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老的好;佳人,是嫩的好——迟到的周末小词0723期
【鹧鸪天——读董其昌有感】 人不轻狂枉年少,摹得兰亭几分肖,中年窥见官奴帖,愿做粥僧把地扫。 明月照,路迢迢,人亦老时书亦老。唯有佳人嫩得好,笔墨伺候酒来倒。 先说个事儿哈,每周末会写一词一文,发给有缘朋友做周末福利,这是第7年。不过我打算从这期起,每期多说一段香艳。变成一周一词一文一香艳。 (当然,你们要允许我偶尔贪玩开天窗哈)。 . 这是我写的巨认真巨认真的一期。都是姑娘早晨四点钟爬起来看那些快睡着的专业书,做读书笔记,然后再拿不正经的好玩的话“翻译”出来的。 . 先把香艳说了。说,“字,是老的好;佳人,是嫩的好”。这是一个防火防盗防小妾的故事。 . 凌晨四点五十,终于把董其昌的系年翻完了。到最后几页,一个彪炳千秋的艺术家的临终,本应让人徒生伤感,结果我被逗乐了—— “秋,八月十五日……其昌姬妾甚夥,有欲得其墨迹者,常从其昌姬妾手中得知。是月,病逝。” . 82岁的董老头儿就这么走了。 . 夥,不算常见字,念huo(三声),就是“伙”,组团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董其昌晚年的小妾一大群,可以合伙组团倒卖董其昌的字了。 . 还真是倒卖。因为《明季北略》卷十一就记了一段,说“(董其昌)书画秒天下。家多姬侍,各具绢素索画。购其真迹者,得之闺房者为多”。 . 为什么求字不易呢?因为人贵啦,字当然也贵。董其昌到晚年已经官至宰相富甲一方,不差钱不差人情关系,加上八十多岁的老头儿体力有限,晚年题跋鉴赏居多,想再求一幅董其昌“人老书老”的真迹,那可太难了。 . 而且这老头晚年的收藏玄之又玄,比如他酷爱董源之作,一生竭力搜寻,共得四幅,甚为珍秘,他的“四源堂”就是这么得名的。 . 哈哈哈,也就是给人写字画画惜墨如金,给自己的嫩小妾们写字画画,董老头还是很勤奋的。 . 系年中只委婉记了“各具绢素索画”6个字,想想那每天的画面感,一只漂漂亮亮的小妾手指一勾衣服带子——“公子~~奴家墨都磨好了,茶也晾好了,去我房里画个梅花写个字呗?” . “走吧走吧走吧?” . 所以,古书交给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的字画还不够好,可能是因为求你写字的嫩小妾还不够多。多娶几房,每天想不练字都难。 . 说完了“佳人是嫩的好”,我们要谈正经的了——字,是老的好。btw,什么样的男人才算见过世面? . 下半段,是董老头从“屌丝”到真正见过世面成为一代宗师的传奇经历。 . 有才的男人骨子里都傲,至少在年轻时候。钱钟书就说了,男人30岁之前不狂,是没出息的。30岁以后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 越没见过世面的时候,越狂。这句话我是信的。 . 董其昌在穷屌丝时代,是狂的没边儿没边儿的。你看他早年的书画题跋简直要笑死。《明董香光书雪赋卷》就有这么一段早年落款,说,“非恨吾不见古人,亦恨古人不见我”。又云“恨右军(王羲之)无臣法”…… . 这口气,太特么NB了。翻译过来就是,真遗憾,那些古代名家怎么没见到我呢?字里字外都是对古帖的不屑。觉得自己牛呗。 . 董其昌属于大器晚成。他的43岁之前和43岁之后,是狂和不狂的分水岭。 . 我们说过,董其昌和赵孟頫的经历不同。赵孟頫是宋代皇室后裔,从小是见过好东西的。而小董同志年少穷,还考不中科举(因为字丑)。 . 34岁之前,董其昌都一直在平湖一带教私塾,地位低下,生活清苦,书法亦遭人轻视。《云间杂识》就记了这么一段,说“董思白为诸生时,瘠田二十亩,人亦令朋役,致弃家远遁”。康熙《松江府志》卷四十四也说,“其昌少贫,尝作万里书市之,人以为赝”。 . 到了41岁了,董其昌虽然到京做了皇长子讲官了,可依然是穷。想买名家真迹,那也是囊中羞涩。《荣台别集》就记了这么一段,说当时董其昌想买下米南宫的《阳关诗》,爱不释手,结果“意欲购之,空囊为窘”。 . 于是,你能理解董其昌38岁时,能刚看过多少画啊,就敢说“余见山樵名画多矣,无不规摹古人者”。这不是我说的,是《别下斋书画录》卷三记的。错了别打我。 . 于是你能读懂,董其昌26岁时,读不懂赵孟頫说的“无佛地称尊”,《容台别集》卷二就说,“万历庚辰……觉赵集贤无佛地称尊语,亦不为适”。 . 可是到了晚年,“无佛地称尊”,基本成了董其昌的自我认知。他在75岁时,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题画诗《为王奉常画山水立轴》,说“曾参秋水篇,懒写名山照。无佛地称尊,大方家见笑”。 . 什么是“无佛地称尊”呢?这其实来源于黄庭坚。就是在没有佛的地方,装老大。(有点像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的意思)。也就是在没高手的时候,还能装装x。遇到高手就露馅了。是一句自谦语。 . 但这首“无佛地称尊”的题画诗,最后并没有收到他最重要的《容台集》中。或许是因为这句引了黄庭坚的话不算原创,也可能是董老头再大度,也是要脸的——年少轻狂时说的话,总不好晚年再咽回去吧。 . 那董老头为什么转变这么大呢?因为43岁时发生了一件事。《画禅室随笔》就记了一段重要的话,说“……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做粥饭僧。余亦愿意焚笔研矣”。 . 翻译过来就是,董其昌43岁第一次见到王羲之的《官奴帖》真迹,羞得面红耳赤,才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就像香岩和尚见到真正的大师,一下子从傲气到服气,甘愿一生做粥饭僧。董其昌也甘愿做书画里的粥饭僧。 . 这个“粥饭僧”可不是随便说说。翻董其昌一生的书画作品随笔,这个“粥饭僧”被翻来覆去提过至少3次。70岁那年,董其昌那时已经在书画界鼎鼎盛名而且富甲一方了(你想想他68岁时的民抄董宦事件),他在题智永《真草千文》里还说,“……欲得仿佛其苍古,必不可能。遂如香岩参禅,既机锋不契,便甘作粥饭僧”。 . 到了74岁,这是他已经官至宰相了,而且已经成了晚明书画坛一等一的领袖人物,却在《墨禅軒说》回忆学书经历时说,“……初肖似《兰亭》等形模,便自沾沾,以为据唐人之上。三五年间,游学携李,尽发项太子京所藏晋唐墨迹,始知从前苦心,徒费年月。昔香岩和尚……愿作长年粥饭僧,正余尔时境界也”。 . 翻来覆去地提“粥饭僧”,可见43岁第一次看到王羲之真迹的事件,对董其昌是真受了刺激的。 . 于是,董其昌这辈子,越到老,过手鉴赏的书画越多,自己越是低调。他年轻时看不起文征明(文征明比董其昌早一个时代,董其昌5岁时文征明就死了),到了中年想和赵孟頫比肩,那句有名的“吾书因生而得秀色,赵书因熟而得俗态”,就是董其昌57岁时说的。 . 结果到了80岁,董其昌开始重新佩服赵孟頫,赞叹赵孟頫的字“……谁知落笔如风雨”……是真服气了。 . 80岁那年,董其昌重新佩服年轻时看不起的文征明,深愧不如文征明有老而弥坚之工。《董其昌楷书千字文册》的款中,就提到说“小楷唯文待诏晚岁愈工……偶从匣中捡出跋此以志愧”。 . 董其昌从屌丝到大师的故事说完了。我总想起《庄子》望洋兴叹的的那个故事,见过了大海,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条小破河。 . 活在一个名片title泛滥的年代,一桌子饭,足够幸运的话,能遇到半桌子“青年学者”(其实刚考上博的);半桌子“青年画家”(其实刚上美院的);半桌子“青年作家”(网上写鸡汤文不转不是中国人的);半桌子“青年企业家”(刚创业一个月公司就俩人的)…… . 这些title,别人捧可以。自己称呼自己?就让方家笑话您是《庄子》里的河伯了。算了,我还是少得罪人(好像已经得罪了?) . 见过高人,才有白云苍狗之感。 见过好东西,才发现自己是夜郎自大。 . 算了,谁年轻时不狂呢。30岁之前不狂,是没出息的嘛。万一躺枪了哪位,我给您捶捶肩膀,陪个不是。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这小混混胡说八道呢。 无佛地称尊,大方家见笑。 小茶 随喜赞叹

-
薄荷小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1 14:27:53
-
大橘说了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1 20:33:54
-
菊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0 22:01:14
-
rocec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0 15:35:28
-
金风玉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5 06:30:18
-
浮生恍若一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2 18:14:24
-
从不多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6 15:56:09
-
戡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2 02:43:16
-
努门诺尔的子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8:23:09
-
𝕾𝖆𝖎𝖎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3:59:4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5 06:59:29
-
水佩风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4 14:49:09
-
浅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2 13:41:18
-
少年少女亦失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4 15:07:48
-
狐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1 06:54:39
-
杨德昌主义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4 15: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