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豆瓣收藏夹里有什么
查看话题 >很多告别是没有再见的
20170711
爱绿色,所以即使刚买了一本绿色票据夹,看到豆瓣收藏夹的预售就马上下单了。



很神奇,有很多的记忆在2013年。

2013年,我遇到了一个女孩。
一个我以为会一辈子的朋友。
觉得她可爱、聪明、机灵、有思想,懂得体贴、付出,非常聊得来,她很懂得怎么和人建立亲近的关系。
我由衷地欣赏她,无视她有的小自私小脾气,认为小缺点不伤害人便无伤大雅。
我以为她对我也是一样的。
那一年8月3日,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看五月天演唱会。
这是我第一次看演唱会。
山顶的票,依然很兴奋,现场气氛火热。
结束后打不到车,一路走回酒店。
八月的夜晚没有太凉快,我们牵着手走着,我以为我们会一直牵着。
直到,她恋爱了,和小伙伴六人微信群里的一个男生。
意料之中,火花早已四溅。
甚至我一度怀疑这个群里其他人都扮演着充数的木头,所有的活动只是为了创造更多他们相处的机会。
我们很少约着一起玩了,我心想是恋人需要更多空间,也识趣地不去当电灯泡。
可是,除此之外,我察觉她变得不一样了。
当我尝试诉说什么,她不再表示支持,而是句句带刺,我疑惑了。
于是我也不再在群里说话。
我感到费解,为什么她开始讨厌我。
我知道他们建了另外的群。
微信群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明明灭灭的小团体。You should know.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她以为我喜欢她男朋友。
那个男生是我的朋友,我们认识比她早,原本就很熟。但实际上我认识了她以后,除了群里朋友见面以外,私底下和这男生并无太多接触。
想想相处的点滴才恍然,她的误会是那么阴差阳错,我无奈地苦笑。
也难怪了。
一起玩时,我较真的性格常会和这男生有小争执,这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像是斗嘴的乐趣。
他们还没确定关系时,我天真地跟她倾吐过我不喜欢男生故意对我说刻薄的话,我忽略了她安慰的敷衍,也忽略了每次被半开玩笑攻击时她都没有站出来跟我一边而是袖手旁观。多么后知后觉,她内心其时正在暗喜男生不友好的是我,青睐的是她,时时殷勤对她表示喜爱和赞美。
而这个男生,这个朋友,为了撇清跟我的关系,便背地里跟她和另外几个小伙伴大肆吐槽我。即使误会后来不攻自破了(彼时我仍不知存在这个误会),她也未再待我如故,而是为了维护她骄傲的自我,开始认同男友跟她的吐槽,一同在背后攻击我。
当讨厌一个人的时候,ta的一切都是讨厌的,就那样讨厌下去。
一点也不意外,我太了解他们,他们说得出那些恶毒的话。
意外的是,他们身上我曾欣赏为"犀利"的特质,竟被用来对待我,两个我当成好朋友的人,最后为了他们伟大的爱情,在我背后疯狂插刀。
知道这一切后,我反而一点惋惜也没有。
不想去戳破,也不想骂人,想的是远离,因为感到受伤,感到害怕。
时间久了,也就提都不想提了,不是不计较,而是,像《奇葩说》里蔡康永说的那样,一种算了的心情。
让我感到可笑的是,她居然不知道,那时的我,爱她是多于那个男生朋友一百倍不止的。
我才明白,她一直都更爱他。
友情就这样输给了爱情。

2013年,我还遇上了一个男孩。
在患得患失中,没有得到过,却永远失去了的一个男孩。
还能是什么原因呢,不够喜欢我呗。
2014年,《下一站》,是我第一次看话剧。
已经和他大半年没再有联系,脑子里的鱼却始终向他的方向游去。
坐在黑暗中,我放松下来,我又开始想他,终于有个合理而私密的空间可以暗自想他一会儿,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故事结束我就可以扔掉擦鼻涕的纸,既可以不用担心被旁人追问异样的情绪,也不会像夜里那样,害怕想念无边无际得不敢去想念。
想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想若会再见。
想他女友或爱人和他轻声细语。
想他有一天做了父亲。
想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一起。
想若是我们在一起。
想也许他都不会想起我。
想他并不会在意想不想起我。
想我了解的他的或都是皮毛。
想我们都没给对方留下什么礼物。
想他是故意的,不留下任何痕迹。
想他也许做爱技巧很糟。
想我喜欢的恐怕是想象中的他。
想这一切我都无从得知......
因为我们不会再真的重逢了。
演员很专心。我无声地在台下痛哭。
他把社交网络上的居住地变成了现实版,而我被永远留在了原地。

2017年,最好的朋友,"we dont talk any more".
2014年陈奕迅演唱会,2015年《恋爱的犀牛》,都是和她一起看的。
可以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但我们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说话了。
我觉得我们以后也不会再说话了。
我感觉疲惫不堪。
我所认可的爱是流动的,不是双向的爱不会持久,所以这一天的到来我早有悲伤的预感。
没有回应没有回馈,我也生产不出"支持""共情"给她了。在某一次聊天里,她的态度令我我彻底灰心,她的对不起没有抱歉的意味,她的言语令我委屈、愤怒和不适。
那算了,我心里说,在小事上都无法给予支持的话,我还怎么交付信任呢?
不想再因为你怀疑自己了。
静静地做了这个决定。
而那以后她也没有再找我。
长久以来我觉得我们有太多相似之处,性格、思维、外貌。有一次她来我处,穿着我的睡衣擦头发看电视,我转头看她就像看到我自己。现在想想也许她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好吧,只是我心理上和她亲密,才更加留意我们像的地方,不像的地方也很多吧。
对这段感情的激动已经消耗掉了,我的痛哭在某一次独自旅行中用尽了,流了一夜的泪。如今我很平和。
可能她自有另一番说法或体验吧,认为我没成长她成长了之类的,但不重要了,该走各自的路了。

2016年,我邂逅了一个男孩。
《琥珀》是两个人一起看的。
《"天才达芬奇"世界巡展》却是一个人去的。
很莫名地,他来接近我。
突兀地告白。
我没办法回应,只能回答。
一个傻气的男生。
看《琥珀》那天,我们闹了点不愉快。
约好的行程,他说领导叫他处理公事,第二天看不了展了。
我只能说那你去吧,却满心不愉快,说了一些赌气的话。
他还是太稚嫩了。
他听不懂。
进入剧院,他就把票丢给我,说你要不要,给你保存一下吧。
你怎么不保存?——我内心最直接的反应。
我的内心极其不痛快,我自己的票自然是会保存的,但你的票如果你不想要保存,在我背后扔掉就好,丢给我给我保存,是几个意思呢?
我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他去加班了。
而我,我也没去看展。过了一段时间,才去的。
他有一张票,但我没再约他。
看完话剧那晚我们分手之后,就真的像是分手了。
虽然我们本来也没有在一起。
看着达芬奇展览里的千奇百怪的时候想起一句歌词:
"明明说好是两个人一起去的旅行,怎么剩下我一个人欣赏孤寂"。
不算贴切,仍是感伤。


都是告别,都是失去,说来似乎都是伤感的事,但我还是很感激,拥有过那些难能可贵的珍贵时光,那些我今天没在这里写下来的时刻,它们闪闪发光,而我的人生里,那样的精彩,不会再重来了。
关上豆瓣荚,下次再回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