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餐厅

Libet's Delay - The Caretaker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有一种富丽堂皇的主题餐厅在当时十分流行。餐厅的主题是和其所在城市没有丝毫关系的异域景色,比如热带雨林、椰林小岛和长城黄河。餐厅的过度装饰扑面而来,令人感到眩晕,这样的装修风格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美的,更有一种粗鲁和暴躁的取悦心态裹挟其中。餐厅的装修是立体和平面的结合,墙上总是有着平行看向外界看去的视角的风景画,其上可能有塑料的绿叶、花朵,相间的巴洛克的石膏吊顶。有时甚至从墙里会突出长长的一块,比浮雕更加对空间具有的侵略性的部分,比如一条铜质的木船的横出一半直楞楞戳出墙外,还可以坐在上面拍照留念。墙角可能会有海滩的黄沙,或者白色的碎石。厅堂里是铁艺的藤蔓座椅,铺着酒红色丝绒桌布的桌子,桌椅间是大盆植物以及不同风格的立柱,四处挂着塑料的热带水果、辣椒、蒜和玉米。长城的浮雕上、石磨上总是留着被抚摸留下的光滑的油腻的印记。在一波又一波的顾客好奇的触摸之下,同时又有空气中的油和气味混着灰尘的粘附其上,让这些装饰品们部分因本身色彩鲜艳浓烈,而有些部位又有些许油腻暗淡,伴着昏黄的灯光和墙上风景壁画,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模糊的场景。 可能是在小学的时候,经常被带去一家成都的餐厅,如今也早已停业,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的菜多美味,而是整个餐厅的氛围有一种令人迷醉之感:餐厅顶部是深蓝色的幕布,点缀着零星的小灯珠,使得整个餐厅呈现在暧昧的蓝紫色之下,桌子旁又堆有许多绿色的塑料的热带植物,配合上了“小南国”这样令人浮想连篇的浪漫名字。成都想必不是这南国,但是南国又是哪里?向南的是广东,广西,还是更南的海南?这个餐厅的气氛至今都残留在我的脑海中,但是无论是在海南、广东还是东南亚,我都没有找到完全与这个餐厅带来的幻想完全吻合的景象。 对于一个没有去过这些地点的儿童来说,这样餐厅就是对于他们就是对广阔世界的认知启蒙:世界上是存在这样的地方的,虽然它的名字和方位我不知道得确切,但它就应该是这样的。堆砌的异域特征使得这个餐厅留下了属于加利福尼亚的、罗马的、希腊和甚至是波斯的,对西方世界混沌的印象。直至后来到了实地之后,真正的景致却因缺乏了这种不准确的浮夸、其他文化的特征的杂糅、食物的气味、昏暗的灯光和窸窸窣窣的谈话声,而区别于内心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的落差把记忆中的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的主题餐厅与现实隔离开来,使其永远地被扭转为通向一个不存在的世界的隐秘道路,依附着对另一个时空的遐想。 再次邂逅这样的餐厅竟是在中山,中山有一家因乳鸽而闻名的名店叫做石岐佬,从外看,就只是一个巨大的工棚,比起一家饭店,更类似一个小型工厂,然而一进店门又是另外一个洞天,内部的装修莫名有种典型的广东气质,一种富态的,不甚精致的氛围。不是不讲究,这种讲究是一种质朴实在的讲究:餐馆的食物必然是精致且美味的。但是餐厅在优雅上则有些欠缺,如今看来这样的欠缺并不令人讨厌,反而有一种笨拙的亲切的审美气质,俗气与否不在他们的考量之中:整个餐厅囊括了各种不同“流派”的中式特色,船型的、鸟笼罩着的卡座,密集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无处不在的绿色盆栽,当然也有缠绕在墙壁上的 塑料藤叶,形似露天传统夜市的摊位在顾客面前延展开,师傅们在摊位上现场制作着各式点心菜肴。这些不同的装修风格相互不在一个体系里,丝毫不协调,但是似乎在大快朵颐的食客和忙碌的厨子们的热烈的氛围之中又变得合理了起来,成为了一种有些晕乎的、喜悦的但是除了此处并不真实存在在其他任何地方的中华概念。
-
Detlev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4 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