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现在的益智答题类电视节目越来越难看了
昨晚看了会电视,有个综艺节目叫《谁给我答案》。碰巧看到选手遇着俩题——
1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什么?
2电影美丽人生的导演叫什么名字?
且俩题都不是选择题。答第一题的男生身份是位快递小哥,第二题的是个刚毕业的非影视专业的小姑娘。虽然可以现场求助,但客观来讲,作为影视学院毕业的我都感觉这题真心挺难为人的!
记得小时候,我还挺喜欢看这种答题就能拿奖的电视节目,身为初高中生的我都了然于心的这些题目常让我觉得自己离梦想离奖金好近好近啊!
还有呢这些个答题节目,无一例外都爱以“梦想”一词儿作为鼓吹大众参与节目答题的动力!
当然,我相信这些节目产生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大概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个节目,让观众潜意识里觉得成为一个博闻多见的人是件超级超级了不起的事儿。这没错儿!
但细想这些节目的内在逻辑还是多多少少有点问题的。要答对题目意味着你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而答对题目就可以拿奖金相当于告诉你,多学习是可以带来功利结果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节目的趣味性益智性是完全OK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这对小孩子来说很OK的事情,到了成年人这里很不OK。(我小时候看觉得这种节目很励志,但现在看就觉得节目不光智障还荼毒人)
所谓“博闻多见”其实最后挂钩和导向的并不是什么梦想,兜兜转转最后都只取决于运气二字。所以节目里屡见不鲜的是,你运气好,就能蒙对答案;你运气好,就能场外求助到大神帮你答对答案;你运气好,就能拿到那写着梦想基金标签的一大笔钱。但是运气不好的呢,就只能灰溜溜的作为失败者身份黯然退场,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即使他们才是那肚子里有真墨水的一众。我自己小时候就是例子,那些答错题退场的我从来都记不得他们的名字。相反那些不管是依靠运气还是什么别的因素站到最后的,在孩子眼里,就是英雄和胜者!
其实,我也的确很久没看这些益智类答题节目了,也就昨天心血来潮看的一小段。但很生气节目组会出这种专业跨度如此大的题目。出题人他们的意图到底何在呢?
喜欢《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的,一定须要去了解它的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么?对影视学院学生来讲,这是必须,但对大众来讲,了解关心这部电影本身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么。
这种白痴题目就像是以前初高中考试中会遇到的那种超纲题目,作为答题学生来讲,是很让人生气的。
因为答对与否并不取决于你的知识积累水平,而是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
这会间接让人懊丧的觉得,成绩的好坏竟然被运气而不是你的能力左右了。
我小时候应该不止一次有过以上这样愤恨沮丧的时刻,一瞬间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辛苦付诸东流。
我知道这样想是我自己偏激了。只是实在看不惯这些个节目,打着梦想的名义,随随便便的找来一堆所谓要追梦的人,又随随便便的从没有分门别类的大海里捞出来一堆古怪的题目。答题的人也许没感觉,但作为观众,觉得智商被侮辱了。
希望看到,以后这些节目,编排和情节设计再稍稍用心一点。比如说,题目可以按涉及的领域和专业来分类,可以给问题打标签,选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类别来回答。希望节目的设置可以给答题的选手多一些主观的选择,也希望多一些维度来考量答题选手的综合素质。
当然,除此之外,更希望看到,来答题的选手眼里不是只有钱,那些举着牌子来帮忙的观众也不是满嘴空话就会骗人。另外《谁给我答案》里的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可以删了。口号最好也换换,现在这个实在太智障了。
好了。我也没想到我来豆瓣发了一篇如此怨气满满的日记。实在是闲的为祖国的电视事业操碎了心 :(
1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什么?
2电影美丽人生的导演叫什么名字?
且俩题都不是选择题。答第一题的男生身份是位快递小哥,第二题的是个刚毕业的非影视专业的小姑娘。虽然可以现场求助,但客观来讲,作为影视学院毕业的我都感觉这题真心挺难为人的!
记得小时候,我还挺喜欢看这种答题就能拿奖的电视节目,身为初高中生的我都了然于心的这些题目常让我觉得自己离梦想离奖金好近好近啊!
还有呢这些个答题节目,无一例外都爱以“梦想”一词儿作为鼓吹大众参与节目答题的动力!
当然,我相信这些节目产生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大概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个节目,让观众潜意识里觉得成为一个博闻多见的人是件超级超级了不起的事儿。这没错儿!
但细想这些节目的内在逻辑还是多多少少有点问题的。要答对题目意味着你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而答对题目就可以拿奖金相当于告诉你,多学习是可以带来功利结果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节目的趣味性益智性是完全OK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这对小孩子来说很OK的事情,到了成年人这里很不OK。(我小时候看觉得这种节目很励志,但现在看就觉得节目不光智障还荼毒人)
所谓“博闻多见”其实最后挂钩和导向的并不是什么梦想,兜兜转转最后都只取决于运气二字。所以节目里屡见不鲜的是,你运气好,就能蒙对答案;你运气好,就能场外求助到大神帮你答对答案;你运气好,就能拿到那写着梦想基金标签的一大笔钱。但是运气不好的呢,就只能灰溜溜的作为失败者身份黯然退场,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即使他们才是那肚子里有真墨水的一众。我自己小时候就是例子,那些答错题退场的我从来都记不得他们的名字。相反那些不管是依靠运气还是什么别的因素站到最后的,在孩子眼里,就是英雄和胜者!
其实,我也的确很久没看这些益智类答题节目了,也就昨天心血来潮看的一小段。但很生气节目组会出这种专业跨度如此大的题目。出题人他们的意图到底何在呢?
喜欢《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的,一定须要去了解它的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么?对影视学院学生来讲,这是必须,但对大众来讲,了解关心这部电影本身难道不是最重要的么。
这种白痴题目就像是以前初高中考试中会遇到的那种超纲题目,作为答题学生来讲,是很让人生气的。
因为答对与否并不取决于你的知识积累水平,而是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
这会间接让人懊丧的觉得,成绩的好坏竟然被运气而不是你的能力左右了。
我小时候应该不止一次有过以上这样愤恨沮丧的时刻,一瞬间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辛苦付诸东流。
我知道这样想是我自己偏激了。只是实在看不惯这些个节目,打着梦想的名义,随随便便的找来一堆所谓要追梦的人,又随随便便的从没有分门别类的大海里捞出来一堆古怪的题目。答题的人也许没感觉,但作为观众,觉得智商被侮辱了。
希望看到,以后这些节目,编排和情节设计再稍稍用心一点。比如说,题目可以按涉及的领域和专业来分类,可以给问题打标签,选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类别来回答。希望节目的设置可以给答题的选手多一些主观的选择,也希望多一些维度来考量答题选手的综合素质。
当然,除此之外,更希望看到,来答题的选手眼里不是只有钱,那些举着牌子来帮忙的观众也不是满嘴空话就会骗人。另外《谁给我答案》里的讨价还价这一环节可以删了。口号最好也换换,现在这个实在太智障了。
好了。我也没想到我来豆瓣发了一篇如此怨气满满的日记。实在是闲的为祖国的电视事业操碎了心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