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舞蹈文化见闻
从民俗舞到芭蕾
(突然旧版日记页面就没了…… 好不适应……)
相比邻国,格鲁吉亚的音乐和舞蹈文化算得上是非常original,很纯粹的高加索文化了,这个小国强的时候,russ好像还在吃土。不像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人口流动量太大,没什么固定的传统,也不像毛国把高加索文化融入到芭蕾太甚并强力对外输出,让芭蕾成为毛国舞蹈的代名词。
在芭蕾里经常会出现高加索民族舞元素作为桥段,在中文里好像被称作“性格舞”。
不过看了传统民族舞之后,就会领会到,如今的芭蕾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芭蕾会有那么多疯狂的腿部动作。
高加索很多民族很喜欢把鹰作为部落图腾,跳舞也要模仿天上的雄鹰,动不动就要一蹦三尺高


广泛分布于俄罗斯的列兹金民族舞蹈,讲究男似雄鹰,女似天鹅,同样可以应用于高加索大多数舞中。格鲁吉亚舞里比较正式的舞里,完全没有手拉手蹦蹦跳跳,甚至没有身体接触。女性舞者全部掂着脚漂移,如Kartuli,一种常用于婚宴的舞,表现男女新人相爱相敬。再如Simd,一般放在Kartuli前面的群体舞,也包含如今芭蕾群舞里令人惊叹的队列变换。(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666838/)

有趣的是,在高加索舞中,男性的足尖支撑动作非常常见,女性只有在少数男女混舞中意思意思。



后来看到有用真刀真盾表演的抢妹子舞Khevsuruli时,发现这种踮脚向前快速蹭着跳的动作,在战斗中非常实用:差一毫米就能砍到对方的时候,你只需轻盈地一颠,就能顺利收割人头。
包括男舞中各种腿部动作,比如自转+公转,跪地转成一个陀螺,一跃而起跪着落地,再用脚尖撑着立起来等等,也是考虑到天寒地冻,下半身血液循环不畅会废,多动动。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714902/)


大幅度玩腿可能是高纬度民族共通的娱乐。格鲁吉亚不那么天寒地冻的邻国阿塞拜疆,上图的毛帽子舞是国舞,但腿部运动幅度和频率完全不在一个境界里。

说到格鲁吉亚的传统文化推广,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文化部门非常扶持民族舞发展,以此进行文化输出,上油管一查,大大小小各种歌舞团,Georgian National Ballet Sukhishvili 国家舞团,Ensemble SEU,Ensemble Khorumi,Ensemble Merani等等,音乐也不尽相同,国家舞团近年来很多融入现代舞元素,有的团队会掺入传统汉子合唱,有的会把压轴的抢妹子舞改成打击儿童拐卖(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641293/),编舞编曲推陈出新,创新的心意令人非常感动。
总结一下就是,要想跳好芭蕾,就想象自己是只大鸟,每天飞过雪山之巅,大不了去蹬个山体会一个……

↑以上都是我瞎说的,其实我是搞肚皮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