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躲得开流氓,但是躲不开熟人
束州佃户邵仁我说:李氏,从娘家归来。黄昏时分,风雨大作,李氏躲进一座废庙。入夜,风雨虽然小了些,可是外面已经漆黑一片,无法赶路。就在这时,几个民工扛着锄头也进来避雨,李氏怕他们耍流氓,就跑到了庙后的破屋中。可惜身法不够快,被民工发现了身影,一路追过来,李氏情急之下,突发奇想,呜呜的学起鬼叫,继而墙内墙外呜呜声四起,仿佛对上了暗号,民工们大骇,退了回去。
到了半夜,雨住天晴,李氏蹑足潜踪的居然跑回了家,这事跟前两天说的李福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被鬼追赶,一个倒好像是来帮忙。如此说来,我们也可以认为李氏动机纯良,又是为了守护贞洁,所以才感动了鬼神。
故事完。

根据以往故事的经验,“客作”确实是个危险的群体,这些人以打短工为生,按日结算工资,居无定所,面目模糊,姓名不详,成伙出没,身体健壮,男女通吃,的确怎样提防这帮人都不算过分。
但是不可否认,这帮人也有妻儿老小,有可能微弱但绝不至于完全忽略的犯罪成本,他们其实只是熟人社会里的陌生人而已。
人类学家格鲁克曼说:“传统社会是简单社会,但关系复杂;现代社会是复杂社会,但关系简单。”
换句话说,没有安全感的人,过去尽量要避开陌生人,而现在则要多留神那些理论上的熟人,因为你们之间貌似熟悉,其实并没有什么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熟人社会正在分裂,但熟人文化没有,每一个因为爱好、品味、专业、师承而分裂出来的小团体依然会在瞬间变成你熟悉的样子——无论做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圈子、哥们、朋友——所有规则其实说的都是潜规则。
这是一场巨大的内耗,求人不成者,多半不是因为你求错了人,而是因为你没有价值;求人成功者,请放心,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好吃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2 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