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感文化”影响下的日本住宅禁忌
据说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然而时至今日,耻感也好,羞感也罢,这些都是过去的话题了。没有耻感地生存,这已成为了当代社会胜出的关键词。现在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似乎已然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
尽管如此,即使是在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并不意味着行动就是自由的。有时恰恰是由于自由的风潮扩展开来,反而影射出了禁忌。说“禁忌”可能有些言过其实,说到底,日本也还是一个“一个人走过去心有余悸”的国度。日本是一个喜欢“从众”的国家,习惯于“一起走过就无所畏惧”的习性。翻阅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日本人的生活与忌讳、禁忌有着多么密切的接触。

《今昔物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平安时代末期、11世纪中叶。奥州有一夸耀势力的男子叫安倍赖良。国司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前来讨伐他,反而兵败而归。忍无可忍的政府任命源赖义为陆奥守、镇守府将军,派遣至奥州追讨赖良。赖义的长子义家、次子义冈也随同前往。两个儿子都是骁勇善战的武将,特别是义家以八幡太郎而闻名。人们觉得不可一世的安倍赖良这次可要灭亡了。然而就在此时,昭告天下大赦,赖良也获得了赦免。
《今昔物语》是这样记述的:赖良大喜,改名赖时。
据说赖良将名字改成了赖时。并对改名的理由作了如下解释:与守同名,禁忌故也。
赖良和陆奥守赖义异字同音,相当于“同名禁忌”。由于多惧,自动改名,以表恭顺。
这个故事说明了同名是应该避讳的,同时也说明禁忌一词有可能追溯至《今昔物语》的成书之年(1120)。
不仅是名字,日本人对语言十分敏感,非常在意。江户时代有过这样的事情,由于明和九年的年号和“迷惑”(即“麻烦”——译者注)的发音相同,遂改作安永元年。更改年号的时间是十一月十六日,所以,从当年的一月到更改的那一天为止还应该是明和九年,而就在那一年的二月江户着了一次大火,秋天又因洪水灾害庄稼颗粒无收,这就一定是元号不吉利的原因了,所以,更改了年号。如果是现代,一旦改元,日历和政府的印刷物等一切都要随之变更,而当时和现代不同,因为是手书时代,并没有太多的麻烦,但即便如此,由于信息传播手段没有现代发达,改元恐怕依然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于改元,就是因为将“明和九”和“迷惑”的同音看作是一种禁忌的缘故。

对语言敏感是因为语言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建筑(特别是住宅)也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所以也是介意的对象,也有很多的禁忌。
说到与住宅相关的禁忌,让人马上想到的便是风水和方位,其背景是阴阳五行说及风水思想之类。即使在当代,平日里信奉科学万能的人一谈到房子,便介意起方位和位置等方面的吉凶来。这可以说是当代禁忌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与住宅设计相关的禁忌也很多,例如榻榻米的铺法就是一例。人们忌讳榻榻米与榻榻米的线条连接成“十”字形。如果所有榻榻米都平行铺开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有一部分要交错着铺,使得连接的地方成“丁”字形。人们将后者的铺法说成是喜庆的铺法,将平行铺开说成是不吉利的铺法。总之,这是一种技术上的问题,缘于榻榻米的大小难以固定。如果是“十”字形连接的话,大小尺寸稍有偏差,连接的地方就会错开,破绽显而易见。如果是“丁”字形的话就看不出来。喜庆的铺法是一种避免不整齐的“逃避”的做法。
已经被认为是常识的现在这种榻榻米的铺法是否源自古代呢?答案是否定的。看一下京都御所在江户时代的设计图就会明白,“不吉利”的铺法是很普遍的。这样说来,象征“喜庆”的铺法等这类常识或许是因为制作榻榻米的工匠的手艺下降后才出现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天井的铺法。和式住宅的天井大多是称作“板条天井”的形式,先将细长的称作板条的木材排放整齐,再在它们的上面铺上天井板。所有这些作业都是从上面吊起操作的,但是板条和天井板的铺法却是有常识的。首先是板条,它不能露出来,露到客厅中的叫作“板刺”,是非常忌讳的。其次是天井板,它是一点一点地前压后地排放,必须做到重叠的部分不会形成影子。铺放的时候要关注外来的光线,铺放的方法取决于不会因光线留下影子。不过话虽这么说,如果光线从两个方向射来的话,便不会有那么苛刻了。而且这也仅限于白昼,夜间照明之下情况截然不同。大概也是由于这些讲究,现在虽然铺放板条的常识渐渐被淡忘了,但忌讳“板刺”却依然根深蒂固。
那么这一切是否就是自古就有的呢?这倒也不是。看一看古代书院造(室町末期至江户初期住宅建筑的形式:客厅独立,建造精细。主客厅称作上段,设床、棚、副书院、账台构等;角柱、铺设榻榻米处、柱子之间使用透明窗和拉门,外围有防雨窗——译者注)的例子,“板刺”并不罕见。今西家书院(奈良市,室町中期,重要文化遗产)、园城寺光净院客殿(俗称三井寺,大津市,1601,重要文化遗产)、劝智院客殿(京都市,1605,重要文化遗产)、醍醐寺三宝院表书院(京都市,1608,重要文化遗产)等也都一样。或许我们应该说当时的“板刺”是不足为奇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板刺”就变得不行了,倒是当房间为长方形时,板条截短平行铺入的话,既不会出“板刺”,结构上又稳定。或许这就是“板刺”被否定的原因吧。
内容来源:文章选自:《能从建筑史中发现什么:日本文化的美与心》
作者:[日]西和夫 著;李建华 译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俗在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2 1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