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你值得看这 20 本书,并为之纪念
![]() |
本文作者: 曾梦龙
每年夏天,比尔·盖茨、贝拉克·奥巴马等名人都会去度假避暑,同时公布自己的夏季阅读书单。比如今年盖茨就称:“夏天是逃离纷扰尘世生活的绝佳时机:去海滩边,入山野里,抑或遨游书海,沉浸其中。”
正值暑假,有着大把时间的你,恰好是旅游和阅读的好时光。当然,如果你没有假期,不能去外面看看,至少阅读可以帮助你跳出自己的经验圈,思考更大的世界和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选择了关于世界各国的 20 本书,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帮助你思考,坚信那些关乎人类美好且根本的价值,并为之努力。
![]() |
来自:亚马逊 |
【非洲】
1.《漫漫自由路》
1990 年,被监禁长达 27 年的曼德拉出狱。香港摇滚乐队 Beyond 的黄家驹看到消息后,创作了《光辉岁月》的歌词,作为曼德拉出狱后给他的祝福。
“我记得当年家驹写这首歌的时候,是看到很多国际的舆论去谈论曼德拉为自己的国家、为南非的人权、自由和平等奋斗,家驹觉得自由和平等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他觉得曼德拉不仅代表非洲黑人,而是代表整个世界,每个人都需要自由、平等、人权。他写这首歌的时候也并不知道曼德拉最后成功了,而是对他的祝福,祝福他,无论多久多久都一定要成功。”,黄家强(黄家驹的弟弟)在接受 BBC 的采访时说道。
这本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便记录了他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直到 1994 年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70 多年间为自由而抗争的历史。比如他加入非国大,创建秘密武装组织“民族之矛”,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等等。
1993 年,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0 年,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将其生日 7 月 18 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
![]() |
曼德拉,来自: spectator |
【欧洲】
2.《布拉格精神》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最早开始写作,是在泰里茨的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1945 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幸存。不过,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他。1968 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随后,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长达 20 年。为了谋生,克里玛不得不从事护理员、清洁员等工作,但坚持写作。
这本《布拉格精神》是他的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 90 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 1968、1989 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
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充满 “悖谬”。“赢得‘天鹅绒’称号的‘十一月革命’,不同于其他的革命不仅在于其和平方式,也在于斗争中主要使用的武器。布拉格几乎所有那些用得上的地方——建筑物的墙、地铁车站、公共汽车和电车的窗玻璃、商店橱窗……,在一段时间内,被难以置信的巨大数量的标语标志所覆盖。尽管他们有一个目标——推翻极权制度——他们的口气却是轻快的,讽刺的。布拉格居民给他们所鄙视的统治者最后一击不是一刀,而是一个笑话。但是在这个别致的、不动声色的斗争的核心,仍然居住着激越的感情”,克里玛写道。
![]() |
来自:亚马逊 |
3.《寒星下的布拉格:1941—1968》
同为捷克作家的海达·科瓦莉比克里玛大了 12 岁。她出生于 1919 年,在最年轻美好的时光碰上了 20 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科瓦莉与父母和丈夫于 1941 年被驱至波兰,1944 年再转奥斯威辛,父母死于毒气室。后又被送往基督堡,受迫在军工厂和砖窑做苦工。1945 年初,幸运的她在被押往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途中脱逃。
这本书是她 1941—1968 年间的回忆录,忠实记录了德国和苏联前后入侵布拉格的情景,及她个人的婚姻录和日常生活。
![]() |
来自:亚马逊 |
4.《再度觉醒》
和海达·科瓦莉同年出生,而且经历有点类似的还有个著名的意大利人,他叫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
莱维本来是个化学家,但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编号是 174517 号。
经历苦难的人太多,但留下记录的人太少。不管他们曾经多么有名和重要,下一代人似乎总会忘记上一代人。当然,这种遗忘可能是被迫也是主动的。但是,拒绝遗忘、对抗失忆的方式之一是阅读和记录。如果没有莱维这样亲历者勇敢地书写,我们又该如何认知纳粹大屠杀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呢?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莱维写道。
写下了这些历史之后。1987 年,莱维选择了自杀。
![]() |
来自:亚马逊 |
5.《黑暗时代的人们》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黑暗时代,该如何选择与生活?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通过对她同代人及朋友的“素描”,给出了一种答案。
其中包括《思考莱辛——论黑暗时代的人们》(阿伦特 1959 年获汉堡莱辛奖的致辞)、《罗莎·卢森堡1871~1919》、《卡尔·雅斯贝尔斯》、《伊萨克·丹尼森1885-~196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1》、《兰德尔·贾雷尔1914~1965》、《海尔曼·布洛赫1886~1951》、《瓦尔德马尔·古里安》,等等。
![]() |
来自:豆瓣 |
6.《被禁锢的头脑》
1980 年,69 岁的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他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满剧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胁。”
学者崔卫平在为这本书撰写的导读中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更加伟大和富有意义。因为它全部来自米沃什本人的亲身经历,而不是奥威尔式的幻想。
在崔卫平那篇文章中,她还提到了波兰历史学家亚当·米奇尼克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想起了诗人米沃什的诗句。1982 年,米奇尼克写道:“当你独自站立,眼睛遭到催泪瓦斯的刺激,警察在你面前晃动着手枪——在这漆黑的、没有星光的夜晚,多亏了你最爱的诗人,你能够清晰地看到——‘雪崩的形成,有赖于滚落的石子翻个身’(切·米沃什)。于是,你想要成为那块扭转事件方向的石子。”
![]() |
来自:亚马逊 |
7.《布达佩斯往事》
1948 年,奥威尔完成了《1984》的写作。在这本政治寓(预)言中,奥威尔所描述的“老大哥在看着你”当时曾让人不寒而栗。事情会变得这么糟吗?是的。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
《布达佩斯往事》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
与此类似,英国历史学家蒂莫西·加顿艾什(Timothy Garton Ash)的《档案》回忆了作者本人与恐怖的东德秘密警察机构“斯塔西”交手的亲身经历。就连以写间谍小说出名的作家约翰·勒卡雷都称“背叛与妥协的刻骨描述,叫人毛骨悚然”。
![]() |
来自:亚马逊 |
8.《二手时间》
1991 年,庞大的苏联倒下了,但之后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采访,让俄罗斯的普通人口述了在 1991 年到 2012 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他们的生活。
阿列克谢耶维奇基本上不对被采访者进行总结或者评价,她只是让他们自行叙述。虽然这些口述可能琐碎,但足够真实和惹人联想,因此有着极大的震撼力。
![]() |
来自:亚马逊 |
9.《巢》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一些在美国生活的东欧流亡知识分子。当然,作者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也不例外。他先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到了 1986 年,他从罗马尼亚,前往西柏林,后定居于美国纽约。
除了《巢》,他还写过《流氓的归来》和《黑信封》等作品,关注的都是他自己以及身边的罗马尼亚知识分子。
![]() |
来自:亚马逊 |
10.《欧洲精神:围绕切斯拉夫·米沃什、雅恩·帕托什卡和伊斯特万·毕波展开》
这是一本有关波兰诗人切斯拉夫·米沃什、捷克哲学家雅恩·帕托什卡、匈牙利思想家伊斯特万·毕波的著作。在作者看来,他们代表了欧洲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关乎人的自由、抗争、道德、良知和尊严,等等。
![]() |
来自:豆瓣 |
11.《从“东欧”到“新欧洲”:20 年转轨再回首》
如果说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写的是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那么金雁这本《从“东欧”到“新欧”》则是概览式了解后苏联时代东欧情况的最佳通俗读本之一。
这本书分上篇“金融危机后回首看东欧”,中篇“波兰独立之路与南斯拉夫民族独立问题”,下篇“东欧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全是作者之前在《经济观察报》的专栏文章基础上修改编订而成。
![]() |
来自:亚马逊 |
【亚洲】
12.《Freedom from Fear》(免除恐惧的自由)
这是缅甸昂山素季的一本文集。她曾于 1990 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胜利,但选举结果被缅甸军政府作废。其后 21 年间,昂山素季被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长达 15 年。 1991 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书中,昂山素季称,当时缅甸很多人都处于恐惧之中。比如说很多人都会担心自己说了某些话、做了某些事,从而失去工作、财富、自由、爱人、家庭等一切。因为恐惧,你也不再也不敢坚持某种正确的说法。甚至,你那时可能不会承认你恐惧,被恐惧所侵蚀。反过来,你会认为之前你所坚信正确的东西毫无价值,毫无讨论的必要。
![]() |
来自:亚马逊 |
这时,昂山素季称需要免除这种恐惧。在她看来,任何的革命都必须是一种心灵的革命,这个革命要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无惧感。这个无惧看起来似乎是天赋,其实是后天努力的。它应该栽培一种习惯,让自己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不要因为恐惧而左右你。因为当你做任何决定,如果被恐惧左右的话,那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原来你自己,你就当然被腐坏掉了。
“她是世界上在我心目中目前最美丽的一个人,她的美并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天生丽质,而是因为她那种内在的气质,就像我刚才讲的,有某种精神领袖的坚定、谦虚跟温和。为什么温和是这么重要呢?只有当你目睹她的时候,你才知道她的重要”,媒体人梁文道在节目中说道。
![]() |
昂山素季,来自:维基百科 |
13.《在缅甸寻找奥威尔》
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在缅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试图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奥威尔放弃了殖民地生活,转而从事写作?又是什么让缅甸这个地方变得如此贫穷和悲惨?拉金复原了奥威尔这段几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经历,并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甸的精神影响。
与此同时,她带着奥威尔的清醒和观察力,刻画了在殖民幽灵与独裁统治的交缠下,缅甸日常生活的矛盾与荒诞,以及人们的恐惧与希望。
![]() |
来自:亚马逊 |
14.《金大中自传》
这本书不仅是金大中个人的自传,也是了解韩国近代史的绝佳材料之一。在金大中 85 年的人生中,他经历了日本殖民时代、朝韩分裂、朝鲜战争、韩国威权时代,并亲手开起了韩国的民主化时代,将当时身处襁褓之中的韩国宪政民主悉心培育,使其走上正轨。
当时,为了推动韩国民主化进程,他曾五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六年狱中生活和十年的软禁、流亡生涯,屡次遭到韩国当局囚禁、流放、车祸谋杀、判处死刑等迫害,但都坚持了过来,最终成为韩国总统,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 |
来自:亚马逊 |
15.《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
甘地出生在印度偏远小镇,虔奉宗教。丘吉尔诞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两人只有一面之交,却终生都在为本民族的利益与对方博弈。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妥协塑造了 20 世纪的历史。
这本书作者阿瑟·赫尔曼(Arthur Herman)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曾著有《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苏格兰:现代文明的起点》等书。
![]() |
来自:亚马逊 |
16.《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
1995 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
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阅读也成为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
“这本书记录了纳菲西如何自己抵抗、同时也帮助他人抵抗伊斯兰对女性发动的战争,我深受感动。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和深邃的反思:神权政体造成的创伤、对自由的沉思和痛苦追求——以及在接触良师与名著时带来的乐趣及自我意识,这一点尤为震撼人心”,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评论道。
![]() |
来自:亚马逊 |
【美洲】
17.《美国自由的故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在这本书中以“自由”这一复杂的概念为主题,考察了“自由”在美国历史上的多元表现方式,揭示了“自由”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进程。它将加深我们对自由和美国史的理解。
![]() |
来自:亚马逊 |
18.《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
如果说去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地下铁道》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表现黑人争取自由的故事,那么埃里克·方纳这本《自由之路》则是历史的见证。
美国内战前夕,南北关系陷入僵局。自由州与蓄奴州在奴隶制问题上相持不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奴隶暗中越过南北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去追寻自由。在他们所经之路上,有无数不知名的男女帮助他们藏匿行踪、逃脱追捕,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铁路”。
![]() |
来自:亚马逊 |
【其他】
19.《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这是一本关于四个普通人如何为“正义”发声的故事。他们包括“二战”前庇护犹太难民的瑞士移民局警官,到巴尔干种族屠杀中拯救异族难民的塞尔维亚人;从违抗军令为巴勒斯坦受难者提供援助的以色列士兵,到华尔街揭露客户存款黑幕的分析员。
即使你是一个普通人,仍然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平庸的恶”。
![]() |
来自:亚马逊 |
20.《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的欧洲》
最后一本是本理论性较强,也是牵涉分析对象最多的一本政治学著作,比如就包括南欧(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南美(乌拉圭、巴西、阿根廷和智利)、后共产主义欧洲(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俄罗斯)等。
书中,作者重新概括了当代非民主政体的主要类型,并探讨了每种类型向民主转型的可行道路和民主巩固所要完成的任务。在他们看来,对民主巩固需要五个场域,包括公民社会、政治社会、法治、官僚机构和经济社会。
“民主转型完成的标志是,只有通过选举的政治程序才能产生政府成为广泛共识,政府权力的获得则是自由和普遍选举的直接结果,并且这一政府事实上拥有制定新的政策的权力,而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来源于新的民主程序,不必与其他法律(de jure)主体分享权力”,胡安·J·林茨和阿尔弗莱德·斯泰潘在书中写道。
![]() |
来自:豆瓣 |
题图:豆瓣
![]() |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