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年时间,300多卷胶片,拍摄下长沙的城市变迁!
一卷胶片的成像,需要经过36次曝光。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摄影爱好者胡水骥却选择慢下来,坚持用胶片相机记录长沙。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用真实而有质感的画面,呈现这个城市每一个时光里逝去的微妙情节和气氛。这样的记录,竟不知不觉用了10年时间,累积了300多卷胶片。

挎着小包,带着一台小胶片机和几盒胶卷,在长沙的老街老巷里转悠,边走边看边拍,这是胡水骥从2006年至今工作之余的拍摄状态。
年复一年的闲逛、拍摄、聊天......松柏里、西安街、北正街、二马路、永湘新街、吉福街……这些在地图里一个个消失的老长沙地名,它们最后存世的影像,却悄悄地留在了胡水骥累积的几百卷胶片中。

从小在老街中长大的胡水骥,对老街有着别样的感情。因而,他的镜头下出现最多的就是长沙老街。
“我没事就喜欢去那里逛逛,看一下子热闹,长沙人不都爱这个嘛”,胡水骥笑着说道。
很多时候,有些街道走过就没什么印象了,他就想着留下点影像,日后还有东西可以回味。就这样,胡水骥开始了和长沙老街纠缠的摄影之路。

到后来再去走一些街道,胡水骥发现有些街道就拆掉消失不见了。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有意识的去记录一些长沙的老街道。
如今,像松柏里、西安街、北正街、二马路、永湘新街、吉福街……这些完全消失的老街,现在只能在胡水骥的胶片里看到曾经的模样。

十年来,城市在变,数码拍摄产品也在变,可胡水骥却仍旧坚持用胶片相机记录着长沙生活的点滴。
在他看来,与数码相机相比,胶片相机更具乐趣。
“胶片相机对我来说就有两次享受的过程,拍的过程是第一次享受,胶片洗出来,又会是一次享受。拍胶片那种意外感和惊喜感是数码相机无法体会到的”

如今,胡水骥不知不觉已经拍了三百多卷胶片,很多老胶卷牌子譬如 “素肌美人彩色胶卷”、“上海GP3100全色胶卷”等等,却早已停产。
“以前长沙还有冲洗胶片的相馆,如今玩胶片的人越来越少,目前长沙像我这样还在玩胶片的并不多,胶片都是邮寄到杭州等外地去冲洗的。”

对于以后是否还继续坚持用胶片拍摄,胡水骥表示在自己经济上还能承受的情况下,只要胶片还没有完全停产,都会尽量用胶片去拍摄。
“我并不排斥数码电子产品,但要说玩出乐趣的话,个人还是喜欢胶片更多。”

“很多人喜欢我的照片,也许是因为在我的照片里找到一些共鸣吧,能找到一些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影子。”
那些拍摄过的老街照片,胡水骥命名为“散装长沙”等系列,将胶片扫底后传到网上分享,很多网友看了后,格外欢喜。
对于自己的摄影作品,胡水骥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技巧,他说自己只是喜欢安静地记录下自己看到一些让自己片刻有感触的场景。

(十间头 2014 胡水骥摄)

谈及老街印象及特别的故事。胡水骥问什么是特别的故事呢?
“我这个人性格有点孤僻,可能不太合群,平时喜欢独来独往。但通过走街串巷,通过拍摄,认识了许多的朋友。用拍摄记录了我与那些老街的每次相遇所发生的故事,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用拍摄记录着自己的家乡,记录着心灵上的归乡。遇见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也通过拍摄记录着我与他们相遇的故事,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与最有意思的故事。而最为深刻的老街印象,还是我拍摄幸福桥十间头,那条街上还有一些老式的修单车和理发店,理发店里有个陈伯伯,每次去那总会和他扯扯家常,拍拍照什么的,感觉人情味足。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跟自己的爹爹在聊天一样。”

从2006年拍摄至今,已记录下长沙城市十年光影的胡水骥,一谈到这十年的拍摄感受,总是感慨万分。
“起初我并没有以‘散装长沙’作为特定主题开始我的拍摄,仅仅只是长沙这几年的变化太大,我只是利用空余时间游走在长沙的街头,寻找都市背后的老街小巷,采用快拍的拍摄方式,以轻松随意的心情,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照片也是累积一段时间后才进行一次整理,其中一部分照片就成为了现在的这个‘散装长沙’系列。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翻看这些照片,总有不同的情绪在里头,这些拍摄的照片成为了我的个人‘日记’,我用镜头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同时也通过照片记录着自己的变化。城市,在我的眼里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我们都是她怀中的孩子。”

那些老街陆陆续续的拆除,从这座城市中无声无息地消失掉。胡水骥忧心重重。
“我对这座城市是有感情的,不管它变化成什么模样,再去看我都依然有感觉。我看着它一天天地在变化,也看着它一天天地在消亡。许多老街都拆掉了,哪天那些老旧的东西全部消失不见,我也就没什么东西可拍的了吧!”

(松柏里 2010 胡水骥摄)

(西长街 2009 胡水骥摄)
作为旁人,我总觉得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触景生情。
同样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看着那些胡同小巷正慢慢消失,那些老街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在老城区里,一家四口人挤在几十平米的平房里,阴暗潮湿,父母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将我们拉扯长大。布铺、饭馆、粮店、路边打人参米的爹爹、卖油炸货的娭毑......每到放学,巷子便成为了我们细伢子的乐园。躲摸子、跳房子、打板炮、滚铁环,在挂满床单被套的街巷里追逐。
飘满油淋辣椒的香气、汽笛声起伏的高压锅、挑着菜担子的叔叔身边穿梭而过,在寻着娭毑的呼唤声,回家吃饭。

(永湘新街 2010 胡水骥摄)

人的一生,都在时空中不断转换。每个人对故乡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情怀与感受。
儿时的故乡,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乌托邦,只有无忧无虑的快乐。
长大后成家立业的我们,离开了父母,有了自己的小家。
离开了故乡,在他乡有了新家。
一路上,不断漂泊,处处为家,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心中的家都是一致的。不管是家乡还是他乡,我们仍在寻找,去寻找内心的安定,自我的精神家园。

(小吴门 2009 胡水骥摄)

(吉庆街 2010 胡水骥摄)
家乡,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就像胡水骥说得那样:“我并没有所谓诗与远方的文艺梦想,我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长沙人,用自己善于的方式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孝敬父母,是一样的道理。将来我滴崽崽问我:‘爸爸,你们那个时候滴长沙是么子样范咯?’我想这些曾经记录下来的片段,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好的礼物。”

(小吴门 2014 胡水骥摄)

生活里的胡水骥除了喜欢摄影外,还超爱跑步,曾多次参加城市马拉松获得纪念奖牌。
“其实拍摄与跑步都是很私人的事情,没有人能知道我的镜头下一秒想要哪种场景,也许是位晒太阳的娭毑、也许是一个在院子里奔跑的细伢子、也许是一只猫、一条狗。而跑步是我与自己对话的私密空间,在奔跑中思考,回顾及总结。假如哪天我不拍照了,跑步或许会成为我的头号喜爱与选择。”
提及跑马拉松,胡水骥眼里满是笑意。

对于未来的理想生活,胡水骥希望今后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有拍照就是要有激情,你若是没什么激情去做, 那做着做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