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
准备进入七月的读书计划了,《经济学原理》貌似看上去是本高深莫测的书,但是细细品读还是卓有收获。今天读了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分为三个部分,个人做出决策,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以及整体经济的运行。
第一部分是由四个原理组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的关系,分为两种①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的取舍,“枪炮与黄油”,用在军事上面的钱就不能用于发展经济了②效率与平等,效率——蛋糕大小,平等,如何分蛋糕。富人个人所得税交的多,穷人交的少,决定了若要平等,则会伤及蛋糕本身大小(会使富人觉得付出的努力被国家剥夺)
原理二:成本是你想获得的或成就的东西而失去的东西。eg:上大学,读博而失去的工作的工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对现有计划进行微量调整的调整量。eg:读博三年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与额外收益的差值即为边际量。
原理四:刺激——反应。人们会对市场上的变化做出决定。eg:苹果涨价,多吃梨少吃苹果。
第二部分:人们的相互贸易由三个原理组成:
原理五:竞争带来互惠。eg:美国日本各种行业里的竞争没有导致两国经济崩溃,反而各取所求,经济增长。
原理六:市场经济,无形大手——价格。价格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己供应能力上下浮动来调节经济。比政府的计划经济更灵活,更普适。
原理七:政府可以利用政策干预经济。两种方式①促进效率②促进平等。在市场因为①外部性②市场势力的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会出台政策干预经济。eg:①大量排污的工厂得加强监督,责令整顿②反垄断
第三部分:整体经济的运行的三个原理:
原理八:生产水平决定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主要根本原因是因为国家生产水平下降。(这个告诉我们凡事得从自身找原因)
原理九:通货膨胀。钱生产的越多,物品需要用越多的钱来买。(钱不值钱)
原理十:通货膨胀低会增大失业率。生产的钱变少了,物品需求不变或变多(无固定性),由于价格粘性一时半会不会降太多或者不会降,导致产品销量变少,产品积压,生产产品的工人需求量变少,失业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