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胡星斗
导读:在微博刚兴起时,他便拥有百万粉丝。他与赫伯特·西蒙一样具备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独立的学术思想。他尊崇法治……每天都有媒体连线或采访他。他是国内外媒体采访最多的经济学者之一。
在学术上,他发表过200余篇论文等。他精通英语,并自学日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翻译过两本日语著作,到过亚、美和欧诸多国家,对各国的历史、人文和经济如数家珍、见解尖锐独到。
他少年时,被誉为“数学天才”。1977年,全国向陈景润学习时,他所在的县城却喊出了“向胡星斗学习”的高调口号。那时,胡星斗读高二,年仅16岁,当年参加高考,并以超出清华大学在江西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如今,五十而闻焉,斯亦足畏也已……他是“中国问题学”的提出者、“弱势群体经济学”的创始人、中国十大理性公民、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
他就是胡星斗,一个赫伯特·西蒙式的中国学者。
开创学说 针砭时弊
1998年,胡星斗撰写的《问题中国》等两本书集结出版。1999年,胡星斗被破格提拔为北京理工大学正教授,这被称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学学科最年轻的正教授。
除此之外,胡星斗探索了“事理学”。他说,目前世界上只有“物理学”,自己所创的“事理学”即探索事情规律的学问,研究“事理学”很有意义,是人生大道,但后来发现这门学问,一般人看不懂,也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由此便暂时停止了研究。
2000年,网络兴起,胡星斗创办了当时中国最早的个人学术网站之一,即“胡星斗中国问题学网”。该网所发文章多为胡星斗思想、学术观点,由于文笔犀利、观点尖锐,直指社会焦点话题,很快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和讨论。
胡星斗对中国现存问题的关注,让其开创了“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等新学问,提出了“公平市场经济”、“人文经济”、“现代农村制度”等具有现实价值的概念。胡星斗最早在网络上提出分省、缩小省级辖区、迁都、设立副省级直辖市、撤消乡镇政府、同命同价、取消高考地域歧视、废除二元户籍制度、废除劳教制度等也都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响应。
享誉国际 心有鸿鹄
在媒体人看来,胡星斗研究问题的方式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颇有几分相似,原因是都采用了数学的理论研究社会。
“我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能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我主要是通过社会科学的数学模型、战争与和平的数学模型等来进行科学研究、事理研究,也就是用数学的方法做社会研究和问题研究。”胡星斗介绍说,赫伯特·西蒙在认知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出版过不少著作,如《思维模型》、《人工事物的科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模型》等,而他所倡导的决策理论则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兼收并蓄吸收了古典管理学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内容。赫伯特·西蒙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与胡星斗研究的领域即“事理学”十分相似,不过叫法不同。
胡星斗因受“物理学”的灵感启发,而提出了“事理学”概念,后又创立“中国问题学”和“弱势群体经济学”等,可以说胡星斗提出的理论涉及社会、经济和文化方方面面,基本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但胡星斗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国市民。所谓“不沐朝晖自蓊茏,饮露餐英两袖风”,胡星斗真诚而朴实的性格,让他成为网民推崇的“明星”,而他的亲近感则提高了他的人气。
或许是由于敢讲真话实话和大众想说的话,胡星斗才如此被“推崇”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话题人物。他在微博上的发言,总能引起庞大粉丝团的竞相转播和讨论。胡星斗说,自己思想的方法是“太和”,是中道。他认为公平正义的制度对社会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焦点问题上,胡星斗毫不忌讳,大胆批判,针砭时弊。特立独行的学术风格,让他成为学术界一个别样的“地标”。而他所开创的中国问题学,则越来越成为现实问题的“角逐厂”,各种思想竞相争鸣,多种学派激烈交锋,网络论战波澜壮阔……颇有当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味道。同时,让人不得不感慨一个学问的力量竟如此巨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问题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有理由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参考学说之一。
目前,胡星斗已发表过200余篇论文,出版了《问题中国》、《中国古典式管理》、《胡星斗微信微博语录》、《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选集》等著作。作为国内外媒体采访最多的学者之一,胡星斗出访过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巴西、巴拉圭、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过诸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公益和平论坛等,可谓享誉海内外。
功成名就,淡泊名利。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个不卑不亢的胡星斗面对世俗的现实没有屈迎奉承,而是毅然坚持着自己的道路和学说……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美好展望。(作者: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