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世界

1798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出版了第一部论述有关辨认颜色不同的专著《关于色彩视觉的离奇事实》,从此,这种现象开始正式进入科学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有一些人和其他人看到的世界色彩不一样。
人类分辨颜色的能力叫做色觉,我们的眼睛中存在着三种对不同光谱敏感的视锥细胞来识别不同颜色,从而形成了三色视觉。有一部分人的视锥细胞会因为基因遗传或者病变发生变化,三种锥细胞的敏感度下降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类型的色弱:对峰值波长534~555nm的绿色光辨识障碍的乙型色弱最多,其次是识别峰值波长564~580nm的红色光有障碍的甲型色弱,而识别峰值波长420~440nm蓝色光有困难的丙型色弱相对较少。当某类视锥细胞彻底缺失时,这部分人群就成为了只有二色视觉的色盲。失去两种锥细胞时就只剩下了单色视觉,三种锥形细胞全部缺失失去作用的全色盲极少,它的基因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上的平格拉普岛和彭培岛上。
因此,在很多人眼里,色盲或者色弱就是分不清颜色的一种病,甚至类似于一种视觉残疾。但实际上,也有一些色盲人群能看出来而正常人分辨不出的东西。你可以找一下医院用的色盲测试本,或是到网上下载一套最早的石原氏色盲测试盘。整套几十张色盘里其实只有几张是“只有正常人能读出来的图案",里面还包含了不少只有色盲能读出来的图案,或是正常人和色盲人群会读出不同图案的色盘。
举个例子来说,你可以用深绿、深棕和深红的散乱点做背景,而使用稍浅的绿色和棕色画出密码。对正常人来说,色调的差别更加明显,密码难以识别。而对红绿色盲来说,这部分干扰因素会被排除,因此他们能看到深浅色构成的明显密码。之后,你可以找一些网站或者自己写个程序,将你画出来的图案转换成色盲人群眼中的版本,看看你画出来的图到底有没有效果。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色盲人群过滤颜色的这种特性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看透动物的保护色。不过,这带来的进化优势是否能抵消色盲带来的进化劣势,例如对红肉生熟状态判断不准等,仍然是个未知数。
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20~20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380~78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我们对世界的全部认知依赖于这些与生俱来的感觉,其实不可轻信。但实际上,这些感受只探知了世界很小的一部分。而那些所谓正常人无法想象的部分,也是另一些人另一些生物所感受到的真实,他们当然并不盲,其实也不弱。
色盲又如何 配色突兀如妖魔 总比他们好

PS:本期漫画中的三幅图来源分别是:
http://www.archimedes-lab.org/colorblindnesstest.html
http://www1.appstate.edu/~kms/classes/psy3203/Topics/topics_Sumr10.html
http://www.cs.unm.edu/~aaron/creative/colorTest.htm
红绿感受有差异的读者可能能看出来(感觉最后一幅图还是比较困难的,好几个色弱的朋友只有一个能顺利看出来)
预告:关于色盲以及辨色能力(当然也包括你们关心的据说辨色能力超厉害的皮皮虾)的一些常见传闻,明天会以lagniappe的形式发出来,你也可以今天留言提问哦。
PSPS: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的漫画,欢迎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也欢迎关注公众号TILcomic~(扫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