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的金融创新
从传统金融到新金融,金融的载体、业务模式、监管方式、信任体系、业务规则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引导着“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无论横向的跨界融合还是纵向的深化创新,新金融所表现出的业务模式更多样、个性更突出、结构更多元、业态更新颖、效率更髙。

1. “互联网为新金融带来了更多业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滲透、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闺家战略的布局,社会将进入“互联网+”驱动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产业将深度融合,且融合范围不仅包括金融行业,也将包括农业、文化行业、医疗在内的各种传统行业,将形成农业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金融等业态,从而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和更加丰富的渠道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需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并由此产生新的服务模式。

2. “互联网+”为新金融创造了场景化商业条件
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创新一般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体系相结合的业务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以服务为展示形式,更适合也更容易采取这种新的场景化的商业条件。金融产品一般为虚拟产品,并不需要通过实体的物流运输、保存等环节,从而不存在物流损耗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可以理解为传统金融机构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互联网金融应该在线上线下的结合过程中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价值提升。

3.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将加速新金融发展
据艾媒咨询《2015—2016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用户比值占全国人口的88%,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倾向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购物模式,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移动互联网金融不仅限于移动支付,更将成为用户首选的金融服务和财富增值渠道。以支付为核心的移动端应用都己经将理财作为提高用户黏性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保险业、证券业也都纷纷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拓展业务渠道,传统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银行的自我革命和创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内容来源:文章选自:《区块链:重塑新金融》
作者:赵增奎, 宋俊典, 庞引明, 张绍华, 主编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