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就是自洽之后的一再自我否定:对话前《男人装》摄影总监神思远
我前后采访过两次神思远,这篇访谈也是两次采访的结合成果,中间还夹杂了一些神思远本人的微博内容(我一向喜欢观察创作者的自言自语,我相信它们很多时候比采访的回答更为真实)。去年第一次采访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男人装》的摄影师。而最近这次采访的契机,是他新出版了摄影书《野和少女》。此时他已离职,搬到了上海,从不正经的职业摄影师彻底解放成为了自由摄影师。
神思远的镜头中,模特的“性感”不是人们惯于看到的甜腻与妩媚,而更多的是狂野、坦率与自由。以一种任性的方式逃避着摄影产业中的陈词滥调的同时,他也持续反思着摄影与自身的关系,这当中不乏自我质疑与自我否定。而这一思考的过程,也对应着创作中视觉语言的转变,不仅是摄影或文字,都体现着推翻与重建的决心。
采访:杜扬 嘉宾:神思远
神思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你玩过《三国杀》吗?里面的“神关羽”比较厉害一点。
你曾经在《男人装》做了五六年的职业摄影师,这是让很多人羡慕向往的工作。现在你换了工作,去了上海,成为了自由摄影师。能否聊聊你对这两个城市的感觉,以及这两种工作/生活状态的不同?
北京很中国,上海只是上海。我在北京生活了 30 年,北京的河不多,我对这边的每一条河都很熟悉。上海的河更多还有海,很多惊喜和意外,还有失足的危险。我来上海是因为我想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摄影方式也应该更多走出去,而不是停下来。



“摄影就是自洽之后的一再自我否定。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一个时期的摄影语言可能被之后几年的自己全盘推翻。这两年当了编辑,都是抱着如何超越摄影前辈的想法去实现一些靠近媒体的可能性。我觉得之后几年必定否定。有可能并不是作为技法为前提来进行拍摄,而是为了该有的语言。”
6-29 17:19 来自 微博
在图虫看到你早期的作品,还是比较精致唯美的典型商业风格,然而近期的作品中,个人化的成分则越来越多。这是否反映了你对摄影的理解在变化?
以前我作品的风格是别人的风格,现在的风格希望能是自己的风格。
你在商业拍摄中也融入了很多个人特色,这是为了贯彻或保护你自己的影像语言吗?
我只是想拍得不一样,好玩一点。我觉得有的中国杂志的影像模仿痕迹太重了,学欧美或者学日本,往往一组时尚大片为了酷而酷,找着一组 Tim Walker 的片子来,一样做个假人假飞船,置景也是花了好几万请美术师照着一本国外杂志房间一摸一样的涂抹,中间还放个鹿。你问他为什么这么拍?他说这样“洋气”,这很爽吗?完全是自 high 吧。我也经历过那个阶段,当时就隐隐地总觉得哪不对,现在想明白了,就是当时没文化没想法。
于你而言,纯粹的个人创作和商业拍摄的区别在于什么?
一个是拍你认为好的,一个是拍甲方认为好的。
商业摄影的经历对你的作品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滋养?
有的,让我见见世面。因为如果不接触到相对靠谱和有钱的商业制作,你总觉得这商业摄影牛逼啊,一百件衣服让你选,一百个模特让你挑,一次能用一百个灯,多爽啊!摄影师嘛,总觉得是制作撑起了脸面和品质。但你进去再出来会发现,做什么事儿都是有代价的,你要当一个相对成功的商业摄影师,首先你得“商业”,然后才是“摄影师”。愿意交换者我觉得很有商业摄影天赋或者活得很明白,但我不是积极的行业标准倡导者,星座也不适合。我没办法一边弯腰赚钱一边坚定地表达自我。




我遗憾地发现,很多中国摄影师绞尽脑汁想出的摄影概念,比如“日记”;“死亡”;“颜写”;“裸写”;“SM”;“少女”;“爱情”;“伤痕”;“街拍”;“猫”;"花";“身体”;“孩子”;“文字+图”;“地名(台北之类的)”;“时间”;“梦”;“废墟”;"摄影师写小说";“用油画颜料画相片”;“两个摄影师PK” ;“把自己变成行为艺术家”;“教人家怎么拍”......很早之前......荒木经惟就把桌子上每盘菜都舔了一遍。
3月31日 来自 微博
一个商业摄影师都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我觉得商业摄影师是服务行业,跟广告公司差不多,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研究客户,有关系网,有摄影师的“样子”,会打光。呵呵。
你合作过很多专业模特,包括一些明星,拍名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我不喜欢拍明星,除非是那种人好又喜欢我的明星。拍普通人的交流更加像生活。但其实我最爱拍大自然。
是不是可以说,现在似乎不那么在乎“完美”?
不喜欢完美,喜欢自然和河流。
自然和河流的意象出自哪里?
我说的真是的“大自然”和“小河流”。我不想做商业摄影师,就去拍温榆河和潮白河。我很喜欢枯萎的蓖麻这种植物,我觉得跟我很像,表面有刺心里有毒长在河边。
打算继续坚持这种任性吗?
我知道你要问什么,但因为心路历程的转变很慢,不好总结。嗯,我猜我肯定做摄影师一辈子。并且我真的很任性。




“有的人当摄影师就是因为喜欢拍片,有的人当摄影师是为商业,有的人为了爽后来拍姑娘,有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的人为了当艺术家曲线救国当摄影师,我觉得我被某种隐情推着走向摄影,体会人生观由狭隘走向曲折,希望能活得更加广阔,在有限的赛季里。” 2月29日 00:47 来自 微博
可以聊聊你的成长经历吗?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我以前给摄影师陈准做过助理,他是能够影响周围人那种摄影师,跟他的几年里,让我受益匪浅。
可以具体说说他么?
如果我可以总结我对陈准的感受的话,我的老师是善良,敏感且坚定的人,而且他一直是我心中“男人”的最佳范本。在我成为摄影师的最初几年里,我一直给他做助理,我至今以这件事为傲。
你拍姑娘的时候,通常会让自己沉浸在怎样的情绪里?虽然你拍的都是性感大片,但还是能感觉到你在拍摄时有一种控制。你似乎会克制作品里情欲的成分。
我有复杂感情需要症,所以在拍摄时总期望呈现多一点的情绪。但自问我自己不喜欢控制和干扰模特太多,但是我有时一旦感到“确定的东西”,比如过于职业的高兴,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让模特偏离“某种确定”。




“终归摄影反映的是人的个性,并不是自己有意识地能改变自己或者摄影的。有时摄影会让我困惑,让我痛苦,也会代入到我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但可能在某个时候,摄影让我看到世界在眼前的明朗,也让我感觉到应该坚持下去。” 6-12 00:25 来自 微博
你最新出版的摄影集《野和少女》,在书的开本、纸张和工艺的部分,是如何考虑并选择的?
我家摄影画册还比较多,我挑了几本我喜欢的摄影师画册,然后问杜扬要了一个有经验的印厂电话。我就直接到印厂说我想要那本的的护封样式,那本的纸张。但这里面也很复杂,比如我觉得《野和少女》的环衬需要是一种像草一样的纸张以表现荒野的意思,但印厂实在找不到那种纸,也就只好作罢。给未来要出书的摄影师,提一些经验:我觉得南方潮湿,在选择纸张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不容易受潮的纸,不然纸张容易弯曲。还有要考虑快递过程的死角可损过程,要事先买好气泡纸和纸盒。




中国现在网红摄影师太多,丫们头像都漂亮,跟得上时代。会营销会刷粉,连置顶旅拍的目的地都一样。而真正关注“摄影”的摄影师不多且不受关注,关注艺术表达和自我表达的摄影师常常被说成“XX又来了”,也赚不到钱,这很无奈但没辙。你费了半生拍的东西就是没人看。不过仔细想想,每个时代都一样。 6-12 00:25 来自 微博
你觉得今天与你曾经刚开始从事摄影的时候相比,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吗?
我觉得是,越来越是,拍摄让我都更看清自己的局限和想到可以突破的东西。开始发现对“复杂”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我以前喜欢把女孩带到荒野去拍摄,现在我认为有的女孩只属于城市,有的拍法更简单了,是因为我更复杂了。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持或训练自己视觉的敏感?
不刻意训练,只保持自己的拍摄节奏,因为拍完再修图一天基本上就过去了。
你曾谈到,开始摄影时似乎就进入了一种 “贤者时间”,这和布列松经常念叨的“射艺中的禅”似乎有相同之处。在我的理解中,这大概是一种过滤了焦虑和执念的“无我状态”。除了摄影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你体会到这种与时间的和解?
拍摄者进入的贤者时间,因为无数次的行动和思考,我找到了一种方法而变得无可替代。如果一定要说其他和时间和解的事情,我觉得是行走和逗狗。
这个过程中有影响到你的艺术家吗?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马好像对你影响很大。
森山其实不大,中平卓马真的很大,这种写日记似的摄影师真的很屌。把摄影变成日记,多从容。
我记得中平卓马一度因为想不通摄影这件事,就沉寂了一段时间不去拍照。感觉也是蛮任性的。
是啊,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装逼。小老头多可爱。




“没有对错输赢,只有体验和经历。” 11-4 00:46 来自 微博
你经常有机会出国拍照,路上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吗?
美国欧洲日本我都很喜欢,印象深刻的我只能想起来在国外我的车经常被警察拖走。
你为自己的摄影设定过什么样的目标吗?
目标就是尽量不以项目为目标生存,拍一辈子最好,但不排斥其他表达方式。
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摄影书房往期精选」
【书单推荐】photo-eye 的2016书单 | 2016中国摄影书回顾 | 摄影书寻阅指南 | 图虫影像历
【人物】细仓真弓 | 森山大道 | 濑户正人 | 梁宗鎏 | 程新皓 | 郑龙一海 | 陈琳冰 | 曾戈 | 陈海舒 | 苏杰浩 & 朱岚清 | 赵婧 & 李彦军 | 雾月 | 荣荣 & 言由 | 周笔畅 | 何泓姗 | 周浩 | 画英雄 | 肖全 | 瞿尤嘉|保罗·斯特兰德 | 川岛小鸟 | 上田义彦 | Ryan Mcginley
【合作书展】上海民生美术馆abC书展(2016) | 假杂志(2017) | 江西“发光体”(2017) | 三影堂“一日书集”(2017) | 无锡·江南大学(2017)
【学院】有关摄影的电影 | 胶片冷知识 | 摄影史以外的摄影史 | 湿版摄影

【广而告之】第二届上海abC书展,摄影书房将继续带上优秀的原创摄影书参展。如果你也想让你的摄影书和我们一起出游,点击这里,向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