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元认知
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在逻辑思维的音频节目里,当时一听就过,只觉得说的有点玄,也没有细想这个词的真实含义,最近再度接触这个词是李笑来的专栏里。他给的定义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更形象的说,就是你大脑中的有一部分监控着你大脑其他部分的运转,这样便是你在控制大脑,你能清晰地意识到注意力的走向,就仿佛孙悟空的分身,另一个你跳脱出自己,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并可以调整优化,而不再是大脑自动运转,所谓的不知不觉之中注意力,时间,金钱流逝。
更具体的元认知落实到行为上,我们其实经常遇到,就像专栏中写道的:哦,原来我正在这么想;这么想难道不对么;那我应该换一种方式想......有了 元认知,你就会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原理,方式和由此得到的结果,否则你的思考方式就始终不能进化,由思考引导的行为就更加不能改变了。
其实元认知可以说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一直没有归纳出这个概念。那我熟悉的跳舞来举例 ,学习舞蹈的时候很多人摆出的动作和老师天壤之别,一来是基本功不行做不到位,二来则是元认知能力不够,只沉浸在肢体运动的乐趣中,却不能审视自己动作和老师动作的差别,那么就算整只舞学完,他们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哪怕反复练习也并不能提升;再拿我自己的岗位游戏策划而言, 最近在读一本游戏设计的书,书中也提到了对于游戏设计者而言,需要的一项能力便是:在玩游戏进入一段时间心流后跳脱出来,审视自己在游戏体验中的兴奋点,才能明白这款游戏在那些设计上做的吸引玩家,从而吸收经验,获得真正的价值。有时候和朋友沟通也是如此,当对方说出了他的观点和理由时,哪怕对方意见是正确的,有的人可能因为意见相左而发生争执,而有的人则会去审视对方的思考流程,同自己的思考流程和方式进行比较,来优化自己的思路。不过这一点通常较难达到,面对面沟通多半会被情绪主导,元认知不在线,便容易固执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元认知能力,让思考和思路越来越接近正确,完整,高效。
李笑来老师提出了三种提高元认知的方法:1,坐享(一个他自创的词),其实在很多冥想类书籍中接触到类似的方法:即长时间静坐并将注意力刻意集中于呼吸上,由此来训练自己控制注意力集中;
2,进入心流状态:即全神贯注状态下让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但李笑来老师特别的指出了被动全身关注和主动全身贯注,恰好对应我前面举例的玩游戏和练习舞蹈,为了让元认知彻底放松,我们需要的是后者,主动的投入练习而忘我,对于我而言,唱歌,舞蹈和录制电台都可以主动进入这个境地,还需要刻意练习读书和写作时的专注。
3,高频率可成为习惯的反思:不仅包含工作中常说的复盘,也包括生活中,情绪中等各方面:在你遇到困难时,心情不好时,事情不顺时都不仅仅只是被情绪控制,而是认识到自己为何有这样的情绪,哪些原因造成这样的情绪,从而去整优化背后的真正根源。拿自己最近情绪来举个例,前不久生病,加上工作的不顺利,整个人情绪不好,而男友和自己处的行业差别较大,也因为实在的个性不会安抚我的情绪,于是更不想理他甚至有分手的念头,不过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心情不好并不是男友造成的,而是我的身体状况加上工作阻碍共同造成的,那么我该做的就是不是让心情控制我而影响到和周围人的关系,而应该反过来尽快休整养好身体有精力处理工作,从根源上控制情绪。
再举个例子,每次晚上回家前,都决定一回去就洗漱看书准备休息,却每次到家一身疲乏坐下来,习惯性的打开手机看视频停不下来,又导致了晚睡第二天无法早起精神不好,如此恶性循环觉得自己很失败而心情低落。那么这时不要因低落而放弃,而需要意识到低落是因为我觉得看视频无法控制浪费了时间并影响了睡眠。那么如何解决自己一回家就看视频的问题呢?那么要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工作后的疲倦,而习惯了用视频调节情绪却又控制不住时长,那么用更好的新习惯顶替这个不好的习惯,比如将喜欢的书放在眼前一回家就拿起并设置30分钟时长,或者做瑜伽慢跑,呼吸等调节心情,或者设定看电视剧的30分时长再设置手机自动关机时间等,帮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
最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理清思绪形成自己的生活,工作,感情等的方法论。想要自己创建个人品牌,那么请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