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坚决走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
中国论文网 > 医学论文发表 > 坚决走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
作者: 阎子元
最近,我们学校里进行了关于知识分子劳动化问题的大辩论。这次辩论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入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一次坚定共产主义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
一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问题
是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目标的根本问题
这次辩论,各种各样论点很多,争论的问题也很多,从根本上说,都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大学生出去作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大学生要作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我们毕业的学生在厂矿企业当了技术员,可见并不是培养普通劳勃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问题的实质,这才是辩证法。确实,我们同学出校后,担任着工人、技术员、统计员、教员、工程师等不同的工作,这些同学将来还可能担任各种领导工作。正象在我们革命队伍里有不少老同志担任部长、局长、院长……等领导职务一样。但是他们首先都是普通劳动者,都是在人民群众之中,而不是在人民群众之上;都是既能够和乐于从事脑力劳动,又能够和乐于从事体力劳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高人一等的思想。 而我们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对待问题。他们说:“知识分子是文明的,劳动人民是大老粗,知识分子就是做领导的,领导生产,指挥工人。”“大学生有技术,出去做领导工作,技术工作;劳动人民没有知识,只能参加笨重的体力劳动。”很明显,这种说法和看法,不是指职务上的分工问题,而实质上是轻视体力劳动、贱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极端丑恶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专家?要不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材?要的,而且我们也正在大批培养工程师和专家、技术人员。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和专家,为谁服务的工程师和专家。刘少奇同志说:“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艺家、法学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可见我们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专家,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家。这种专家是红色的,是既能文又能武,既能高也能低,是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专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高人一等的老爷。
有人说:“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就应当尖端化,否则我们就吃不开。”这种人的所谓知识分子尖端化,就是要知识分子特殊化,认为知识分子比工农高贵,只有处处比工农特殊才“吃得开”。这种思想,就是企图把科学知识垄断起来,据为私有,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其实质还是要保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主张劳力与劳心分离,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观点的反映。同时,这种思想的产生也还由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承认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不承认劳动人民是知识的主人;而把知识看成个人奋斗的结果,是私有财产,作为猎取个人名利地位的工具。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大力开展和工农群众日益成为科学文化主人的新形势面前,这种知识分子害怕失去自己垄断知识的资本,才提出“工农群众要知识化,那么知识分子就要尖端化”的错误观点。
有人说:“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与攻尖端是矛盾的,我们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要发展我国科学文化,实现12年规划,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参加劳动,不利于攀登科学高峰。这种观点从表面上看,好象他们也知国家着想,而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高人一等思想的一种借口。
什么叫尖端?什么叫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在我们看来,解决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前人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就是尖端;任何科学文化都是为生产服务的,只有推动生产发展的科学文化才是有用的,推动了生产,发展了生产,也就推动了科学文化,发展了科学文化。试问大跃进以来,特别是全民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是谁在层出不穷的创造发明、推动生产发展、社会发展,攻克尖端、解决尖端问题呢?主要是劳动人民,是参加生产、参加劳动、愿意走劳动化的道路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是不愿劳动、不愿实现劳动化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尖端不是单指一两种科学技术,而主耍的和大量的是去解决生产中前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脱离生产、脱离劳动而去谈攻尖端岂不成了空谈?一切知识分子,只有参加生产实践,参加劳动,和工农结合,即要劳动化,才能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才能攻克尖端。因此,劳动化与攻尖端并不矛盾。
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就是要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只有兴无灭资,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才能登上科学技水的高峰。否则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尖端,不会有真正的成就。同时,把参加劳动和攀登科学高峰对立起来,也就是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把科学和生产分离开来。这种理论脱离实际,“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是没有好处的。
二 要不要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是要不要共产主义的问题
在辩论中,对于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问题,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们说:“社会总是有分工,知识分子总是知识分子,工农总是工农,这种差别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永远存在,不然天下就大乱了。”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永远是搞脑力劳动,是上等人,工农永远是搞体力劳动,总是下等人,这就是所谓永远不可改变的“法则”。
消灭三大差别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的阶级基础是基本上消灭了,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如何对待这种差别,要不要进一步消灭这种差别,这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之间激烈的斗争。
共产主义者是用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来看待问题的,就是说在现阶段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它是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逐步地将这种差别消灭。社会要不要分工?共产主义者是承认社会有分工的,不能设想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干一样的活,即使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也都要有人工作。但是我们主张的社会分工和资产阶级“分工论”有着根本的区别。资产阶级“分工论”主张社会上有一大部分“愚策的人”成年累月的为他们生产粮食、生产衣服等,好让他们养尊处优,闭门读书,永远保持出人头地的特殊地位。这是要把我们国家拉向资本主义的死胡同,而不是建成共产主义。因此要不要消灭三大差别,就是要不要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残余,要不要彻底革掉资产阶级思想的命,也就是要不要不断革命,要不要共产主义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3483770.htm
作者: 阎子元
最近,我们学校里进行了关于知识分子劳动化问题的大辩论。这次辩论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入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一次坚定共产主义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
一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问题
是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目标的根本问题
这次辩论,各种各样论点很多,争论的问题也很多,从根本上说,都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大学生出去作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大学生要作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我们毕业的学生在厂矿企业当了技术员,可见并不是培养普通劳勃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问题的实质,这才是辩证法。确实,我们同学出校后,担任着工人、技术员、统计员、教员、工程师等不同的工作,这些同学将来还可能担任各种领导工作。正象在我们革命队伍里有不少老同志担任部长、局长、院长……等领导职务一样。但是他们首先都是普通劳动者,都是在人民群众之中,而不是在人民群众之上;都是既能够和乐于从事脑力劳动,又能够和乐于从事体力劳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和高人一等的思想。 而我们有些同学却不是这样对待问题。他们说:“知识分子是文明的,劳动人民是大老粗,知识分子就是做领导的,领导生产,指挥工人。”“大学生有技术,出去做领导工作,技术工作;劳动人民没有知识,只能参加笨重的体力劳动。”很明显,这种说法和看法,不是指职务上的分工问题,而实质上是轻视体力劳动、贱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极端丑恶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
我们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专家?要不要培养高级技术人材?要的,而且我们也正在大批培养工程师和专家、技术人员。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和专家,为谁服务的工程师和专家。刘少奇同志说:“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艺家、法学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可见我们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专家,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家。这种专家是红色的,是既能文又能武,既能高也能低,是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专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高人一等的老爷。
有人说:“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就应当尖端化,否则我们就吃不开。”这种人的所谓知识分子尖端化,就是要知识分子特殊化,认为知识分子比工农高贵,只有处处比工农特殊才“吃得开”。这种思想,就是企图把科学知识垄断起来,据为私有,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其实质还是要保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主张劳力与劳心分离,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观点的反映。同时,这种思想的产生也还由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承认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产劳动和劳动人民,不承认劳动人民是知识的主人;而把知识看成个人奋斗的结果,是私有财产,作为猎取个人名利地位的工具。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大力开展和工农群众日益成为科学文化主人的新形势面前,这种知识分子害怕失去自己垄断知识的资本,才提出“工农群众要知识化,那么知识分子就要尖端化”的错误观点。
有人说:“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与攻尖端是矛盾的,我们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要发展我国科学文化,实现12年规划,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参加劳动,不利于攀登科学高峰。这种观点从表面上看,好象他们也知国家着想,而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高人一等思想的一种借口。
什么叫尖端?什么叫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在我们看来,解决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前人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就是尖端;任何科学文化都是为生产服务的,只有推动生产发展的科学文化才是有用的,推动了生产,发展了生产,也就推动了科学文化,发展了科学文化。试问大跃进以来,特别是全民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是谁在层出不穷的创造发明、推动生产发展、社会发展,攻克尖端、解决尖端问题呢?主要是劳动人民,是参加生产、参加劳动、愿意走劳动化的道路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是不愿劳动、不愿实现劳动化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尖端不是单指一两种科学技术,而主耍的和大量的是去解决生产中前人未解决的实际问题,脱离生产、脱离劳动而去谈攻尖端岂不成了空谈?一切知识分子,只有参加生产实践,参加劳动,和工农结合,即要劳动化,才能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才能攻克尖端。因此,劳动化与攻尖端并不矛盾。
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就是要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只有兴无灭资,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才能登上科学技水的高峰。否则就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尖端,不会有真正的成就。同时,把参加劳动和攀登科学高峰对立起来,也就是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把科学和生产分离开来。这种理论脱离实际,“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是没有好处的。
二 要不要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是要不要共产主义的问题
在辩论中,对于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问题,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们说:“社会总是有分工,知识分子总是知识分子,工农总是工农,这种差别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永远存在,不然天下就大乱了。”在他们看来知识分子永远是搞脑力劳动,是上等人,工农永远是搞体力劳动,总是下等人,这就是所谓永远不可改变的“法则”。
消灭三大差别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的阶级基础是基本上消灭了,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如何对待这种差别,要不要进一步消灭这种差别,这就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之间激烈的斗争。
共产主义者是用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来看待问题的,就是说在现阶段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它是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逐步地将这种差别消灭。社会要不要分工?共产主义者是承认社会有分工的,不能设想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干一样的活,即使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也都要有人工作。但是我们主张的社会分工和资产阶级“分工论”有着根本的区别。资产阶级“分工论”主张社会上有一大部分“愚策的人”成年累月的为他们生产粮食、生产衣服等,好让他们养尊处优,闭门读书,永远保持出人头地的特殊地位。这是要把我们国家拉向资本主义的死胡同,而不是建成共产主义。因此要不要消灭三大差别,就是要不要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残余,要不要彻底革掉资产阶级思想的命,也就是要不要不断革命,要不要共产主义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348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