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吃什么?
提起德国的饮食,多数人马上就会想到啤酒和香肠,因为历来就有这么一句话:“香肠配啤酒,是德国人周而复始的生活。”可见这两种东西最能代表德国人的基本饮食,德国也因此在世界上一直享有“啤酒王国”与“香肠王国”的美称。事实上,真正的德国饮食绝非只是啤酒和香肠那么简单,德国饮食中值得骄傲的东西还有许多。
那么,德国人平时都吃些什么?他们最喜欢的都是些什么样的饮食呢?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笼统地回答,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域和人群在饮食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从大多数德国人这个概念上来讲,还是可以对他们的日常饮食内容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的。
在德国,下面这些被誉为“国宝级食品”的,可以说是大多数德国人平时最常吃的东西,它们包括:香肠、火腿、肉排、面包、黄油、奶酪、土豆、酸菜、面条、 蛋糕,以及各种沙拉与浓汤。至干饮品方面,德国人日常饮用最多的是啤酒、葡 萄酒、咖啡与矿泉水,此外,还有牛奶和果汁等。
上述这些是德国人一年四季饮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德意志民族特色的饮食。虽然在德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饮食品种,但基本都属于与上述这些食品相搭配的食物或其中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围绕上述这些饮食而衍生出来的食品种类。虽然德国人的饮食结构相对简单,然而他们却把这些东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让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德国人的饮食结构与农牧业所能提供的食物出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牧业的出产,很大程度上受制干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还有该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等因素。
地处中欧的德国,耕地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一半,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耕种过的“熟地”。另有1/3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由于森林茂密,德国极少有风、水、旱等灾害。一年四季雨量充足,且降雨多在作物的生长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德国的森林对干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德国发展农牧业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德国各地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到处水草丰茂,绿茵遍野。众多的山区林地,是畜牧业重要的放养地。尤其是雨水充足的北部海岸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北侧的山麓地带,特別适宜于种植牧草,发展畜牧 业,大片的牧场中奶牛成群。
畜牧业在整个德国的农牧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畜牧业。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和奶类占到全国农牧业产品的80%,而谷物粮食等种植业只占20%。德国的畜牧业主要是养猪、牛和家禽。
德国本土的农产品主要有麦类、甜菜、土豆、水果、蔬菜等。当年土豆引入德国后,从18世纪起,成了德国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德国人因地制宜,在肥沃的黃土地上种植小麦、大麦、甜菜,在沙地上种土豆,在气候温和的南部和西南部种植啤酒花、烟草、葡萄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由于德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北,气候不像南欧地中海沿岸国家那样温暖,所以本土出产的蔬菜和水果品种相对较少。当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的时候,归德意志人路易的东法兰克王国,与其他两个王国(法兰西和意大利)相比,在地理上确实略逊一筹,气候相对较冷。加上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把整个地区分隔成无数的碎块,大量的沼泽水网,造成南北交通的不便。但自从德意志人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以后,通过世代人的努力,通过长期来对中欧土地、河网的改造,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德国本土出产的蔬菜和德国人一样,结实粗壮,大都是经得住严冬考验的敦实蔬菜。除了土豆,主要有包心、菜、胡萝卜、洋葱、花菜、大头菜、黃瓜、西红柿、 青椒等。水果则以苹果、梨、葡萄、草莓、樱桃、李子等为主。其中苹果是吃得最多的水果;草莓的品种很多,除了红草莓外,还有黑莓、蓝莓、罗甘莓等,一些野莓被用来制成果酱和调味浇汁;德国梨的颜色鲜黄带红,且多汁;李子也不少;而樱桃则是普遍出产的水果。

德国的渔业因地域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临河湖地区,鱼类和水产品较多,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德国人坚持农、林、牧、渔业并重,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德国的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相当髙,一些重要的农畜产品,如麦类和牛肉等, 都已远远地供过干求。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还需要4个农民来供养1个非农业消费者,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个农民就已经能供养4个消费者了。今天,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每100个劳动力中只有4个人在务农,生产效率相当高。两德统一前,前东德150公顷的土地,才能达到西德50公顷土地的收入水平。两德统一以后,这种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虽然德国有发展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但在种植业方面,适合本土种植的农产品种类毕竟有限,尤其是蔬菜品种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50%以上需依赖进口。由于新鲜蔬菜保存期有限,所以进口的新鲜蔬菜多半来自邻近的欧洲国家,尤其是一些精细蔬菜,多从邻近的荷兰等欧洲国家进口。欧洲的园艺业历来就很发达,尤其是荷兰的园圃大棚,无论是蔬菜生产还是鲜花生产,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当代的欧洲国家,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相互依赖程度较强。加上欧洲国家间交通往来方便,许多农产品并非只供应本国的市场,而且欧洲国家都是农牧结合,集约化水平高,且农业又都是次要生产部门。
德国每年进口的蔬菜,按数量多少排列分别为:西红柿、黃瓜、洋葱、青椒、胡萝卜、包心菜和生菜,还有花菜、菌类菇、芦笋、莴苣、四季豆、美洲番瓜、大葱、髙丽菜、大头菜和小红萝卜等,这些蔬菜在德国人日常饮食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国人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蔬菜是包心菜、胡萝卜和洋葱,此外就是西红柿、生菜、 花菜、大葱、黃瓜和青椒等,而芦笋则是他们最喜欢的时令精细蔬菜的代表。

水果的情况也与蔬菜类似,由干本国水果生产量及种类皆少,所以必须大量依靠进口。德国每年进口的水果中,数量最多的是香蕉、苹果、柑橘、西瓜、优质葡萄、草莓、油桃、梨和柠檬等,此外,猕猴桃、樱桃、李子以及一些坚果在德国也很受欢迎。
德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农产品输入大国,市场上还有许多食品,如奶酪、葡萄酒等都来自于国外,尤其是邻近的欧洲国家;但另一方面,德国又是农产品,尤其是某些食品饮料的输出大国。每年出口的产品中食品是重要的一项,比如啤酒。德国人历来将出产的大麦用于生产啤酒,而西南部的葡萄种植区则生产大量优质的白葡萄酒。
德国生产的奶制品很多,加上小水果又多,所以蛋糕和甜点历来非常有名。尤其是蛋糕,属于非常特殊的甜点,因为它主要是德国人在下午咖啡茶点时间里食用的一种美食,是午后咖啡的主要伴侣。德国有许多在世界上都叫得响的名牌咖啡,还有特别多的天然矿泉水,德国的牛奶更是滴滴香浓,各种各样的果汁有本土产的,也有进口的……总之,农牧业与进出口贸易,同样为德国人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除了饮食内容和饮食供给外,饮食文化还包括饮食烹饪、饮食习惯、饮食习俗、 饮食礼仪、饮食情趣以及饮食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就连宗教节日与传统的民间节庆,以及领先的食品加工业、发达的贸易博览经济甚至境内一条条受欢迎的“黄金旅游线”,也都与德国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总体看来,德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而且数量相对偏多;二是饮食烹饪以简单方便、营养健康为主;三是整个饮食过程更侧重干对文化的关注;四是各地的饮食与饮食文化呈现较大差异性;五是当代德国受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较大。
此外,酒文化与咖啡馆文化也是德国饮食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上述这些特点的形成,可以从德意志民族独特的历史、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传统文化形成的渊源中找到原因。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对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影响,日耳曼本土文化与德意志贵族文化的影响,德国历史上多次的战争与占领的影响以及发达的食品工业、外来移民、对外开放融合的国情,所有这些形成了今天德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
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之后,当代德国饮食文化正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渊源,理清发展脉络,推断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来真正理解一个民族,在今天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些植根于德意志民族性格特征中的饮食文化的精华,只有当你亲自“品尝”一番, 你才会真正体会其中的深意。
内容来源:文章选自:《餐桌上的德意志——饮食文化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
作者:蔡玳燕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