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时光-01.关于散步的见闻
我躲在房间里发的那些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一个人,一生用全部深情写一首诗,在我的灵魂里流淌,不必传唱”,这所谓深刻又浪漫的想象,在散步的路上被丢开了。
来这世上以后,漫无目的地生长到一定的时节,就开始有明确的年龄感。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代人,在什么年纪,被期望拥有哪些。和同龄的人生活在一处,朝起夜梦在一处,过着清苦却浪漫的日子。十几岁的青年生命没有质感,极轻且薄,只靠梦想、不安与激情来渲染。在灵魂的深处,挖一个洞,用此后的人生努力填补,老来就躺在填平的洞口荒地上,靠着回忆推演这一生。最终灵魂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以本来的质地走入死亡。“圆满圆满”我们渴求着,画完一个完整的圈,就能逃离空虚。
封闭心灵的好处与坏处,我慢慢感觉得到了。下意识拒绝诗人朋友的邀请,使我明白自己的处境,我不会写诗,我的诗早已写完,现在的我宁愿保持压抑与沉默,害怕给这人间带来一丝一毫的改变。不敢投石问路不是出于对反抗已有之事理的担忧,而是因为缺乏勇气面临足音不响的孤独。
鲁迅先生那关于铁屋子里的人的比喻是永恒的经典了,醒来后叫醒别人还是眼看着自己活活被闷死呢,哪一种都指向绝望。封闭着自己的日子,我每天沉浸在厌烦与压抑的情绪里,拒绝听到外来的声音,海子的诗中贫穷、孤独、雨水、麦子、马车的意象,成了我暂时寄居的地方。大庭叶藏,我一度认为我能够和他一起生,一起反抗生之困境,一起参加左翼运动,然后玩一个罪与罚的游戏,让往事随风。那时的时光啊,真是寸寸有意思,那时写下的文字也是后来翻看能惊艳自己的。虽然我知道,矫情而抑郁的日子,成长中有过那么一段就够了,人不能总是生病,即使是心灵的感冒也要努力康复。
我会这么想,起源于散步。走出房间后我开始清醒,要是我来到这世上,都没有阳光、洒脱、健康、果决地活过,那真的很遗憾。孤独也没关系,从孤独里暂时走出,主动叩击那些有趣又独特的人们的心房,看看街道,看看湖水,听夏夜熟悉的虫鸣。怎样都好,到哪里都自在,做什么都甘心,心里慢慢明朗时,有这样的心情。
散步沿着学校后面的湖,夏夜人很多,几乎没机会因为寂静感到害怕。第一次散步随意地走来走去,第二次就有了双脚熟悉的路径。人出生之前,在无尽的虚空里等待时经历的难以体会到的时光,在出生之后就被消解了。虽然带着孤独的病症,来这世上的第二天,我们就有了习惯的呼吸方式,习惯的睡姿,慢慢慢慢积少成多,熟悉的生命状态越来越确定,即使经历改变也还能轻易保持自我,只要双脚踩在道路的某一段,我们就能肯定这里是属于我们的,是熟悉的、安全的、自在的繁衍生息或是”诗意栖居”之地。
不太喜欢的一个当代畅销书作家,在书里声言自己需要大量时间来行走。近日读到卢梭的《漫步遐想录》,有大段文字想抄下来作为笔记。关于自己散步这件事,以后也一定有很多文字可写。
来这世上以后,漫无目的地生长到一定的时节,就开始有明确的年龄感。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代人,在什么年纪,被期望拥有哪些。和同龄的人生活在一处,朝起夜梦在一处,过着清苦却浪漫的日子。十几岁的青年生命没有质感,极轻且薄,只靠梦想、不安与激情来渲染。在灵魂的深处,挖一个洞,用此后的人生努力填补,老来就躺在填平的洞口荒地上,靠着回忆推演这一生。最终灵魂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以本来的质地走入死亡。“圆满圆满”我们渴求着,画完一个完整的圈,就能逃离空虚。
封闭心灵的好处与坏处,我慢慢感觉得到了。下意识拒绝诗人朋友的邀请,使我明白自己的处境,我不会写诗,我的诗早已写完,现在的我宁愿保持压抑与沉默,害怕给这人间带来一丝一毫的改变。不敢投石问路不是出于对反抗已有之事理的担忧,而是因为缺乏勇气面临足音不响的孤独。
鲁迅先生那关于铁屋子里的人的比喻是永恒的经典了,醒来后叫醒别人还是眼看着自己活活被闷死呢,哪一种都指向绝望。封闭着自己的日子,我每天沉浸在厌烦与压抑的情绪里,拒绝听到外来的声音,海子的诗中贫穷、孤独、雨水、麦子、马车的意象,成了我暂时寄居的地方。大庭叶藏,我一度认为我能够和他一起生,一起反抗生之困境,一起参加左翼运动,然后玩一个罪与罚的游戏,让往事随风。那时的时光啊,真是寸寸有意思,那时写下的文字也是后来翻看能惊艳自己的。虽然我知道,矫情而抑郁的日子,成长中有过那么一段就够了,人不能总是生病,即使是心灵的感冒也要努力康复。
我会这么想,起源于散步。走出房间后我开始清醒,要是我来到这世上,都没有阳光、洒脱、健康、果决地活过,那真的很遗憾。孤独也没关系,从孤独里暂时走出,主动叩击那些有趣又独特的人们的心房,看看街道,看看湖水,听夏夜熟悉的虫鸣。怎样都好,到哪里都自在,做什么都甘心,心里慢慢明朗时,有这样的心情。
散步沿着学校后面的湖,夏夜人很多,几乎没机会因为寂静感到害怕。第一次散步随意地走来走去,第二次就有了双脚熟悉的路径。人出生之前,在无尽的虚空里等待时经历的难以体会到的时光,在出生之后就被消解了。虽然带着孤独的病症,来这世上的第二天,我们就有了习惯的呼吸方式,习惯的睡姿,慢慢慢慢积少成多,熟悉的生命状态越来越确定,即使经历改变也还能轻易保持自我,只要双脚踩在道路的某一段,我们就能肯定这里是属于我们的,是熟悉的、安全的、自在的繁衍生息或是”诗意栖居”之地。
不太喜欢的一个当代畅销书作家,在书里声言自己需要大量时间来行走。近日读到卢梭的《漫步遐想录》,有大段文字想抄下来作为笔记。关于自己散步这件事,以后也一定有很多文字可写。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