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 | 漂往各地的年轻人
只道寻常
前段时间看了奇葩说一期节目,辩题忘记是什么名字,只是依稀记得结尾张泉灵总结的时候说了几句话。据调查,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从42%增加到54%,到2030年,空巢老人会增加到两个亿,这占老人总数的九成。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还在北京,和父母远隔七个小时的车程。我会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一面是自己想要远离的桎梏,一面又是自己需要赡养的父母,虽然父母的年纪还不需要我完全的投入赡养。
我应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漂,却感觉离家数年。从上大学开始,除了寒暑假,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在北京工作后更甚,只有过年和十一两个小长假才会回家。好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很想家,却不愿意回家。原因很简单,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或者说我自己这样的性格归结于父母对我管教过严,让我长大后更想要挣脱这样的束缚。
我这样不想回家,却每次离开家的时候都会在火车上大哭一场,感觉是一场生离死别,感觉每次父母眼里都噙着泪水。他们不舍你的离开,却又必须要送你离开,可能这就是最不舍得离别。从进火车站开始,我就一步三回头。我能感受到身后有目光紧紧的关注着你,所以我也要投以回应,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们在关心我。
我的妈妈曾不止一次要求我回家,她做了无数次的退让。我回家可以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不用挣钱都可以,可以养一只自己喜欢的狗,好像说到最后都成了只要我回家,怎么样都可以。为此,我经常偷偷抹眼泪。而我呢,不回家的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笑,不是因为我喜欢北京,不是因为工作我有多喜欢,更不是因为在北京工作挣得钱很多,仅仅是因为我坚持着我以为会有结果的一段感情。因为这段感情,我狠狠的拒绝了我的父母。
最后,我灰溜溜的卷着我的铺盖卷回家了。
我有想过自己不会在外长待,却没想到待了不到两年就回家了。
论语里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不是有好的去处,何必要离开父母。好像那些北漂听起来很酷,好像出门会挣很多钱,好像离开了父母就离开了束缚,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告诉别人你在北京,在上海工作听起来很厉害,各种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你一个月挣一万挣两万听起来很多,但每个月交完房租,除去吃喝玩,剩下多少只有自己知道。离开了父母,你真的变自由了吗,也是只有自己知道。父母不在了,你生活的所有根基,所有的童年都会在一瞬间结束。好像不需要父母,我经常会想,只要我的姥姥姥爷哪一天不在了,我的童年也就在那一刻结束了。
直到现在,我依旧会想要回北京,这么多年,感觉这虽然是我的家,却变得不再熟悉。别人问我威海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地方,我竟然会一脸蒙圈的跟他们说我不知道。而你问我北京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我可以和你滔滔不绝的说上一阵。我已经开始有惰性,开始不喜欢接收新事物。
前段时间经常和父母说着急回北京,有一次妈妈哭着跟我说,你想回北京就回吧,你这么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无论是出于什么方式,我最后还是妥协了,从那一次之后,我绝口不提我想要回北京的这件事情。但我的内心依旧是在外漂泊,并没有扎根到这里。
看看自己已经奔三十了,都说三十而立。立这个字并不是性格独立不依靠别人,不是建立社会属性和标签的堡垒,不是经济基础上的独立,而是成为一个不需要依赖工作,物质,伴侣,社交来证明自己,逃避与自己独处时的不知所措,清晰坦诚的自己。不管三十前后,幸运我们都懂了,而又有多少人终生也不会懂,害怕成为自己。
前段时间看了奇葩说一期节目,辩题忘记是什么名字,只是依稀记得结尾张泉灵总结的时候说了几句话。据调查,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从42%增加到54%,到2030年,空巢老人会增加到两个亿,这占老人总数的九成。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还在北京,和父母远隔七个小时的车程。我会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一面是自己想要远离的桎梏,一面又是自己需要赡养的父母,虽然父母的年纪还不需要我完全的投入赡养。
![]() |
我的父母会不会有一天也这样坐在家里的门口苦苦等候 |
我应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漂,却感觉离家数年。从上大学开始,除了寒暑假,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在北京工作后更甚,只有过年和十一两个小长假才会回家。好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很想家,却不愿意回家。原因很简单,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或者说我自己这样的性格归结于父母对我管教过严,让我长大后更想要挣脱这样的束缚。
我这样不想回家,却每次离开家的时候都会在火车上大哭一场,感觉是一场生离死别,感觉每次父母眼里都噙着泪水。他们不舍你的离开,却又必须要送你离开,可能这就是最不舍得离别。从进火车站开始,我就一步三回头。我能感受到身后有目光紧紧的关注着你,所以我也要投以回应,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们在关心我。
![]() |
这样的眼神谁会不动容 |
我的妈妈曾不止一次要求我回家,她做了无数次的退让。我回家可以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不用挣钱都可以,可以养一只自己喜欢的狗,好像说到最后都成了只要我回家,怎么样都可以。为此,我经常偷偷抹眼泪。而我呢,不回家的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笑,不是因为我喜欢北京,不是因为工作我有多喜欢,更不是因为在北京工作挣得钱很多,仅仅是因为我坚持着我以为会有结果的一段感情。因为这段感情,我狠狠的拒绝了我的父母。
最后,我灰溜溜的卷着我的铺盖卷回家了。
![]() |
你一定不会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渴望 |
我有想过自己不会在外长待,却没想到待了不到两年就回家了。
论语里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不是有好的去处,何必要离开父母。好像那些北漂听起来很酷,好像出门会挣很多钱,好像离开了父母就离开了束缚,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告诉别人你在北京,在上海工作听起来很厉害,各种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你一个月挣一万挣两万听起来很多,但每个月交完房租,除去吃喝玩,剩下多少只有自己知道。离开了父母,你真的变自由了吗,也是只有自己知道。父母不在了,你生活的所有根基,所有的童年都会在一瞬间结束。好像不需要父母,我经常会想,只要我的姥姥姥爷哪一天不在了,我的童年也就在那一刻结束了。
直到现在,我依旧会想要回北京,这么多年,感觉这虽然是我的家,却变得不再熟悉。别人问我威海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地方,我竟然会一脸蒙圈的跟他们说我不知道。而你问我北京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我可以和你滔滔不绝的说上一阵。我已经开始有惰性,开始不喜欢接收新事物。
前段时间经常和父母说着急回北京,有一次妈妈哭着跟我说,你想回北京就回吧,你这么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无论是出于什么方式,我最后还是妥协了,从那一次之后,我绝口不提我想要回北京的这件事情。但我的内心依旧是在外漂泊,并没有扎根到这里。
看看自己已经奔三十了,都说三十而立。立这个字并不是性格独立不依靠别人,不是建立社会属性和标签的堡垒,不是经济基础上的独立,而是成为一个不需要依赖工作,物质,伴侣,社交来证明自己,逃避与自己独处时的不知所措,清晰坦诚的自己。不管三十前后,幸运我们都懂了,而又有多少人终生也不会懂,害怕成为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