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2/4
http://www.asprea.org/imagenes/GIZ-_How_to_do_business_with_Germans_Kavalchuk-angles-1359942678515.pdf
1.3 德国人追求完美,认同完美主义
德国商品,特别是工业产品和设备的质量是世界闻名的,德国物流公司有高效率的声誉,德国的项目经理,特别是建筑和大型项目的经理,被认为是优秀的组织者谁失败不容忍接近零。
德国人在专业领域争取完美。在德国的文化环境中,进步被认为是一个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流程,系统和产品的过程。
德国工作的“品德”(Wertarbeit)在德国文化中始终是象征意义上的“价值本身”。外国人认为,德国人因为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意义而被的激励。许多外国人觉得惊讶,不信任德国人在工作中不需要很多外部监督,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反过来,大多数德国人不明白怎么可以马马虎虎的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可能把事情做好,那你就应该去做。这正是工作专业化的组成部分:把事情做的完美,其他国家的经理妒忌德国经理。其实这就是普鲁士文化。
>>>>>>>>>>>>>>>>>>>>>>>>>>>>>>>>>>>>>>>>>>>>>>>>>>>>>>>>>>>>>>>>>>>>>>>>>>>
我中间插播一下我碰到过的情况,以前我有一次把一个文件放在系统里,因为想这个版本是旧版本,所以先放上去再放一个新版本,所以旧版本没有怎么去检查就放进系统了,结果老板检查的时候发觉了,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再看看以前和国内打交道的情况,邮件里面经常答非所问,问10个问题回答3个问题,7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写的文件内容,字体,格式,标点符号都很多不正确。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形式,并不重要,在完美主义的德国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
我觉得呢,德国人做事非常慢,有时候不分场合的拖拖拉拉,为了把一个细节修改好,我有时候都快急死了。问题还不是一个人慢,是整个公司的人做事都慢,整个社会的人做事都慢。。有时候说他们做事有效率,提早做好准备之后,不会忘记东西,每次都做一样的流程的确是有效率,可是生活是会一直改变的啊,你每件事情都慢慢做计划,约个会议1个月之后,好多事情都没法做啊。。
我总是觉得,事情应该分轻重缓急,我给你写了这么有价值的内容,你不表扬我,整个会议中你却抓住我的几个标点和拼写错误不放,简直是没话可说。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一点小错可能会酿成大错,不过德国并不知道像他们那样拖拖拉拉的,在德国默默修改标点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更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在德国人还在等待同事两周之后的会议再决定是不是要改东西的时候,中国人早就一个手机过去,问了研发和生产的同事各3个问题,就把零部件都修改好了。等德国人开始做事的时候中国竞争对手都拿下整个市场了。
虽然闪电战也是他们发明的,可是有时候我真心觉得他们做事不分主次,一心抠细节,实在是太慢,太慢了。我的确理解最专业的工作都是需要细节的,可是有时候因为2颗螺钉的事情3个人讨论大半个小时的情况不在少数。。。。不重要,不危险的事情,却无法灵活处理,一味要求完美,慢慢的准备,真的是没法理解。
>>>>>>>>>>>>>>>>>>>>>>>>>>>>>>>>>>>>>>>>>>>>>>>>>>>>>>>>>>>>>>>>>>>>>>>>>>>
德国制造
这些“德国制造”产品意思是先进的技术标准,优良的做工和基准质量,也是德国国家的象征。
今天,“德国制造”商标的价值约2000亿欧元。这是德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剩余利润的价值,只因为他们的产品承受了“德国制造”的印章。
德国人不是从开始就会生产优质产品的。在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品质,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不如英国和法国的质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法国普鲁士战争胜利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取得成功之后不久,德国人就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发现了一个“落后的国家”事情已经与其他国家分开:产品市场,原材料来源和领土。通过系统的工作来创造产业优势,特别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接受过德国国外专家的培训在提高德国品质方面起不到小的作用。
起初,“德国制造”邮票是根据“1887年英国商品商标法”被放置在德国的商品上。法律要求明确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以通知消费者德国产品质量比英国产品的质量要差。
很快,情况就有了变化,在1896年,英国公关人士威廉斯在他的“德国制造”一书中就德国和英国工业界的竞争写道:“德国制造”商标是对德国商品的免费推荐。 所以英国人很快就不再用特定印章标记德国产品。 但是那时,德国的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坚持在他们的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品牌。
德国文化中,做事精细,完美主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是一些例子和建议:
德国合作伙伴非常重视细致的计划。
首先,就像德国名言说的“Gut geplant is halb gewonnen”(“好的计划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其次,只有做好质量规划,才可以避免错误,才能形成正确的业务手段或项目的理念,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必要的资源要组合起来才能实现。
在德国,大家做事喜欢非常细节的计划,内容要很多,包含详细的信息和计算内容。德国商业中文化中需要逻辑和系统性。
德国专家努力预测和跟踪潜在的障碍,可能(偶尔仅在理论上)错误和预期的复杂性事件,以尽量减少所有可能的偶然性和风险。
在德国,把做事很快并不重要。如果我们只重视速度,就不能有好的质量。也就是说,德国人的逻辑是,速度和质量在商业环境中往往是相互违背的。如果质量不好,只会说“我们要尽快得到”,“越快越好”的根本不行。
在许多方面,你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回应,加快一个过程:“制造优质产品需要时间”。许多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解释是与许多方面(即组织结构)参与管理过程的事实有关。参与原则和平衡各种利益的愿望因为要通过深入讨论问题和协调方法,德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要长时间做决定,来写流程,所以解决问题拖的时间很长。
德国文化认为:“魔鬼在于细节”。换句话说,没有不重要的小事。这个原理包含解决一些其实并不重要的事,他们有一个不断的自我控制和质量控制。从外面看起来很迂腐,德国人喜欢一些很琐碎的证据和他们对的合作伙伴和同事的挑剔。
>>>>>>>>>>>>>>>>>>>>>>>>>>>>>>>>>>>>>>>>>>>>>>>>>>>>>>>>>>>>>>>>>>>>>>>>>>
以上这些非常赞同,在德国上班,这三天做了什么并不重要,把人的会议时间约好了,计划排好了更加重要。如果你说你没有任何计划,德国人会觉得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事。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看情况再说。有时候要约他们的人要提前2周或者3周来讨论一个半小时的话题。当然,当他们把时间排给你的时候,一般都会认认真真的为你解答问题。当然,有时候过两周之后也许这个问题早就有其他解决方式了。。可是这个国家就是这样的。。除非是非常大的事情,不然就会慢慢排计划,慢慢把细节列清楚。
>>>>>>>>>>>>>>>>>>>>>>>>>>>>>>>>>>>>>>>>>>>>>>>>>>>>>>>>>>>>>>>>>>>>>>>>>>
to do list
写ppt 注意细节
总结 德国人关注细节,小到文件里面的一个标点错误,大到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给德国人展示文件一定要注意细节,粗心会让他们怀疑你的能力。另外,一件事情他们拿到手之后,他们喜欢预先一件事从头到尾想一遍,慢慢吞吞的排个计划,而他们会觉得事情出现之后立马去做是没有把事情思考全面,反而是非常冒失的行为。。中国人的这种做事灵活,快速响应,随机应变他们其实又恨又爱,恨的是他们觉得没有计划的去做事非常草率,爱的是他们在德国有时候需要等其他员工一个月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文件和信息,如果和中国公司打交道,两天就可以拿到,当然质量水准和他们期待的相差很多,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非常详细才能做决定的。
20170720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1/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610690/
20170721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2/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746655
20170721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3/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886290/
文章索引 index
https://www.douban.com/note/620300991
1.3 德国人追求完美,认同完美主义
德国商品,特别是工业产品和设备的质量是世界闻名的,德国物流公司有高效率的声誉,德国的项目经理,特别是建筑和大型项目的经理,被认为是优秀的组织者谁失败不容忍接近零。
德国人在专业领域争取完美。在德国的文化环境中,进步被认为是一个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流程,系统和产品的过程。
德国工作的“品德”(Wertarbeit)在德国文化中始终是象征意义上的“价值本身”。外国人认为,德国人因为正在执行的任务的意义而被的激励。许多外国人觉得惊讶,不信任德国人在工作中不需要很多外部监督,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反过来,大多数德国人不明白怎么可以马马虎虎的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可能把事情做好,那你就应该去做。这正是工作专业化的组成部分:把事情做的完美,其他国家的经理妒忌德国经理。其实这就是普鲁士文化。
>>>>>>>>>>>>>>>>>>>>>>>>>>>>>>>>>>>>>>>>>>>>>>>>>>>>>>>>>>>>>>>>>>>>>>>>>>>
我中间插播一下我碰到过的情况,以前我有一次把一个文件放在系统里,因为想这个版本是旧版本,所以先放上去再放一个新版本,所以旧版本没有怎么去检查就放进系统了,结果老板检查的时候发觉了,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再看看以前和国内打交道的情况,邮件里面经常答非所问,问10个问题回答3个问题,7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写的文件内容,字体,格式,标点符号都很多不正确。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形式,并不重要,在完美主义的德国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
我觉得呢,德国人做事非常慢,有时候不分场合的拖拖拉拉,为了把一个细节修改好,我有时候都快急死了。问题还不是一个人慢,是整个公司的人做事都慢,整个社会的人做事都慢。。有时候说他们做事有效率,提早做好准备之后,不会忘记东西,每次都做一样的流程的确是有效率,可是生活是会一直改变的啊,你每件事情都慢慢做计划,约个会议1个月之后,好多事情都没法做啊。。
我总是觉得,事情应该分轻重缓急,我给你写了这么有价值的内容,你不表扬我,整个会议中你却抓住我的几个标点和拼写错误不放,简直是没话可说。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一点小错可能会酿成大错,不过德国并不知道像他们那样拖拖拉拉的,在德国默默修改标点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把更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在德国人还在等待同事两周之后的会议再决定是不是要改东西的时候,中国人早就一个手机过去,问了研发和生产的同事各3个问题,就把零部件都修改好了。等德国人开始做事的时候中国竞争对手都拿下整个市场了。
虽然闪电战也是他们发明的,可是有时候我真心觉得他们做事不分主次,一心抠细节,实在是太慢,太慢了。我的确理解最专业的工作都是需要细节的,可是有时候因为2颗螺钉的事情3个人讨论大半个小时的情况不在少数。。。。不重要,不危险的事情,却无法灵活处理,一味要求完美,慢慢的准备,真的是没法理解。
>>>>>>>>>>>>>>>>>>>>>>>>>>>>>>>>>>>>>>>>>>>>>>>>>>>>>>>>>>>>>>>>>>>>>>>>>>>
德国制造
这些“德国制造”产品意思是先进的技术标准,优良的做工和基准质量,也是德国国家的象征。
今天,“德国制造”商标的价值约2000亿欧元。这是德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剩余利润的价值,只因为他们的产品承受了“德国制造”的印章。
德国人不是从开始就会生产优质产品的。在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品质,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不如英国和法国的质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法国普鲁士战争胜利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取得成功之后不久,德国人就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发现了一个“落后的国家”事情已经与其他国家分开:产品市场,原材料来源和领土。通过系统的工作来创造产业优势,特别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接受过德国国外专家的培训在提高德国品质方面起不到小的作用。
起初,“德国制造”邮票是根据“1887年英国商品商标法”被放置在德国的商品上。法律要求明确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以通知消费者德国产品质量比英国产品的质量要差。
很快,情况就有了变化,在1896年,英国公关人士威廉斯在他的“德国制造”一书中就德国和英国工业界的竞争写道:“德国制造”商标是对德国商品的免费推荐。 所以英国人很快就不再用特定印章标记德国产品。 但是那时,德国的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坚持在他们的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品牌。
德国文化中,做事精细,完美主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是一些例子和建议:
德国合作伙伴非常重视细致的计划。
首先,就像德国名言说的“Gut geplant is halb gewonnen”(“好的计划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其次,只有做好质量规划,才可以避免错误,才能形成正确的业务手段或项目的理念,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必要的资源要组合起来才能实现。
在德国,大家做事喜欢非常细节的计划,内容要很多,包含详细的信息和计算内容。德国商业中文化中需要逻辑和系统性。
德国专家努力预测和跟踪潜在的障碍,可能(偶尔仅在理论上)错误和预期的复杂性事件,以尽量减少所有可能的偶然性和风险。
在德国,把做事很快并不重要。如果我们只重视速度,就不能有好的质量。也就是说,德国人的逻辑是,速度和质量在商业环境中往往是相互违背的。如果质量不好,只会说“我们要尽快得到”,“越快越好”的根本不行。
在许多方面,你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回应,加快一个过程:“制造优质产品需要时间”。许多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解释是与许多方面(即组织结构)参与管理过程的事实有关。参与原则和平衡各种利益的愿望因为要通过深入讨论问题和协调方法,德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要长时间做决定,来写流程,所以解决问题拖的时间很长。
德国文化认为:“魔鬼在于细节”。换句话说,没有不重要的小事。这个原理包含解决一些其实并不重要的事,他们有一个不断的自我控制和质量控制。从外面看起来很迂腐,德国人喜欢一些很琐碎的证据和他们对的合作伙伴和同事的挑剔。
>>>>>>>>>>>>>>>>>>>>>>>>>>>>>>>>>>>>>>>>>>>>>>>>>>>>>>>>>>>>>>>>>>>>>>>>>>
以上这些非常赞同,在德国上班,这三天做了什么并不重要,把人的会议时间约好了,计划排好了更加重要。如果你说你没有任何计划,德国人会觉得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事。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看情况再说。有时候要约他们的人要提前2周或者3周来讨论一个半小时的话题。当然,当他们把时间排给你的时候,一般都会认认真真的为你解答问题。当然,有时候过两周之后也许这个问题早就有其他解决方式了。。可是这个国家就是这样的。。除非是非常大的事情,不然就会慢慢排计划,慢慢把细节列清楚。
>>>>>>>>>>>>>>>>>>>>>>>>>>>>>>>>>>>>>>>>>>>>>>>>>>>>>>>>>>>>>>>>>>>>>>>>>>
to do list
写ppt 注意细节
总结 德国人关注细节,小到文件里面的一个标点错误,大到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给德国人展示文件一定要注意细节,粗心会让他们怀疑你的能力。另外,一件事情他们拿到手之后,他们喜欢预先一件事从头到尾想一遍,慢慢吞吞的排个计划,而他们会觉得事情出现之后立马去做是没有把事情思考全面,反而是非常冒失的行为。。中国人的这种做事灵活,快速响应,随机应变他们其实又恨又爱,恨的是他们觉得没有计划的去做事非常草率,爱的是他们在德国有时候需要等其他员工一个月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文件和信息,如果和中国公司打交道,两天就可以拿到,当然质量水准和他们期待的相差很多,但是其实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非常详细才能做决定的。
20170720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1/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610690/
20170721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2/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746655
20170721 跨文化管理--德国人的沟通方式 转自asprea 3/4
https://www.douban.com/note/629886290/
文章索引 index
https://www.douban.com/note/620300991
七夕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306 是一个冰棍
- 20250218 天道,人道,我的道 (1人喜欢)
- 20250214 无所谓
- 20250115 人这台电脑 (1人喜欢)
- 20240106 新年计划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