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家庭主妇得不到尊重?
人类之初,男女就各司其职,男耕女织,从古至今,女人就是做家务,照顾家庭,直到改革开放开始,女人才渐渐脱离家庭主妇的命运,开始工作。
家庭主妇,顾名思义,是指全职照顾家庭,做家务,不外出工作的已婚妇女。提到家庭主妇,第一想到的就是做饭拖地,买菜接送孩子。
为什么这一类人群在中国得不到尊重?
首先,中国的女性早已受不到尊重。
早在解放前,已婚妇女就一直没有工作,全职照顾家庭是必然的事。女性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相信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怎么能够在改革开放后的百年间改变?那可是几千年文明的积累啊!
其次,女性在生理上,对比于男性确实有许多弱势。
大多数女性的力量、意志力都要比男性弱些,女性的干扰因素又比男性要多,导致有些单位都喜欢男性员工多一些,甚至于个别岗位只要男性。社会普遍认为家庭里全职照顾家庭的人是女人天经地义,然而换成男人就会认为这个男人没本事。
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家庭主妇如何得到尊重?
每一位社会人都在祖宗的基础认知里得到了较大的认知,女人在家庭的地位就会相对底下,在家里遭受父母排挤的会是女儿,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儿女里受到排挤的会是儿子。
就算是夫妻,女人的地位也是相对底下,女儿嫁到夫家,是新来的一个家庭成员,要接受公婆的一切考验,若是满意,情况还好说,若是不满意,受排挤是肯定的。
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位能不低下吗?
自古就有那么一句话,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本应该平等的,但是就是因为男主外是去赚钱养家,而女主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在伸手向男人拿钱的同时,女人如何能不低头呢?
但是,这些问题仅仅在中国吗?
不,在日本,家庭主妇遍地都是,家庭主妇都快成为日本的代名词了,日本的文化,算是传承与中国,情况也是与中国相似,在日本的家庭主妇得不到尊重。
在中东国家,家庭主妇的地位更是低下,中东的妇女用厚厚的头巾包住自己的脸部,彰显着神秘感,其实更是显得妇女的地位较为低下。
然而,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有一位家庭主妇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里照顾家庭,买菜煮饭打扫,送孩子上班,这些工作,这些琐碎的事,和中国是一样的。
但是在美国的家庭主妇的地位都会比中国的地位要好。
在欧美国家的家庭主妇的地位实际上不是一般的高,有些家庭的家庭主妇的地位甚至高过男人。
因此,在欧美国家的家庭主妇是受人尊重的。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就得不到尊重了?
在美国,家庭主妇的地位主要是有社会的影响。
首先美国社会倡导“家庭第一”的核心观念。
其次美国倡导人人平等的观念不仅仅是社会的倡导,更多的是人人都遵循的隐性规则。
在国内,丈夫的妻子的尊重行为更多是在物质上,例如送什么礼,一起吃什么大餐。
而在美国则是表现在行动上,出门时是由老公先开车门,先让座,家里的大小事宜都是有商量得出,这不是男性的软弱,更不是所谓的妻管严,而是他们懂得尊重的内涵。
教育是根本,从教育的根源追溯,欧美对教育相当重视,从小就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这就是其中一点原因,在接受互相尊重的教育的同时,他们就会尊重每一位人,包括家庭主妇。
在社会上,国家的经济发达,在经济上充足,就不会出现中国的那种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产生的不尊重。
在政治上,欧美国家对家庭主妇这个词是冠以职业为名,而中国则是认为家庭主妇是没工作。尊重与不尊重就由此又产生了。
那么,中国又该如何提高家庭主妇在社会上的地位呢?
首先,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还得先尊重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家庭主妇,要向人拿钱就低人一等。要冲破传统观念,要知道自己是在为整个家庭付出,得到起码的尊重是应该的。
其次,得收拾好自己,在忙碌的日常生活里,不要忘记为自己打算,在外貌上,起码要穿戴整齐,记得护肤保湿。晚上要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孩子和老公。这才算是尽心尽力。忙碌了一天的老公也不想一回来就看到黄脸婆的老婆。
最后,在做到前面两点的同时,记得要提升自己内涵,不论从学历上来讲还是从见识上来讲,提升总是没错的。孩子终究会长大,你也终究会厌烦家庭主妇的工作,女人总要独立起来,有条件做到就算没有老公自己也可以活得非常好,那么老公也不敢不尊重你了。
所以,家庭主妇们,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请照顾好自己。
- END -
作者 | 角先生
编辑 | 曼姐
排版 | 五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深夜不孔子”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内容出自微信公众号“深夜不孔子”。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
家庭主妇,顾名思义,是指全职照顾家庭,做家务,不外出工作的已婚妇女。提到家庭主妇,第一想到的就是做饭拖地,买菜接送孩子。
为什么这一类人群在中国得不到尊重?
首先,中国的女性早已受不到尊重。
早在解放前,已婚妇女就一直没有工作,全职照顾家庭是必然的事。女性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相信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怎么能够在改革开放后的百年间改变?那可是几千年文明的积累啊!
其次,女性在生理上,对比于男性确实有许多弱势。
大多数女性的力量、意志力都要比男性弱些,女性的干扰因素又比男性要多,导致有些单位都喜欢男性员工多一些,甚至于个别岗位只要男性。社会普遍认为家庭里全职照顾家庭的人是女人天经地义,然而换成男人就会认为这个男人没本事。
![]() |
深夜不孔子 |
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家庭主妇如何得到尊重?
每一位社会人都在祖宗的基础认知里得到了较大的认知,女人在家庭的地位就会相对底下,在家里遭受父母排挤的会是女儿,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儿女里受到排挤的会是儿子。
就算是夫妻,女人的地位也是相对底下,女儿嫁到夫家,是新来的一个家庭成员,要接受公婆的一切考验,若是满意,情况还好说,若是不满意,受排挤是肯定的。
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位能不低下吗?
自古就有那么一句话,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本应该平等的,但是就是因为男主外是去赚钱养家,而女主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在伸手向男人拿钱的同时,女人如何能不低头呢?
![]() |
深夜不孔子 |
但是,这些问题仅仅在中国吗?
不,在日本,家庭主妇遍地都是,家庭主妇都快成为日本的代名词了,日本的文化,算是传承与中国,情况也是与中国相似,在日本的家庭主妇得不到尊重。
在中东国家,家庭主妇的地位更是低下,中东的妇女用厚厚的头巾包住自己的脸部,彰显着神秘感,其实更是显得妇女的地位较为低下。
然而,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有一位家庭主妇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里照顾家庭,买菜煮饭打扫,送孩子上班,这些工作,这些琐碎的事,和中国是一样的。
但是在美国的家庭主妇的地位都会比中国的地位要好。
在欧美国家的家庭主妇的地位实际上不是一般的高,有些家庭的家庭主妇的地位甚至高过男人。
因此,在欧美国家的家庭主妇是受人尊重的。
![]() |
深夜不孔子 |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就得不到尊重了?
在美国,家庭主妇的地位主要是有社会的影响。
首先美国社会倡导“家庭第一”的核心观念。
其次美国倡导人人平等的观念不仅仅是社会的倡导,更多的是人人都遵循的隐性规则。
在国内,丈夫的妻子的尊重行为更多是在物质上,例如送什么礼,一起吃什么大餐。
而在美国则是表现在行动上,出门时是由老公先开车门,先让座,家里的大小事宜都是有商量得出,这不是男性的软弱,更不是所谓的妻管严,而是他们懂得尊重的内涵。
教育是根本,从教育的根源追溯,欧美对教育相当重视,从小就教育他们要互相尊重,这就是其中一点原因,在接受互相尊重的教育的同时,他们就会尊重每一位人,包括家庭主妇。
在社会上,国家的经济发达,在经济上充足,就不会出现中国的那种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产生的不尊重。
在政治上,欧美国家对家庭主妇这个词是冠以职业为名,而中国则是认为家庭主妇是没工作。尊重与不尊重就由此又产生了。
![]() |
深夜不孔子 |
那么,中国又该如何提高家庭主妇在社会上的地位呢?
首先,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还得先尊重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家庭主妇,要向人拿钱就低人一等。要冲破传统观念,要知道自己是在为整个家庭付出,得到起码的尊重是应该的。
其次,得收拾好自己,在忙碌的日常生活里,不要忘记为自己打算,在外貌上,起码要穿戴整齐,记得护肤保湿。晚上要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孩子和老公。这才算是尽心尽力。忙碌了一天的老公也不想一回来就看到黄脸婆的老婆。
最后,在做到前面两点的同时,记得要提升自己内涵,不论从学历上来讲还是从见识上来讲,提升总是没错的。孩子终究会长大,你也终究会厌烦家庭主妇的工作,女人总要独立起来,有条件做到就算没有老公自己也可以活得非常好,那么老公也不敢不尊重你了。
所以,家庭主妇们,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请照顾好自己。
- END -
作者 | 角先生
编辑 | 曼姐
排版 | 五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深夜不孔子”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内容出自微信公众号“深夜不孔子”。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不应设置为原创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