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断想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清平乐琴(ID:qingpingyueqin )作者:张艳阳
(袍修罗兰·识---张艳阳演奏)
弹这首琴曲,是在七月初的一个清晨。
梅雨暂歇,天气湿闷,晨光渐亮的这段时间,显得特别宁静可爱。
乐曲开头几句之间,有较长留白,我抬头望向窗外:被高楼分割成不规则形状的空中,有亮晶晶的白云游走;阳光初照的天幕,偶尔从云间现出柔润的粉蓝;香樟树顶端新发了嫩绿叶片,在微风中簌簌颤动,如朵朵小花,与我默然相对;赶早班的人们骑电瓶车飞驰而过;换上工作服的清洁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样的景物,是成公亮先生所言“千变万化,情趣万端”的宇宙,而此刻弹琴的我,仿佛在音乐声中抽身物外,静观世界。
第二段入拍后,旋律优美舒展,节拍顿挫、音韵抑扬,有几分田园牧歌的意思,又有点江南丝竹的味道。一边弹奏,我的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广袤的草原上,骏马奔驰,鲜花盛开;碧绿的水田中,骑坐牛背的牧童吹响竹笛,声声悠扬……
《袍修罗兰》是台湾诗人愚溪以散文诗形式写的小说,古琴家成公亮根据它创作了套曲《袍修罗兰》,共有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八首。对乐曲《识》,成先生解释为:认识、明白,是人认识事物后的通达、舒畅。
也许是早上弹了这首曲子,此后的一天我都沉浸在深深浅浅的思索中,注意到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生活里的细节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银行门口有个供小轮车通行的坡道,坡道与平路间有条裂缝,是长年累月碾压形成的那种,一个一岁出头的小男孩,双脚踏在那条裂缝上,迟迟不肯跨出,白胖胖的小手向前伸着,他的母亲已将婴儿车推下坡道,回转身鼓励站在平路上的男孩:“自己向前走!不要妈妈牵着。”
小男孩低头看看地,估计在度量这一步的危险程度到底有多大,思虑再三,仍是把手伸向自己的母亲,发出坑吭唧唧的哀求声,甚是惹人怜爱。
路上那条裂缝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它横亘在那里,有男孩小脚丫的一半宽,前方的坡道向下倾斜30度左右,在小男孩眼中,它足以构成考验。
男孩与母亲之间僵持良久。躬身俯向孩子的母亲,有张清秀年轻的面孔,她的微笑始终充满爱意,在我看来,她对孩子坚定而“狠心”的回绝也充满了爱。
后来怎样,我不知道。想来那位聪慧的母亲自有办法帮助她的孩子跨出这一步;而那初涉人世的孩子,一旦跨出这一步,就会对世界和自己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识,也许是相信自己后的成功,也许是摔倒之后的疼痛;不管怎样,识,是幸事!
当天晚些时候,家里下水道堵了,鼓捣半天,总算在一声长啸后,水流骤清,那一瞬间,我又想起《识》这首乐曲。
由第二段发展衍生的乐曲,延续着流畅优美的风格,逐渐进入高潮,在一个长句中慢了下来,进入与开头相似但升华了的散板------第五段,此刻,思考虽在继续,但已然有所收获。
尾声前的长句,有连续往复的上下,如一波三折,似一唱三叹;此句的最后几个音符53211,明亮而肯定,是释然与放下,是顿悟与参透,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蓦然回首;是等闲识得东风面时的万紫千红。
那茅塞顿开、清风徐来的感觉,和水拔子拔通下水道后的快乐有得一比;正如成先生所说,“它源源而来,无一挂碍,有一种会心的愉快、自信,是人认识宇宙万象时的得意和欣喜。”
乐曲的尾声,用甜美忧伤的泛音和弦,表达了告别之意,仿佛一个“挥手自兹去”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画上句号。
说“识”何曾“识”?也许穷尽一生,我们都无法看清自己和这个世界,所以有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不过,好在有美好的音乐,给人灵感、勇气,伴人一路前行。
(袍修罗兰·识---张艳阳演奏)
弹这首琴曲,是在七月初的一个清晨。
梅雨暂歇,天气湿闷,晨光渐亮的这段时间,显得特别宁静可爱。
乐曲开头几句之间,有较长留白,我抬头望向窗外:被高楼分割成不规则形状的空中,有亮晶晶的白云游走;阳光初照的天幕,偶尔从云间现出柔润的粉蓝;香樟树顶端新发了嫩绿叶片,在微风中簌簌颤动,如朵朵小花,与我默然相对;赶早班的人们骑电瓶车飞驰而过;换上工作服的清洁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样的景物,是成公亮先生所言“千变万化,情趣万端”的宇宙,而此刻弹琴的我,仿佛在音乐声中抽身物外,静观世界。
第二段入拍后,旋律优美舒展,节拍顿挫、音韵抑扬,有几分田园牧歌的意思,又有点江南丝竹的味道。一边弹奏,我的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广袤的草原上,骏马奔驰,鲜花盛开;碧绿的水田中,骑坐牛背的牧童吹响竹笛,声声悠扬……
《袍修罗兰》是台湾诗人愚溪以散文诗形式写的小说,古琴家成公亮根据它创作了套曲《袍修罗兰》,共有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八首。对乐曲《识》,成先生解释为:认识、明白,是人认识事物后的通达、舒畅。
也许是早上弹了这首曲子,此后的一天我都沉浸在深深浅浅的思索中,注意到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生活里的细节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银行门口有个供小轮车通行的坡道,坡道与平路间有条裂缝,是长年累月碾压形成的那种,一个一岁出头的小男孩,双脚踏在那条裂缝上,迟迟不肯跨出,白胖胖的小手向前伸着,他的母亲已将婴儿车推下坡道,回转身鼓励站在平路上的男孩:“自己向前走!不要妈妈牵着。”
小男孩低头看看地,估计在度量这一步的危险程度到底有多大,思虑再三,仍是把手伸向自己的母亲,发出坑吭唧唧的哀求声,甚是惹人怜爱。
路上那条裂缝对大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它横亘在那里,有男孩小脚丫的一半宽,前方的坡道向下倾斜30度左右,在小男孩眼中,它足以构成考验。
男孩与母亲之间僵持良久。躬身俯向孩子的母亲,有张清秀年轻的面孔,她的微笑始终充满爱意,在我看来,她对孩子坚定而“狠心”的回绝也充满了爱。
后来怎样,我不知道。想来那位聪慧的母亲自有办法帮助她的孩子跨出这一步;而那初涉人世的孩子,一旦跨出这一步,就会对世界和自己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识,也许是相信自己后的成功,也许是摔倒之后的疼痛;不管怎样,识,是幸事!
当天晚些时候,家里下水道堵了,鼓捣半天,总算在一声长啸后,水流骤清,那一瞬间,我又想起《识》这首乐曲。
由第二段发展衍生的乐曲,延续着流畅优美的风格,逐渐进入高潮,在一个长句中慢了下来,进入与开头相似但升华了的散板------第五段,此刻,思考虽在继续,但已然有所收获。
尾声前的长句,有连续往复的上下,如一波三折,似一唱三叹;此句的最后几个音符53211,明亮而肯定,是释然与放下,是顿悟与参透,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蓦然回首;是等闲识得东风面时的万紫千红。
那茅塞顿开、清风徐来的感觉,和水拔子拔通下水道后的快乐有得一比;正如成先生所说,“它源源而来,无一挂碍,有一种会心的愉快、自信,是人认识宇宙万象时的得意和欣喜。”
乐曲的尾声,用甜美忧伤的泛音和弦,表达了告别之意,仿佛一个“挥手自兹去”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画上句号。
说“识”何曾“识”?也许穷尽一生,我们都无法看清自己和这个世界,所以有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不过,好在有美好的音乐,给人灵感、勇气,伴人一路前行。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