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默斯小镇》:随尘土而来,又随风归去
苏默斯是位于伦敦北部交通枢纽上的一个小镇。列车、站台、人来人往、步履匆匆、琐碎的生活、城市建设、梦想、流浪...... 这是影片开头黑白相间的镜头里流淌的元素,随着Cavin Clark 沙哑怀旧的民谣缓缓呈现。
《苏默斯小镇》是每个人的怀乡梦,是童年的成长忧伤,也是少年不识愁的一刻张扬。
萦绕心头的童年
伍迪艾伦曾在一则访谈里谈到建构的自由,他说,“电影的美妙就在于此。有点像写散文,没有限制,你可以随意地处理时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苏默斯小镇》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诗意的小品散文,它不遵从商业电影的时长限制和题材风格制约,不用考虑受众面及上座率,它是导演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和有话要说的典范——含蓄、意蕴悠长、温暖而有力量。就这样,使得这部只有68分钟时长的电影,从众多优质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2009年“英国年度最佳电影”称号。
一缕阳光升起,城市的钢筋水泥连同人们一同从睡梦中醒来。马尔克与父亲走出出租屋,前往工地。父子告别,父亲出工,马尔克流连于车站,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站台里往来的人群。小个子托莫拖着繁重的行李,独自离家出走,热情大胆地在火车上与邻座的阿姨搭讪,活泼机灵。一个是波兰移民,父母离异,沉默寡言,与父亲关系看似融洽。一个是出走他乡的异乡人,口齿伶俐,灵活多变。这就是剧中两个主角小男孩的童年生活。分开的镜头里,充盈着漂泊的孤寂和流浪的刺激,影片的基调就此奠定了。
异乡人
有人说这部影片的音乐不是为了电影而创作,恰恰相反,电影中的许多编排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的主题和情感。无论是否真实,这张唱片绝对值得珍藏。
Wake up, you sleep fly
醒来,困乏的人
Forget the debt you owe
忘却你背负的债
We’ll sing the sorrow song
我们将要唱起悲伤的歌
We'll sing of all you know
唱起起你都知晓的事儿
Wake up, you sleep fly
醒来,困乏的人
You gotta raise a vein
你要打起精神
We gave you things to say
我们告诉过你
Believe yourself again
重拾自信
There is a gem in the rock that's been thrown
丢弃的石头里藏有宝藏
There's a vein of pure cold in the stone
石块中遍布纯金的纹理
(选自影片开头曲目“Raise A Vein”)
好的音乐/配乐会升华电影主题。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Raise A Vein,初听时极为触动。每一个漂泊异乡的人,在心中都藏有一个故乡。小镇的景象冰冷凄凉,人群形色匆匆,冷硬的外表下,反而是两位小男生青春的欢笑让小镇的生活有了一些想象的色彩。影片中的人物设定都满怀思绪,无论是地下通道中的杂货店老板、马尔克和托莫爱慕的巴黎少女玛丽亚,亦或是马尔克极少归家的父亲,无不都流露出与影片调性相符的暗藏心底的淡淡的怀乡愁绪。
加缪在《异乡人》里说,“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每一个出走他乡的人,都是离水之鱼,他们忍受着思乡愁绪和现实生活的困境的双重折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渺茫无期。
这部影片总会令人想起鲍勃.迪伦的“Hard Times in New York Town” (《纽约城里的苦日子》),苦中作乐的诙谐幽默,不乏趣味。这种趣味在他成名后的今天再来看,极具喜剧效果;然而数年前的纽约,于他而言,却是无情冷峻,好在都让他用坚韧和勤勉一一化解。
Old New York City is a friendly old town
老纽约市是一个友善的老城镇
From Washington Heights to Harlem on down
一路从华盛顿高地到哈莱姆区
There's a-mighty many people all millin'all around
那么多的人成群结伴四处闲荡
They'll kick you when you're up and knock you when you're down
你得意时他们踢你,失意时他们踩你
It's hard time in the city
城市里的苦日子
Livin' down in New York town
潦倒在纽约城里
It's a mighty long ways from the Golden Gate
那是多远的距离从金门大桥
To Rockefeller Plaza 'n' the Empire State
到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
Mister Rockefeller sets up as high as a bird
洛克菲勒先生高高在上像只鸟
Old Mister Empire never says a word
而帝国老先生从来不说一句话
It's hard times from the country
从乡下来的苦日子
Livin' down in New York town
潦倒在纽约城里
I'll take all the smog in Cal-i-for-ne-ay
我愿意忍受加利福利亚所有的雾霾
'N' every bit of dust in the Oklahoma plains
和俄克拉荷马平原上的每一粒沙尘
'N' the dirt in the caves of the Rocky Mountain mines
还有落基山矿区山洞里的所有煤渣
It's all much cleaner than the New York Kind
它们都比纽约的种种来的干净
And it's hard times in the city
城市里的苦日子
Livin' down in New York town
潦倒在纽约城里
So all your newsy people, spread the news around
所以你们所有饶舌的人,四处传播消息
You c'n listen to m' story, listen to m' song
你们可以听听我的故事,听听我的歌
You can't step on my name, you c'n try 'n' get me beat
你们可以践踏我的名字,或找人揍我
When i leave New York, I'll be standin' on my feet
当我离开纽约后,我会依靠我自己
And it's hard times in the city
城市里的苦日子
Livin' down in New York town
潦倒在纽约城里
(选自鲍勃迪伦“Hard Times in New York Town” 《纽约城里的苦日子》)
影片中的情感极为克制,音乐和影片的主题丝丝入扣,相得益彰。鲍勃.迪伦的这首诗歌(歌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好的艺术总是如此相通。
人们尽可以想象大城市里正上演着这样的一幕——穷困时,不失尊严;成名后,不忘初心——这大概就是对异乡人最好的褒奖。
《苏默斯小镇》就是一首诗,音、行、意、韵,无所不含。
残缺也是一种美
《苏默斯小镇》并没有严格按照线性叙事的技法层层推进,更没有电影中一贯的三幕式结构,它的故事简洁琐碎。马尔克和托莫在小餐馆相遇,托莫抢走了马尔克手中的美女照片,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此仓促地建立起来。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实托莫曾在站台时偶然地出现于马尔克的镜头中。一阵追逐互怂之后,二人成为朋友,马尔克给托莫提供住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因照片上的巴黎少女玛丽亚而升温。托莫鱼马尔克都爱慕美丽的玛丽亚,想要讨得她的欢心,最后二人达成统一战线,一起为获得玛丽亚的好感和回应而努力。托莫此刻表现出来的大胆和镇定自若,与马尔克的羞涩和不善言辞(只是为玛丽亚拍照),更加体现两个男孩儿之间的性格差异。
整部片子最连贯的就是青春这条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里的纯真美好、情感中的恣意妄为、生活里的不如意,似乎都可以让青春去承担。影片唯一展现的情节冲突是马尔克的父亲撞见儿子与陌生的托莫在家醉酒,大发雷霆。次日,通过与儿子马尔克的对谈,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儿子马尔克情感上是疏忽的。经受父母离异、与母亲不得长相见相伴的儿子,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自己可以找工友喝酒聊天,而儿子马尔克的孤独落寞却无从排解。最后,父子和解。这一幕温情并未从大处着墨,简单平常的处理方式,让人心中一暖。
据说,起先这部片子是导演西恩.迈德斯为欧洲之星特快列车拍摄的宣传短片。后来双方并未谈拢,导演灵感闪现,让故事继续发展,将短片拍成了一个剧情片。马尔克与托莫卖出去旧衣服换得钱,打算准备丰盛的食物和酒,邀请玛丽亚享用,二人齐心协力赢得玛丽亚的芳心,却被告知玛丽亚回道巴黎。影片的最后马尔克和托莫乘坐欧洲之星来到巴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玛丽亚,三个人紧紧相拥,快乐地游玩巴黎。也许这一幕真的发生了,也许只是马尔克和托莫的幻想,色彩缤纷,如梦似幻。青春、时光,如水般流逝,激起短暂的浪花。
Sometimes i go back, but i never stay
有时我回来,但从不停留
Just wasting away
只是日渐消瘦
The world that we grew up in
我们成长的那个世界
One day you will see me down on the Strand
有一天你会在斯特兰德街看到我
And when you hear me speak
当你听到我说话
You'll remember where you're from
你会记得你来自何方
他们从各自的家乡,带着尘土与乡愁来到苏默斯小镇,又短暂的离开这里的冷峻现实,如风一般“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