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松看财富之道》
如松看财富之道
准备知识
1、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机制?
美国: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到市面上拍卖,剩下的都到美联储去兑换美元,由美联储发行美元。国债需要支付利息。
日本:美元本位制
欧元区:三驾马车”理论。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英国:同欧元区
中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人民币发行没有法律上的准备和担保要求,没有发行限额规定。从1994年开始,实行美元本位制。挣回多少美元,就发行多少人民币,相当于由了美元外汇作为担保。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受到银行、财政、企业、个人个人各自行为的影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4、货币供应量?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狭义货币)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广义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M2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Ps:链接中有商业银行和央行的实例讲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ec59210102v6tw.html
5、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6、紧缩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
具体做法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策的债券等。
正文
一、黄金法则: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使法律占据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广义金本位制度的第一要素。信用恒定的货币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本位货币制度,意味着部分人无法通过货币贬值实现财富的转移),是广义金本位制度的第二要素。这两者共同构成黄金法则。
二、在第一章,作者从中国古代的2个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如何从获得权力开始,然后富有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皇土。在古时候,权利就是最大的财富,土地,金钱,都只是权力的附庸。在中国过去的1000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朝代的更迭,没有带来生产力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只是实现了财富在不通姓氏间的转移。
三、在第二章,以讲述商圣范蠡和吕不韦的故事为例,描述了春秋吴越争霸中发生的经济战。范蠡在经商的过程中,注重建立个人的信用品牌,考虑和人合作,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吕不韦在子楚身上的风险投资,在赵姬身上的保险,与华阳夫人的互利共赢,使得他收获丰厚,获得权力也获得了财富。
四、在第三章,从古老的苏美尔人开始,就把黄金视作财富的象征。但是狭义的金本位,并不能保证可以独自支撑过大的强大,人民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作者由此提出了广义金本位,黄金法则。如果要使金本位为代表的信用恒定的货币展现自身对和会生产力水平的推动作用,必须要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相匹配,这个环境就是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力,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从根本上限制权力通过各种方式肆意进行财富转移的活动。
五、在第四章,用古代几个鼎盛的时期,验证黄金法则。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国内厉行法治,推信用恒定的货币。战国时候的魏文侯,任用李悝发布了《法经》,这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发典。战国的齐威王“一鸣惊人”,燕昭王的”黄金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都厉行变法,除旧迎新,把法律的地位置于很高的地位,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在秦以后,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封建时期,法律相对稳定,但是货币的信用却不稳定了。相对来说,国家愈是繁荣稳定,货币的信用也愈稳定,而货币的稳定又让经济日益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比如,文景之治,比如唐的开元通宝,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货币,在社会上流通了1000年。而东汉末年的剪边五铢等,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社会抛弃。崇祯时期实行的虽然是银本位,但是国家为了应付战争,四处派饷,没有清明的政治,没有适度稳定的赋税水平,彻底中断了社会的财富积累。依靠权力而生的晋商,最后也伴随着权力而亡。社会不具备完善的法律机制,没有信用的土壤,晋商只能衰落。
六、在第五章,黄金代表的是上币,在皇室和贵族间流动。而白银和铜钱主要流通于民间商业用途和日常生活。
七、在第六章,以英国的历史,讲述了法律在历史上首次束缚了皇权,居于首位。再加上英国实行了金本位,终使英国称霸19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另外,英国国家的信用也很好,在一战中欠下的百年债务也还清了。而其他的国家,苏俄,英法,意大利都赖账了。同样的还有德国,所以国家的信用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些国家如今的富强也是有理的。
八、在第七章,古今中外的有名的富豪,在皇权独大的时候,无一不是依靠皇权来累积财富。
九、第八章,英镑和美元的霸权建立。王道在心,霸道在力。这些货币能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终究是信用长期稳定之后出现信用外溢和边际效应,被别的国家和人民接受,现示王道。坦桑尼亚的货币极速贬值,成为炮灰。
十、第九章,在津巴布韦,货币极速贬值,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做了诸多挣扎,严格管制汇率,可是依旧没用。最终完全放弃本币,让美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8国的货币在本国自由流通,经济好转。所以,在津巴布韦,就是各国货币的竞技场。哪国的货币好用,人民就收藏哪国货币。哪国货币不好用,就会被抛弃。
十一、第十章,现在各国的货币,本质上都是银行券,都是靠各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和政府的管理水平支撑。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十二、第十一章,美元本身也只是货币,没有和黄金直接挂钩,所以有它自身的轮回周期,起落不定。而那些靠美元来发行货币的国家就更不稳定了,很容易被美元收割羊毛。以智利为例,要提升国家的管理水平,财政稳健,保持自己货币的稳定,让世界对它有信心。而巴西则是个反面案例。因为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在如今滞涨已经是世界无法摆脱的归宿。一旦滞涨产生,第一,收缩基础货币,第二,紧缩财政支出。这意味着要放弃暂时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