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上方有斯人
这几日,忙活着跑酒店和场地,找合适的活动供应商,结识了每一家门店的个体业主。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和前行,从只是一个小想法做到坚持走向商业化,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品牌,到能承受住市场打击和竞争模仿的锤炼,从一个实体店死撑到网络端营销,再至B端客户对接的培训式管理。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个体业主背后的付出。
锐思的供应商,快节奏模式,到响应需求客户提供对接资源。仅是6个人的小团队,却能接下200万的中档规模活动,还能创意出每个品牌企业活动背后的意义和需求,不断累积人脉,在双向选择中营造自己的商业模式。珍惜每一次的比稿提案机会,为客户匹配合适的合作方案。
星巴克,这次跟门店合作,基于机缘巧合也是由于自己未能调查清楚星巴克的门店等级和管理模式。选择了普通门店进行150人的小型活动,导致对接收款和配合上存在断层和沟通上的不够愉快。但是,星巴克可以调配的资源,却也是别的门店所不及的,除了实体店面会给到区域性的支撑之外,对于活动的响应性还是足够的。然而,提案时所交付的文案内容和PPT内容水平,已经沟通对接梳理的流程还是欠缺,或者是内部体制原本就设定了阶层,便于管理所以才在开票和出据证明上,多有尴尬之处。普通门店终究是不止限制于等级,还限制了突破性的商务思维。
DODO,做花店的小姐姐,是个用心的姑娘。合作客户和品牌商也比较稳定,除了个人比较辛苦之外,估计也比较疲于经费较低的合作活动。在交流之后觉得,在自身的品牌定位上还是有一股自信的傲气。在市场上能够做到选择对自己最有优势的客户群,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融入相应的客户群,去做发展和衍生,却又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酒店哥哥,不得不说,又是依照朋友推荐认识这个平台深圳的会务总监。当然多大的头衔就以为有多少可以沟通的方式。作为第三方,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让猪去买单。其中的门道,也是因为信息的不通畅所导致的,到但是我还是会乐意借助第三方,因为它能清晰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买房而言,有较为清晰的对比空间和价格迂回空间。即便高傲些的酒店宴会销售经理会说,彼此都是双向选择。
啰里八嗦了那么多,好像跟日记的题目,没啥关系了。我可能是越来越不会写东西了,就当作记流水账吧。虹只有在雨后才出现,能立足市场,被接纳,包容,共享,壮大的斯人,却是少之又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