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回顾】多米尼克·布莱:“催眠芭蕾”变奏下的雕塑在场

“透明的声音”展厅现场的无题(白盘)与无题(黑盘)
2017年5月9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透明的声音”正式开展的首日,3位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的重要成员(詹姆斯·吉鲁东、克里斯托弗·勒布雷东、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以及3名参展艺术家(多米尼克·布莱、马特·可可、帕斯卡·弗拉芒)为我们带来了“声音的显现”和“艺术家的‘音乐舞台’”两场分享会。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陆续推出6位嘉宾的精彩发言。
在《透明的声音》展览中,多米尼克·布莱的作品都成组出现在坡道展厅中,无论是颠覆声音工具使用习惯的对“聆听”与“不闻”的重新建构对应参照,抑或是巧妙地将材质相近的作品打散分布制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摩擦碰撞,他都意图用自己独到的对材料的理解来诠释何为“音乐·舞台”。以下为参展艺术家多米尼克·布莱的发言精选(参展作品:《椭圆》、《无限》、《无题(黑盘)》及《无题(白盘)》等共4组件)。

其实我在《透明的声音》展出的看似是三件作品,但具体来说是四件:那些陶瓷圆盘是由两件作品构成的,它们都属于我的“无题”系列,策展人詹姆斯邀请我展出了其中的两件材质相近的作品。在梳理这两件作品的关系之前我先想说,我非常同意刚才马特·可可的说法,即有一些作品可以把它拆开后重新组合,我也希望通过不同的作品书写同一个主题,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变奏。因此我就把这两件“无题”,也就是白盘和黑盘混合在一起,并用悬挂的方式来呈现。“盘”其实用陶土制作的打击乐器“钹”,它们被一些铁丝吊在空中;其中有一些圆盘是追加了一个小马达,它们以每分钟300转的速度旋转。这样的话有一些圆盘可以相互之间发生接触、摩擦,从而产生一些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厚实,而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空间中会使得这些厚实的声音很好地播放,尽管这些声音并没有得到放大,但它们会给人一种非常古朴的感觉。

左:无题(白盘) / 多米尼克·布莱 / 装置 / 2012

右:无题(黑盘) / 多米尼克·布莱 / 装置 / 2012
其实我所用的那些材料以及技术都是非常简单的,我只是把这些材料和技术用一个特殊的方式去运用;我觉得工具和技术应该是为人的思想服务的,所以我通常会把我的计划写下来,然后根据这样的计划去找材料,那这些材料就应该是最最适合于我思想表达的。

我在“无题”和另外展出的两件作品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这两件作品一件是《无限》,另外一件是《椭圆》。其实在这两件作品之外我还有一件作品叫《天电》(Spherics),这三件作品构成了一个组合。

天电 / 多米尼克·布莱 / 装置 / 2009
这一组合源于我之前的一些经历。我曾经去一些地方听“不可听到”的事物,包括到一个科学研究中心(保罗-埃米利·维克托研究所,地处挪威的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新奥尔松)待了一个月;这个研究中心当时只有我一个艺术家,其余的都是科学家。我在那里搜集了一些声音资料,它们其实是一些低频的无线电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我通过一些设备和机器把它们给储存下来。在这个计划当中令我非常感兴趣的是,我们可以到某个环境去寻找某一个东西,尽管这个环境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但这样以来,这些收集到的东西也会是我们平时所并不熟悉、并不知道的。而我在那里所收集到的,也就是这些无线电波;它们是由于太阳光的太阳粒子的传播所造成的。这种东西特别是在北极和南极地区这些地磁比较强烈的地区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这种现象不仅会产生一些低频的无线电波,也会产生一些其他的跟声音无关的现象。那我的工作就是去把这些声音现象给搜集下来。而回到我巴黎的工作室之后,我就用这些搜集到的低频电波来进行创作。这些低频电波在我看来都是一些可以被我改变、可以随便被我排列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经过我的加工,就能够建立起某一种整体,并创作出一件作品。而这样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意识到空间和艺术的存在,并会让我们这些艺术家去思考如何使公众来看这件作品,如何帮助或者引导这些公众去欣赏这些作品。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所感兴趣的。

椭圆 / 多米尼克·布莱 / 装置 / 2010
那么《椭圆》到底是什么呢?《椭圆》是根据我们运动的椭圆的轨迹以及这个概念来设计的。其实我的想法就是要重构自然的无线电波,给他们一个物理的形态,这个物理的形态就是所有这些围成一圈的,围成一个椭圆的麦克风,这个形状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星系,同时能够播出电波,这个电波是处在一个非常宽的频率上面,同时借助于它周边的一个空间它能够得到更久远的传播。我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更进一步的,我想寻找一些新的材料使我的创作能够走得更远。其实《椭圆》是我在这个系列中创作的第二件作品,我希望展现出运动,这个运动是能够在空间得到再现的,也就是说我在充分依靠一个轨迹的概念。我使用了16个麦克风,这些麦克风被安装在三脚架上;我没有对它们进行一些构造上的改动,但是在后台进行了一些技术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电脑是在收集声音,所有的麦克风都被起到的是一个音箱的作用。那些声音依次出现,给人一种以不同速度进行轮流播放的这样一种感觉,也给人一种环形的一个感觉。

无限 / 多米尼克·布莱 / 物件 / 2010
第三个作品名字叫《无限》,《无限》在这个展览中是紧挨着《椭圆》展出的。我的想法就是给这个三部曲最后一步,使这些无线电波还原到原来的状态,也就是给它们还原到我们听不见的这样一个形式下面。所以我使用了耳机这样一个工具,把声音封闭起来,大家可以看到有两个比较老式的耳机,我把它拆了,又把它重新组装起来,这两个耳机其实是相互之间组合在一起,它给了我们一个“无限”的概念,而在这个耳机当中的声音,就将在这两个耳机当中无限地得到循环。
“透明的声音”
分享会系列回顾
1. 装置怪客帕斯卡·弗拉芒http://mp.weixin.qq.com/s/KBFd3dpBKpSFem4rz4EmNw
2. 多米尼克·布莱:“催眠芭蕾”变奏下的雕塑在场
3. 马特·可可:“灵声之毯”上的潜发声
4. 皮埃尔-阿兰·雅弗雷努:探索空间感知,等待注定时刻
5. 克里斯托弗·勒布雷东:科技融入日常的音乐嬉戏
6. 詹姆斯·吉鲁东:此时此地的多媒体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