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困惑·思考·感悟
教育,学习,身为一个一直想做教育的人,越来越觉得这两件事颇为扯淡—当学习从一件本身能够带来愉悦的事情,变成了社会流动的阶梯,变成了人们之间相互攀比的工具,变成了实现自我满足感的来源,人们就对学习有了执念,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不纯了。学习本身难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或者说,只能带来一种有时效性的幸福感,人类这么活着还是太累。
那么问题来了 — 一心想做教育的我,看到了学习的这般漏洞,看到了其扯淡的本质,我却到底想要做什么呢?随着我越学越多,我越来越感受到,学也罢,不学也罢;知识掌握了也罢,不掌握也罢;没什么区别。幸福也罢,不幸福也罢,都是人生的体验。当我每次为了我臆想中的别人的不幸福而扼腕而叹时,我不是在为别人而感到不幸,我只是为了假想中同样处境下的自己感到不幸。却是我的修行还不够。佛不会有这样的感受;高兴便高兴,不高兴便不高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我一味执着于想要成佛,我便成不了佛。
同理,当我一味执着于想要做怎样怎样的教育,我也做不成教育。当我一味追求人生的意义,我还是陷在“有意义”和“没有意义”的二元对立关系之内。我还是太害怕失败。我还是太汲汲于建功立业。我还是太想当侠之大者。我还是太想向圣人看齐。我还是太想当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和从小被老师教育的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云云—- 别人都没当真,我傻乎乎当了真,却陷入了自己对自己的评判。一有评判,就有了框架的束缚。一旦有一点点做不到,还会有无尽的自省,伴随着深深的自责。在框架之内,我觉得我越来越向“圣人”靠近,心中还井底之蛙一样沾沾自喜,似乎自己比别人高明了一些。但是,回过头来猛然发现,人们之所以觉得一些人是“圣人”,不是因为“圣人”多厉害,而是因为剩下的人太痴愚了,全体人类都太渺小了。如果我只向“圣人”“大侠”看齐,每天的目标就是向“圣人”“大侠”看齐,“圣人”“大侠”心里肯定还会纳闷— “我也就一只小蚂蚁,没什么神奇的,你还学我,你还以学我作为你小半辈子的志向,无不无聊呀==”。仔细想来,我这一“忙着当圣人/大侠”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大学校园里理工科院系中,我所不屑加入的盲目拜学术大神的风气别无二致。
我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呢?无非就是,好奇的来地球玩一趟,四处看一看,得到一些体验,再回去。不需要救谁,不需要捞谁。自己倒是有一些功课,比如说,让自己别这么痴愚,别这么执着;修行的途中,顺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玩,岂不妙哉。所有的这一切,应该是信手拈来,手到擒来;如果天天拿着一个量表,算计着自己又智慧了两分,豁达了三分,帮五个人提升了幸福感,看似充实的生活充满成就感,却又是无时无刻不在有意栽花,花怎么能开呢?
原先的我,有一些人生小方向,像是溪流,磕磕绊绊,拖拖拉拉,盲目而不定,遇到一些挫折还会气喘吁吁,断流改道。随着视野的扩展,我渐渐成长为了江河,有了雄壮的志向,奔流涌动,深信并践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江河还是有方向的,还是有惊涛骇浪的。我却又突然悟出了,百川东入海。大海在江河的终点,它没有方向,它波澜不惊,它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却能承载大舟,容纳万物。呜呼,我要向大海学习,也不能执着于或者局限于向大海学习。我不是要战胜什么,克服什么,或是成为什么;大概就是乘着地球之舟在时间的河流中经历了一段,幸甚至哉。
那么问题来了 — 一心想做教育的我,看到了学习的这般漏洞,看到了其扯淡的本质,我却到底想要做什么呢?随着我越学越多,我越来越感受到,学也罢,不学也罢;知识掌握了也罢,不掌握也罢;没什么区别。幸福也罢,不幸福也罢,都是人生的体验。当我每次为了我臆想中的别人的不幸福而扼腕而叹时,我不是在为别人而感到不幸,我只是为了假想中同样处境下的自己感到不幸。却是我的修行还不够。佛不会有这样的感受;高兴便高兴,不高兴便不高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我一味执着于想要成佛,我便成不了佛。
同理,当我一味执着于想要做怎样怎样的教育,我也做不成教育。当我一味追求人生的意义,我还是陷在“有意义”和“没有意义”的二元对立关系之内。我还是太害怕失败。我还是太汲汲于建功立业。我还是太想当侠之大者。我还是太想向圣人看齐。我还是太想当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和从小被老师教育的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云云—- 别人都没当真,我傻乎乎当了真,却陷入了自己对自己的评判。一有评判,就有了框架的束缚。一旦有一点点做不到,还会有无尽的自省,伴随着深深的自责。在框架之内,我觉得我越来越向“圣人”靠近,心中还井底之蛙一样沾沾自喜,似乎自己比别人高明了一些。但是,回过头来猛然发现,人们之所以觉得一些人是“圣人”,不是因为“圣人”多厉害,而是因为剩下的人太痴愚了,全体人类都太渺小了。如果我只向“圣人”“大侠”看齐,每天的目标就是向“圣人”“大侠”看齐,“圣人”“大侠”心里肯定还会纳闷— “我也就一只小蚂蚁,没什么神奇的,你还学我,你还以学我作为你小半辈子的志向,无不无聊呀==”。仔细想来,我这一“忙着当圣人/大侠”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大学校园里理工科院系中,我所不屑加入的盲目拜学术大神的风气别无二致。
我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呢?无非就是,好奇的来地球玩一趟,四处看一看,得到一些体验,再回去。不需要救谁,不需要捞谁。自己倒是有一些功课,比如说,让自己别这么痴愚,别这么执着;修行的途中,顺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玩,岂不妙哉。所有的这一切,应该是信手拈来,手到擒来;如果天天拿着一个量表,算计着自己又智慧了两分,豁达了三分,帮五个人提升了幸福感,看似充实的生活充满成就感,却又是无时无刻不在有意栽花,花怎么能开呢?
原先的我,有一些人生小方向,像是溪流,磕磕绊绊,拖拖拉拉,盲目而不定,遇到一些挫折还会气喘吁吁,断流改道。随着视野的扩展,我渐渐成长为了江河,有了雄壮的志向,奔流涌动,深信并践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江河还是有方向的,还是有惊涛骇浪的。我却又突然悟出了,百川东入海。大海在江河的终点,它没有方向,它波澜不惊,它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却能承载大舟,容纳万物。呜呼,我要向大海学习,也不能执着于或者局限于向大海学习。我不是要战胜什么,克服什么,或是成为什么;大概就是乘着地球之舟在时间的河流中经历了一段,幸甚至哉。
-
Apr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1 16: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