件好开口的事儿。
如今,这眼井也早已打成一口大井,供全村吃自来水。但是随着倒放的垃圾日见增多,那水早已不是从前的甜度了,现在大家也都买水吃了。那块石碑也早已不知去向,没有打听明白那碑的主人和她的故事,我总觉得是件遗憾事。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