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不只是一个名字
6月30号,大概是音乐界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今年是黄家驹离开我们的第24个年头,每年此时,都会有人悼念他,顺便向那段逝去的理想岁月致哀。
他的歌穿越了岁月的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那些经典音符如今仍被传唱,他也不仅是一个名字,他也成为了更多人心中的精神榜样,就像他未曾离去一样。但愿我们今天的怀缅,希望能够哀而不伤。

出生于香港普通劳工家庭的他, 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中学毕业后做过推销员等各种工作。17岁那年,黄家驹把邻居搬家时扔掉的木吉他捡了回来自学,结果越弹越着迷,之后还加入到一个地下乐队里,开始弹起节奏吉他。
前期的各种不顺利,队里的主音吉他手骂黄家驹弹得奇差无比,这次羞辱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他暗暗发誓要刻苦练习,有朝一日一定要弹得比那个人更出色。1983年,黄家驹组建了Beyond乐队,在队里担任主唱,以歌曲《大厦》宣布正式出道。
Beyond成立初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就连第一场演唱会都是家驹身兼数职,自掏腰包才办成。雪上加霜的是,乐队一些成员的离开,演唱会上观众的突然离席,让很多人一度以为这个不知名的小乐团可能面临解散。

残酷的,现实总会给你迎头泼下一盆冷水。本想到日本谋求发展的Beyond,发现娱乐圈的规则并没有什么差别,为了混出个模样,他们依然要不断上娱乐节目、拍广告、做访谈。单纯的做个简简单单的音乐人,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想。
年轻的家驹失落,无助,彷徨,却依旧背着吉他如背着一把宝剑,咬紧牙关,抱紧灵魂,走遍千里,高唱我歌。
在一次采访中,黄家驹说:“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点要先感动自己。音乐不是娱乐那么简单,是生命里面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都不可以没有音乐。”
时光不会辜负既努力又有才华的人。随后,第四张专辑一炮走红。有人说,家驹走了,Beyond的音乐也就没了灵魂。其实不然,在他走后的20多年里,Beyond早已成为香港摇滚乐,甚至中国摇滚乐的灵魂乐队。Beyond的歌里不止小情小爱,感时忧伤,而是关于大爱,或关于热血梦想,或关于家国情怀,这一切都有家驹的全身心投入与付出。

世间纵有千万曲,人间再无黄家驹。这句话似乎显得逼格有点过高,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但逝去24年,家驹依然是我们这些人最爱的歌手,他的许多歌曲依然是我们百听不厌的经典,他的精神与气质依然被我们赞颂和传扬,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只是,斯人已去,留下我等依旧怀念。
在中国汉字里,驹是指少壮的骏马,亦指少年英俊的人。正如黄家驹一样,如少年般的放荡不羁,却又自由自在,为音乐梦想努力的一个俊美少年,永远地定格在我们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