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 第二节
萧大姐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家住在城东的龙首山脚下,靠近现在驻跸园。那时家里有一座前后两层的深宅四合大院。房屋三十间,青堂瓦舍,围墙高峻森严。花门楼、朱红大门,门上坎挂着一块红底黑字的牌匾,上写“萧宅”二个大字。
我父亲名叫萧峻山。年过五十,他是银州城内出名的士绅,又是著名中医先生。我母亲名叫李蕙茹,她出身于家学渊源的诗书之家。我母亲比我父亲小两岁,是沈阳时代报社的主编。只生我一个女儿,给我起名叫萧玉亭,我二十二岁时在国立铜钟中学读高中。
1948年10月,我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拿下长春,国民党在东北大势已去。国民党中央军死守沈阳。素有沈阳北大门之称的铁岭城驻扎着国民党中央军第五十三军三四六团约三千人,团长丁赞尧,任临时铁岭城防司令,奉命据守铁岭城。
丁赞尧司令选择我萧家大院,作为战前临时司令指挥部。丁赞尧所以选择此地做指挥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上级给他的军事部署是守住铁岭城,我解放军的主力驻扎在城东、北、西三面,包围铁岭城。龙首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是据守铁岭城的天然屏障。丁赞尧所以选择萧家大院,因为这里的位置正处在城边与龙首山之间,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便于出兵和作战指挥。第二是丁赞尧与我父亲萧峻山相识熟悉,而我父亲的大哥我的大伯父萧峻峰,是驻扎在沈阳的少将师参谋长,和丁赞尧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朋友。我父亲为了叫丁赞尧司令行使军事方便,主动把大院腾出来,让给丁赞尧做指挥部。
我父亲当天就吩咐佣人,把后院二层院子让给司令部住。我们全家搬到门房住。我父亲这一举动,自然受到丁赞尧赞赏。并狂言:“老朋友!等战争结束后,我向上级给你请赏。你们萧家对党国功德无量啊!”
“哪里!哪里!点点小事,不值一提,为党国效劳,匹夫有则。”我父亲献殷勤的说。
晚上我母亲从沈阳回来,突然发现搬到门房来住,把两座院套让给中央军驻扎。她立刻恼火了,抱怨我爹爹说:“我和女儿不在家,你擅自做主,把院子让给他们。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人家是国军,战时需要这个地方,我们理应做贡献啊!这支部队的司令丁赞尧我认识,又是大哥的部下,看在大哥的面子上,也应这样做呀!再说了,他们住不上多少天。叫我送个空头人情吧,我们克服个半月,好吗?”我爹爹萧峻山摆道理用软招试图说服我妈妈。
“不行,孩子的闺房被他们占用了。女儿不能单居学习,叫我们三人挤在一室住,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呀!不行,我坚决反对。”我母亲怒气冲冲的把我父亲的药书摔在地上,她气得脸色发青,大发雷霆。
我母亲反对说:“不行!我找丁赞尧去!军部必须搬出我家。”
我爹爹拦住我母亲说:“你有完没完,人家的军部已经搬进来了。我话以出口,不能收回,不是掉我的面子吗?国军在战场上卖命,保护咱们的家。你的良心哪里去了……”
我母亲打断我父亲的话,恼怒地反驳说:“他们为谁卖命,在保谁的家?你都弄不懂,你是昏人。”
“我只知道共产党到处共产,分田,抓富人。你知道共产党在黑龙江搞流血土改斗争吗?假如共产党打进铁岭,咱的家产会全部被共产,咱家会遭到灭门九族啊!”
正在二老争吵的面红耳赤时,我从学校回来,在窗外听见屋里父母在吵架,我急忙推门闯进屋里,打断了他二老的争吵。见妈妈脸色发青,火气发作,直眉瞪眼对着父亲。父亲气得发抖,板着铁青的脸,怒视着妈妈。这个场景我经常见到,大都是老两口争论国家形势,各抒己见,由于观点不同,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争吵不休。每次争吵,母亲多占上风,因为她是报社编辑,伶牙俐齿,振振有辞,据理力争,义正辞严,句句反驳父亲,说得父亲理屈词穷,不能自圆其说了。我每逢遇见这个场合,大多数站在妈妈这边,我受过母亲的革命熏陶,在学校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因此我赞同妈妈的立场,我知道共产党必然统一全中国。可是我是孝女,不能指责父亲观点,惹父亲生气,只好用特殊的方法来解劝二老,我便温情地走到父亲身边,双手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地笑着说:
“爹爹!消消气,生气会伤身啊!我妈妈会心疼地呀!要不然我给你们二老讲一个笑话,打破这冷默尴尬的气氛!”二老依然板着面孔,在怄气。我开始讲笑话说:
“我班有位男同学,叫赵达,他国文功底很深,善常写诗作对联,外号叫小才子,同学们称他为当今唐伯虎。
他的缺点是骄傲狂妄,自高自大,乐于张扬夸口。今天在上学的路上,他见到我说:“我发现一副天下绝佳对联,上联奇特古怪,世人难以对出下联。”
我说:“你把上联告诉我,我肯定能对出下联。”
他用嘴撇我一下说:“我不是小看你,给你一个礼拜的时间你也对不上下联。”
他吟出来上联。我听后,闻此对联确实是绝对,凡人难以对出。我说:“我永远对不出来下联了,认输了。你把下联告诉我吧?“
他摇头说:“保密,我要考考全班同学。”
我特意将他一车(ju)说:“我猜你也不知道,你是在讨教我吧!”
我这一激将法真管用。他见我低估了他,他不服气说:“我不但知道下联,而且还知道此对联的来历与典故呢。”于是他便把下联和典故毫无保留的告诉给我。我们到了教室相互入座,我用毛笔把下联写在一张白纸上,放在书桌里。小才子的坐位是在我的前桌,上课预备铃响了,全班同学走进教室预备十分钟准备上课。
这时我站起来对同学宣布说:“告诉同学们!一个特大好消息,赵达同学发现一副绝佳奇特的对联,下联只有他本人知道,世上文人无一人对出下联,欢迎咱班的小才子赵达同学给大家揭开这副对联!’我的话音刚落,全班沸腾起来,发起一阵掌声。小才子赵达在欢呼中神气张扬的站起来说:‘明朝文人王洪在旧屋顶上建新楼,友人感到新奇吟出上联是;‘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楼字重叠,后面又有‘楼间无地’四字,真是绝佳一句上联,凡人难以对出下联,只有主人王洪对出下一联了,可喜我知晓句奇妙地下联。请同学们对出下联?谁能在七日内对出,我请谁吃狗不理包子。”此刻教室内鸦雀无声。无人对出下联。
这时我推着小才子赵达说:“请你去前边在黑板上写出上联,同学们按字才能对出下联,小才子不肯去,我推着他后背往前面走,在推他时我便趁机把写的那张纸,贴在小才子的后背上,小才子到了前边面,对着黑板写字时,全部同学看见他后背上的白纸上写着下联:‘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全班响起哄堂大笑。我笑的前俯后仰,直不起腰来回到座位上,小才子发愣,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此刻,李志国老师听见室内喧笑声,迈进教室,见赵达在黑板上写出上联,后背贴出下联。老师风趣的点评说:“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上下联中‘楼’‘井’二字重叠出现,而且顶针连珠,首尾同字照应,不同一般。下联以‘天’对‘地’,让人回味无穷,珠联璧合。赵达同学不愧为被称为小才子啊!。”
小才子赵达吃惊的问李老师说:“老师你怎么知道下联呢?”
李老师哈哈大笑道:“你后背写地纸条已经告诉大家了。”李老师把赵达后背的纸条取下来给赵达看。
此刻教室内象洪水冲开了闸门似的,哗哗地一阵哄笑起来。
我的这个笑话逗的二老也开怀大笑。”
这一招果真见效!自幼父亲最疼爱我,对我百依百顺。每逢我遇见二老吵嘴怄气时,我都用讲笑话和撒娇的办法来劝解爹爹。爹爹阴沉的脸霎时变成了笑容说:“你这孩子总是给我讲笑话,逗得我发笑,是我的开心果呀!你都二十岁啦!还和爹爹经常撒娇,真叫我没办法。”爹爹的气消了。
母亲是党的人,她支持解放军。深知共产党会胜利的。而父亲守旧顽固,满脑子是家产,谁能保护他的家产他就拥护谁。他总是站在我大伯父这一边,支持国民党。我嬉皮笑脸地凑近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撒娇说:
“我亲爱的妈妈,你不要再与爹爹斗气了,生气容易损坏你美丽的容颜,容易变成丑八怪,爹爹会甩掉你的,到时你会后悔莫及啊!”说完我便咯咯地笑起来。妈妈忍俊不禁,强忍住笑说:“傻丫头!到这时还开玩笑,你现在连住处都没有了,还不知道愁呢?”
我解释说:“没关系!爹爹是要面子的人,一句话既然说出去了,就不能收回。我在家没地方住,就搬到学校去住,反正住不上多长时间,就会回来的。国民党军队很快会战败,退出铁岭的。”我这样做,即不伤害父亲,又能安排自己,我早就打算住在学校,能与同学老师上街游行,搞解放铁岭的宣传活动。
我又走近父亲跟前劝解说:“爹爹!脑筋要开通些,多了解外界形势呀!铁岭周围各县都解放了,解放铁岭就在眼前,这是大势所趋呀!爹爹!”我用掏心肺腑的话劝说父亲。
父亲依然僵直地回答说:“外边的形势我不知道,共产党的政策我不问,我只懂得谁能保护我的家产,我就靠近谁,我的大哥站在哪边我就站在哪边。”
母亲气愤地说:“你就指望你的大哥这个靠山吧!女儿!咱们不管他,他是个老顽固,榆木疙瘩的脑袋。玉亭!你搬到学校里住,我也去沈阳报社住,叫他与国民党鬼混去吧!”
母亲说着拉起我的手,去收拾行李。我母女二人当天就离开萧家大院,各自搬到学校与报社去住了。
我父亲名叫萧峻山。年过五十,他是银州城内出名的士绅,又是著名中医先生。我母亲名叫李蕙茹,她出身于家学渊源的诗书之家。我母亲比我父亲小两岁,是沈阳时代报社的主编。只生我一个女儿,给我起名叫萧玉亭,我二十二岁时在国立铜钟中学读高中。
1948年10月,我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拿下长春,国民党在东北大势已去。国民党中央军死守沈阳。素有沈阳北大门之称的铁岭城驻扎着国民党中央军第五十三军三四六团约三千人,团长丁赞尧,任临时铁岭城防司令,奉命据守铁岭城。
丁赞尧司令选择我萧家大院,作为战前临时司令指挥部。丁赞尧所以选择此地做指挥部,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上级给他的军事部署是守住铁岭城,我解放军的主力驻扎在城东、北、西三面,包围铁岭城。龙首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是据守铁岭城的天然屏障。丁赞尧所以选择萧家大院,因为这里的位置正处在城边与龙首山之间,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便于出兵和作战指挥。第二是丁赞尧与我父亲萧峻山相识熟悉,而我父亲的大哥我的大伯父萧峻峰,是驻扎在沈阳的少将师参谋长,和丁赞尧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朋友。我父亲为了叫丁赞尧司令行使军事方便,主动把大院腾出来,让给丁赞尧做指挥部。
我父亲当天就吩咐佣人,把后院二层院子让给司令部住。我们全家搬到门房住。我父亲这一举动,自然受到丁赞尧赞赏。并狂言:“老朋友!等战争结束后,我向上级给你请赏。你们萧家对党国功德无量啊!”
“哪里!哪里!点点小事,不值一提,为党国效劳,匹夫有则。”我父亲献殷勤的说。
晚上我母亲从沈阳回来,突然发现搬到门房来住,把两座院套让给中央军驻扎。她立刻恼火了,抱怨我爹爹说:“我和女儿不在家,你擅自做主,把院子让给他们。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人家是国军,战时需要这个地方,我们理应做贡献啊!这支部队的司令丁赞尧我认识,又是大哥的部下,看在大哥的面子上,也应这样做呀!再说了,他们住不上多少天。叫我送个空头人情吧,我们克服个半月,好吗?”我爹爹萧峻山摆道理用软招试图说服我妈妈。
“不行,孩子的闺房被他们占用了。女儿不能单居学习,叫我们三人挤在一室住,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呀!不行,我坚决反对。”我母亲怒气冲冲的把我父亲的药书摔在地上,她气得脸色发青,大发雷霆。
我母亲反对说:“不行!我找丁赞尧去!军部必须搬出我家。”
我爹爹拦住我母亲说:“你有完没完,人家的军部已经搬进来了。我话以出口,不能收回,不是掉我的面子吗?国军在战场上卖命,保护咱们的家。你的良心哪里去了……”
我母亲打断我父亲的话,恼怒地反驳说:“他们为谁卖命,在保谁的家?你都弄不懂,你是昏人。”
“我只知道共产党到处共产,分田,抓富人。你知道共产党在黑龙江搞流血土改斗争吗?假如共产党打进铁岭,咱的家产会全部被共产,咱家会遭到灭门九族啊!”
正在二老争吵的面红耳赤时,我从学校回来,在窗外听见屋里父母在吵架,我急忙推门闯进屋里,打断了他二老的争吵。见妈妈脸色发青,火气发作,直眉瞪眼对着父亲。父亲气得发抖,板着铁青的脸,怒视着妈妈。这个场景我经常见到,大都是老两口争论国家形势,各抒己见,由于观点不同,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争吵不休。每次争吵,母亲多占上风,因为她是报社编辑,伶牙俐齿,振振有辞,据理力争,义正辞严,句句反驳父亲,说得父亲理屈词穷,不能自圆其说了。我每逢遇见这个场合,大多数站在妈妈这边,我受过母亲的革命熏陶,在学校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因此我赞同妈妈的立场,我知道共产党必然统一全中国。可是我是孝女,不能指责父亲观点,惹父亲生气,只好用特殊的方法来解劝二老,我便温情地走到父亲身边,双手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地笑着说:
“爹爹!消消气,生气会伤身啊!我妈妈会心疼地呀!要不然我给你们二老讲一个笑话,打破这冷默尴尬的气氛!”二老依然板着面孔,在怄气。我开始讲笑话说:
“我班有位男同学,叫赵达,他国文功底很深,善常写诗作对联,外号叫小才子,同学们称他为当今唐伯虎。
他的缺点是骄傲狂妄,自高自大,乐于张扬夸口。今天在上学的路上,他见到我说:“我发现一副天下绝佳对联,上联奇特古怪,世人难以对出下联。”
我说:“你把上联告诉我,我肯定能对出下联。”
他用嘴撇我一下说:“我不是小看你,给你一个礼拜的时间你也对不上下联。”
他吟出来上联。我听后,闻此对联确实是绝对,凡人难以对出。我说:“我永远对不出来下联了,认输了。你把下联告诉我吧?“
他摇头说:“保密,我要考考全班同学。”
我特意将他一车(ju)说:“我猜你也不知道,你是在讨教我吧!”
我这一激将法真管用。他见我低估了他,他不服气说:“我不但知道下联,而且还知道此对联的来历与典故呢。”于是他便把下联和典故毫无保留的告诉给我。我们到了教室相互入座,我用毛笔把下联写在一张白纸上,放在书桌里。小才子的坐位是在我的前桌,上课预备铃响了,全班同学走进教室预备十分钟准备上课。
这时我站起来对同学宣布说:“告诉同学们!一个特大好消息,赵达同学发现一副绝佳奇特的对联,下联只有他本人知道,世上文人无一人对出下联,欢迎咱班的小才子赵达同学给大家揭开这副对联!’我的话音刚落,全班沸腾起来,发起一阵掌声。小才子赵达在欢呼中神气张扬的站起来说:‘明朝文人王洪在旧屋顶上建新楼,友人感到新奇吟出上联是;‘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楼字重叠,后面又有‘楼间无地’四字,真是绝佳一句上联,凡人难以对出下联,只有主人王洪对出下一联了,可喜我知晓句奇妙地下联。请同学们对出下联?谁能在七日内对出,我请谁吃狗不理包子。”此刻教室内鸦雀无声。无人对出下联。
这时我推着小才子赵达说:“请你去前边在黑板上写出上联,同学们按字才能对出下联,小才子不肯去,我推着他后背往前面走,在推他时我便趁机把写的那张纸,贴在小才子的后背上,小才子到了前边面,对着黑板写字时,全部同学看见他后背上的白纸上写着下联:‘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全班响起哄堂大笑。我笑的前俯后仰,直不起腰来回到座位上,小才子发愣,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此刻,李志国老师听见室内喧笑声,迈进教室,见赵达在黑板上写出上联,后背贴出下联。老师风趣的点评说:“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上下联中‘楼’‘井’二字重叠出现,而且顶针连珠,首尾同字照应,不同一般。下联以‘天’对‘地’,让人回味无穷,珠联璧合。赵达同学不愧为被称为小才子啊!。”
小才子赵达吃惊的问李老师说:“老师你怎么知道下联呢?”
李老师哈哈大笑道:“你后背写地纸条已经告诉大家了。”李老师把赵达后背的纸条取下来给赵达看。
此刻教室内象洪水冲开了闸门似的,哗哗地一阵哄笑起来。
我的这个笑话逗的二老也开怀大笑。”
这一招果真见效!自幼父亲最疼爱我,对我百依百顺。每逢我遇见二老吵嘴怄气时,我都用讲笑话和撒娇的办法来劝解爹爹。爹爹阴沉的脸霎时变成了笑容说:“你这孩子总是给我讲笑话,逗得我发笑,是我的开心果呀!你都二十岁啦!还和爹爹经常撒娇,真叫我没办法。”爹爹的气消了。
母亲是党的人,她支持解放军。深知共产党会胜利的。而父亲守旧顽固,满脑子是家产,谁能保护他的家产他就拥护谁。他总是站在我大伯父这一边,支持国民党。我嬉皮笑脸地凑近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撒娇说:
“我亲爱的妈妈,你不要再与爹爹斗气了,生气容易损坏你美丽的容颜,容易变成丑八怪,爹爹会甩掉你的,到时你会后悔莫及啊!”说完我便咯咯地笑起来。妈妈忍俊不禁,强忍住笑说:“傻丫头!到这时还开玩笑,你现在连住处都没有了,还不知道愁呢?”
我解释说:“没关系!爹爹是要面子的人,一句话既然说出去了,就不能收回。我在家没地方住,就搬到学校去住,反正住不上多长时间,就会回来的。国民党军队很快会战败,退出铁岭的。”我这样做,即不伤害父亲,又能安排自己,我早就打算住在学校,能与同学老师上街游行,搞解放铁岭的宣传活动。
我又走近父亲跟前劝解说:“爹爹!脑筋要开通些,多了解外界形势呀!铁岭周围各县都解放了,解放铁岭就在眼前,这是大势所趋呀!爹爹!”我用掏心肺腑的话劝说父亲。
父亲依然僵直地回答说:“外边的形势我不知道,共产党的政策我不问,我只懂得谁能保护我的家产,我就靠近谁,我的大哥站在哪边我就站在哪边。”
母亲气愤地说:“你就指望你的大哥这个靠山吧!女儿!咱们不管他,他是个老顽固,榆木疙瘩的脑袋。玉亭!你搬到学校里住,我也去沈阳报社住,叫他与国民党鬼混去吧!”
母亲说着拉起我的手,去收拾行李。我母女二人当天就离开萧家大院,各自搬到学校与报社去住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