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观后感
最近看了《围城》这部电视剧,只能说现在的观后感和年少时看书的体会是有很大不同的。
年少时大概最喜欢的是唐晓芙的那种恣意的烂漫的的爱恨情仇,特别喜欢她的那句:“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彼时我们只能接受最纯真的那个对方,他怎么可以在我之前有别的感情史或别的瑕疵呢。少女情怀,想法都那么天真相似,只能说too young too naive,所以感情经不起太大的起转承合。太年轻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然后又该怎样把握以及经营好这段关系,所以大都只能错过吧。
年少时自己也没能读出孙柔嘉为得到方鸿渐究竟用了怎样的心机,看到别人当时对她的评价毫无头绪。现在看看当时自己真的是涉世未深,竟有些怀念。走过了青春,才会明白一个女孩该有多喜欢一个男孩才会动用心思一步步靠近他。在别人看来是煞费苦心,心机girl,可是为了爱情,耍那么一点心机忽然又诚觉是可以原谅的。 毕竟,追求幸福比起忍受错过更需要勇气啊。
记忆中的方鸿渐就是文艺青年的感觉。可是现在看,这个人物像极了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让人失望。客观条件如原生家庭并不够好,然后本身也不够努力,得到一些机会,却也不知珍惜,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着。自尊心满格,受不了一点侮辱,可偏又实力不足,然后情商还为负。
除了这些,我突然发现他最缺的是一份目标感,他只是被动地被命运大潮裹挟着前进。他从未去争取过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随便地接受一份岳父银行里的工作,然后因受辱,随便地接受一份偏远地区的教师工作,随便地接受孙柔嘉,接受报社的工作,又因上级变动随便辞去报社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客观条件作出的反应。没有任何事情体现出他的个人意愿,甚至为了意愿作出的任何努力。即使在喜欢唐晓芙这件事上,也只是挣扎了一下下就放弃了。如果有了目标感,他的行为是否就会大不相同呢?比如目标是得到唐晓芙,是否会早早划清与苏文纨的界限,坚定的拒绝那个拥吻?比如目标是评上正教授,是否该处理好校领导的关系,而不是随意揭人家的短?
年少时大概最喜欢的是唐晓芙的那种恣意的烂漫的的爱恨情仇,特别喜欢她的那句:“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彼时我们只能接受最纯真的那个对方,他怎么可以在我之前有别的感情史或别的瑕疵呢。少女情怀,想法都那么天真相似,只能说too young too naive,所以感情经不起太大的起转承合。太年轻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然后又该怎样把握以及经营好这段关系,所以大都只能错过吧。
年少时自己也没能读出孙柔嘉为得到方鸿渐究竟用了怎样的心机,看到别人当时对她的评价毫无头绪。现在看看当时自己真的是涉世未深,竟有些怀念。走过了青春,才会明白一个女孩该有多喜欢一个男孩才会动用心思一步步靠近他。在别人看来是煞费苦心,心机girl,可是为了爱情,耍那么一点心机忽然又诚觉是可以原谅的。 毕竟,追求幸福比起忍受错过更需要勇气啊。
记忆中的方鸿渐就是文艺青年的感觉。可是现在看,这个人物像极了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让人失望。客观条件如原生家庭并不够好,然后本身也不够努力,得到一些机会,却也不知珍惜,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生活着。自尊心满格,受不了一点侮辱,可偏又实力不足,然后情商还为负。
除了这些,我突然发现他最缺的是一份目标感,他只是被动地被命运大潮裹挟着前进。他从未去争取过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随便地接受一份岳父银行里的工作,然后因受辱,随便地接受一份偏远地区的教师工作,随便地接受孙柔嘉,接受报社的工作,又因上级变动随便辞去报社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客观条件作出的反应。没有任何事情体现出他的个人意愿,甚至为了意愿作出的任何努力。即使在喜欢唐晓芙这件事上,也只是挣扎了一下下就放弃了。如果有了目标感,他的行为是否就会大不相同呢?比如目标是得到唐晓芙,是否会早早划清与苏文纨的界限,坚定的拒绝那个拥吻?比如目标是评上正教授,是否该处理好校领导的关系,而不是随意揭人家的短?
-
你几岁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9 13: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