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局。
作者:达达令 之前写过关于三年的主题,于是有人问起,可不可以写写五年?我答复,当然可以。 之所以可以,得是因为我经历过。以时间作为基底,才有故事可以说。 即使现在科幻电影如何讲述,根据大数据也可以提前瞻望未来的生活模样。可是,没有发生就是没有发生。于是对比起来,过往沉淀所造就的此刻,也就成为了唯一可以记录的部分了。 我不是别人,也没有办法成为别人。所以一贯以自己的故事打开,梳理,收尾。这是我的遵循方式,也是对于自己生命历程尊重的唯一表达。 闯荡江湖第五年,我刚刚过去不久。对比起前三年的辛苦跟忍耐,生活似乎好了些许。可是对比起自己心里所期待的那个愿景,又还不足以达到。 说的不好听,便是青黄不接的阶段。可是说的好听,也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代。 当然也是得从身边人的经历开始延伸出来的。 在我的一众同龄人中,这个第五年的阶段状态,大抵是分为三类: 一是在职业上有了阶梯式的丰盛,或者迈入管理层,或者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谋求事业新局面; 二是前些年积累了一定的技能,以及物质基础,在着手或者已经开启间隔年——或者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或者是一段周期很长的深度旅行; 三是目前遇到最多的,正在商讨跳出婚姻或者已经离婚完成时的状态。 当然大部分熟悉的朋友已经成家,生儿育女。按照亦舒师太的说法,这已经是平凡人生里的最大赢家。这当中的甜蜜负担,是一场探戈舞步,亦需要两人相互协作。各种冷暖,各自体验而已。 回到我所提到的三类人,之所以在意,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分子,更是在于,不确定这件事情。 这是我想要表达的关键:这是一段正在过河的阶段。 往前倒推,即使年轻就是资本,可是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大部分人并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机会。得是到了这个阶段,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在这个数量的积累中,其实已经对自己有了足够的认知——要进入怎样的行业,谋求怎样的事业。 开始清晰地确定一件事,为了到达那个河岸,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以及想要怎样的关系构造,要丢掉哪些人,要寻觅哪些人进来,以此来达成何种生活状态。 这些看似难以理清的思绪,其实会有一条具体的线被牵扯出来——叫做三十岁危机。 每个阶段都是有危机的,只是所占比重的分量不同而已。而三十岁危机之所以让人重视,或者恐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学会了“真正思考”这件事情而已。 从前有家人关照,可以有所依赖。再往前一些,可以推脱给年少轻狂,总是不懂事。就连我现在回忆起从前的些许不懂事,也依旧会谅解自己——那是那个年纪就该做出的对应状态。 可是到了此个阶段,你会发现,事情开始悄悄改变了。改变的真相是切入口是,你开始把自己“当人看”了。 说得理性一些,便是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外在是否有别人给予你依赖,你内在的那部分个体机制已经被唤醒了。 唤醒的里程碑之于过去是没有意义的。重要是往后——觉醒之后,你是成为自己,还是继续成为别人? 这个逻辑并不拗口,很多人的人生重大转折点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无论是事业上的选择,亦或者是婚姻伴侣关系上的选择。 去年的时候有位做投资的长辈跟我阐述过一个观点:无论你是否相信,三十岁前后,是你人生最清醒的阶段。从前不会再有,以后也不会再来。 “这个清醒,不仅仅是自我意识上的认知清醒,更是关乎一种执行力上的来得及——你会发现从前错失掉的那些遗憾,还是可以去补救的;从前犯下的错误决定,还是可以扭转的。” “更重要的是,你清晰地知道接下来需要什么部分丰盈你的人生的时候——你的加速度突然就迸发了出来。” 这是清醒的本意,一种人格独立上的自我认同,延伸出来的力量,以及在积累上可以给自己换一轮血,使得生活绽放出跟以往不同的生气。 这是我对于他这个观点的理解——是一种新生的觉醒。 这其中当然带着惊喜,也带着沉重。因为每一轮新的人生局势展开,必定意味着要推翻从前的常态模样。 这个事情的难度在于:因为这是独属于你的开局时刻,但是对别人而言不是——于是那些别人站在他们或者还未到来,或者已经错过但是浑然不觉的觉醒阶段,就会把你当成一个异类。 这是一场在精神格局上不对等的战役——你要证明你自己是对的,可是你才刚开始新的一轮战役,还不够赢得尊重和认可。 “可是最重要是,你不可以回头了。” 这也是那位长辈叮嘱我的话。 这便是最惨痛的代价,惊醒过后无法继续装睡,所以需要开辟新的道路。可是这毕竟不同于过往,你无法再去享受前人栽树留下的清凉,你只能再次闯入一片荒芜人烟的沙漠,遭受曝晒以及种种淬炼。 写在这些句子的时候,我并不鼓励所有人都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觉醒仪式。 从前我以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彰显这个阶段的成长。后来渐渐地我意识到,并非是每一个生日都需要一场隆重的Party的。 真正的觉醒时刻,都是悄无声息到来的——或是你下班走入地铁的人潮人海里;或是你夜里加班赶着发出午夜到来前的最后一封邮件;或是你在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的时候;甚至是你无所事事看报一整天,回到家里习惯性找拖鞋的一瞬间。 这些不经意的流动中,会发出一个讯息提醒你:眼前的种种,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模样?——那我还要不要再往前走一走,或者就停留此处好了;我该不该离开他/她,去经历一番新的可能。 看电影的时候,最感慨的便是,剧情翻转里,一瞬间便是沧海桑田。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这般体会到时间的流转飞速,并不是因为时间没有流动——而是我们总想着,那就当做它没有流动吧。 然而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是必须畏惧时间的。 在我的此个阶段,我与大部分常人一般,经历着生活里的烦恼,但是依旧会开辟一片天地,去为下一阶段开启一段预谋。 这场预谋是有规划的,有目的的,有所积累的,有所经验的。所以尽管带着不安,可是却有了些许笃定。 这下子你知道我是如何克服自己悲凉底蕴的对待方式了吧?那就是,在不够确定的生活里,加入一些相对而言的确定因素——这样即使对于生活依旧无奈,可是越往前走,留给自己的余地越多。 余地越多,便是选择权。 即使在此刻,我并不知悉自己走到今天这般田地是对是错。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它都遵循着我的意志,在我的掌控中。 我是个没有办法失去掌控的人,凌乱不曾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无论是年少时候,还是今天。这是对于安全感最基础的铺垫,也是不让自己失去主动权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我唯一可以做的,依旧是等待三五年后,等到我未来进行七年,十年,十二年的复盘时候,我才有资格给自己评定上一场值得与否。 这是我的第五年。云云沧海里的一瞬而过。这一路中沿途风景有多美,我得在后来得到更多以后,再回去翻看,也才显得珍贵。 想起杨千嬅唱的那一曲《 水月镜花》,“全赖冷酷时间,将一支花变淡。无常才是真灿烂,动人在变幻。” 其实想来时间并不冷酷,前提是能够在每个阶段都有所倾力过,尽兴过的话。 嗯,愿你我共勉。

调研越深入,就会越自信,越会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往这里面砸……千万不要太把那个计划当回事儿,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都在一团迷雾当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5:10 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