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营参考
1、 人总有适应的过程,几天下来我发现自己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被师父时而幽默时而认真的讲课方式所吸引,我想许多营员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也渐渐开始思考师父所讲的内容,让我惊讶的是许多诸如生命起源之类早已被世人所接受的真理从佛教角度去思考也是如此贴切。于是在惊讶之余,也暗暗赞叹起佛教的渊源文化。
另外,《朱子治家格言》、《普门品》是我们学习诵读最多的两本书。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古人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比的。而我们现在的世人却以鄙弃的目光来看待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确实可笑至极。几天的学习,我学到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获可谓颇丰。这里也有很多活动,像大出坡、传灯晚会、放生以及最后的联欢会….在我们嬉笑打闹的同时也留下了种种美好的回忆。
2、《生命无限》、《孔子传》、《文教展》、《文教座谈》
清晨的寺院,在薄雾之下,更显庄严静穆。参天古木上鸟雀自在嬉闹,唧唧啾啾地说着、唱着。也有一些并不怕生的鸟儿,飞下树来,在石阶上觅食、逗留。
我们沿着长廊排成一列列长队,等待进入殿堂。一队队僧人、法师做完早课,从我们身边鱼贯而过,众学员向法师合十、叩首,颂“南无阿弥陀佛”,我仍然觉得有些难为情,只是含笑。进入大雄宝殿,只见众菩萨左右分列,我抬眼,看到慈眉善眼的自在观世音端坐莲台,突然的眼眶湿润了。那是一种力量,在感召着我。
我在随着众人诵读经文时,感觉自己有些像小和尚念经似的。一半在佛这里,一半在尘世间。我睁开眼,闭上眼,眼前仍是出现我所深深牵挂的人、事。在难取难舍之间,如何取舍?
吃早斋也要感恩,也要为众佛、众法、众僧、众生祈祷。
生生死死,我们在此间徘徊。而世间众生灵,却在人类各种欲念的驱使下丧生,人类生命的一部分也在血腥屠杀中死去了。为了减轻众生罪孽,我们为面临厄运的生灵举行放生仪式。这些有幸重获新生的生灵,也托寄着我们追求自由,爱心、慈悲的心愿。我们负重累累的心是否也该放飞,让它自在飞翔?
3、 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时,义工们已悄然起床,为我们准备早斋。一千多人的斋食,他们得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呀。我们在用斋时,义工们笑容可掬地巡行,殷殷地询问,为我们添茶续水,我们用完斋,义工们又笑容满面地立于道边,向我们致礼致谢。这里有那么多的活菩萨。那些义工菩萨,有的往返数万里,旅费四五千,就为了来这里做五天大寮的义工――为学员们洗五天的碗。有的是身家亿万、举足轻重的成功人士,他们开着奔驰、宝马来这里,蹲下身体,放下身份,为学员们洗碗。一千多的学员,每餐一千多的碗筷、盘碟,他们得付出多少劳动啊!可是义工们仍洗得乐在其中,他们脸上的笑是真诚的,欢欣的。一位来自贵州的义工姐姐说:我们能来这里,是蒙佛的恩惠。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名刹,方丈太慈悲了,使我们有缘相聚于此。你们看这洗碗的水。它的功德是可以洗去碗的污垢,而法的功德是可以洗去我们心灵的污垢。是啊,忙碌功利的世俗生活,功名利禄的争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倾轧、设防,使我们的心灵我们蒙垢、继而伤痕累累。我们在万丈红尘中迷失了自己。我们得到了很多,却一点也不快乐。
其实,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呀。我们走出五观堂,义工们又不辞辛劳地忙着收拾碗筷,准备下一顿的斋饭了。从他们疲惫但真诚、平知的笑容里,从他们忙碌的脚步里,我们看到佛的慈悲,菩萨在人间,在我们身边。我在想:我们的一衣一粟,是多少人在供养我们?我有什么样的德能,能受此的恩惠?我们应怀着怎样的感恩之心面对世间万事万物呢?义工们无私的菩萨心肠告诉我菩提树的含义:不为自己求安,但为他人得利。
4、 一会儿,几个今天要皈依佛门的师姐也悄悄地起床了。虽然心里有按捺不住的向往,但仍是有些忐忑,有些不踏实。我很清楚自己是个意志软弱的人,我寻到这里来,本是想要获得一些力量,而不是给自己套上一些枷锁。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确实没信心。我担心自己不小心犯了戒,那不但是对佛的不敬,也怕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业障。一位深圳来的师兄也这样说:我想皈依,又有些害怕。我们是了解了佛门的戒律才决定皈依的,以后如果我们不小心犯了戒,岂不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说得有几个正拿不定主意的师姐打了退堂鼓。但我想:正是由于自己的游移不定,才更需要一种约束,一种力量来牵引。于是,我最终决定皈依佛门。
5、 这五天的日子,用贤书法师(《半路出家》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让大家来过五天和尚的日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一下寺院生活。当五天结束后,我发现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和尚的生活,更多的是认知上的冲击,发现很多以前学到的东西都在佛法中找到了根源。
曾几何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无法理解这些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博士们为什么会选择出家,他们研究纳米技术研究物理研究的都是高精深的技术,他们比大多数人智商要高,他们不愚昧可为什么如此年轻就出家?为什么会选择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佛法?他们是不是也有对凡尘俗世的终极逃避呢?这些疑问一直在我头脑中盘旋。
而当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到他们时,听这些学霸高僧用乐观的态度、生动幽默的语言,理性的思维讲他们自己和佛法的结缘,也讲那些我所无法理解的大千世界时,唯物主义的我以为自己是抵触抗拒的,事实却是深深被吸引的,用现在话说分分钟被圈粉,也彻底明白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人会被龙泉寺吸引。
禅修营结束后,我在一张白纸上写写画画,回想这五天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和词汇,在写下满满一篇纸后,我用红笔圈下了这几个词:圆融、观功念恩、觉察力、止语、笃定、修心。
6、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除了针对大专院校学生的佛教夏令营,也有专门招收年龄较小营员的。已经举办4届的深圳弘法寺少儿国学夏令营,主要招收9至13岁左右的小朋友,福建南安雪峰寺雪峰真觉禅修营(青少年班)则招收15至20岁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这类夏令营大都以“国学”为主题,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以“童蒙养正”为目的,力图让营员们学习“知礼、感恩、惜福、孝亲、尊师”等理念,养成好习惯,培养好的人格。这类夏令营还根据性别不同来组织管理,如福建福州象峰崇福寺,因为是女众寺院(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故其举办的“菩提苗体验营”只招收10岁以上的女生。
宗教的神秘感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运水搬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无不是禅”,生活不完全都是禅,但生活中确有禅机。佛教夏令营并非是要青少年信教、出家,而是在有规矩的生活中、在一举一动中体会佛理,在修持、学习、听课、旅游、朝圣等丰富的夏令营活动中,领略博大精深的佛教传统文化及其人文魅力,进而学会一些平静心态、降低压力、去除烦恼的禅修方法,在佛法中得到一点受用。可以说,在炎炎夏日中,佛教夏令营带来了一丝清凉。
7、
“心中装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啊,
心中装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啊,
心中装不下净土是没有福报啊。”
在净土之光朗诵会上,大家朗诵了这样一段话。是啊,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知见颠倒狭隘的时代,慢慢地,新一代的人比我们有福报。世界运转的本来面目是无法掩盖和忽视的,我们的视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和人生。
东林寺的法师们慈悲,不遗余力地向世间播撒佛陀遗教的种子,七天时间,大安法师五次出席,向大家宣说开示,令我们受益匪浅,领悟良多。在对待营员的起居安排上,让我们住的是条件最好的楼,过堂用餐给我们专用第一堂,其他的居士、信众只能过第二堂,香光讲堂成了我们的七天专用……如此等等,我们怎么能不反躬自省,自己何德何福享此优待。感恩一切为了能让我们亲近三宝,沐浴佛恩而奉献的菩萨。
8、 续智法师说:“禅修之所以对普通人也有很大吸引力,是因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很多的烦恼、压力和情绪,没有办法也不知道该怎么释放,禅修可以让你看清楚自己的心。短期地修,情绪、烦恼和压力都会减少一些,进一步修,则会更清楚情绪能量的运作,重新回到生活中,整个人就不一样了。
9、 来到禅寺前坪,下车,发现除了安静,并无其他感觉。活动全由义工组织,义工都是往期营员,自愿上山。简单集结之后,来到分配好的房间。里面设施简单,但干净整洁,墙角有各式拖鞋,但摆放整齐。床是通铺,我们5人同睡,这让我心中稍紧,其他同修也都感觉不适,有师兄直接表达“晕,我不习惯跟陌生人同睡啊,尤其是男的!”我心想,放下吧,也许这“放下”便是“禅意人生”的开始。
接下来穿营服,营长特别强调,这是让大家放下身份,安住当下。有人说没见到这几天的行程安排,问起这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不要太执意,人生本是多变不定的,应该放下妄念,关注此刻。是的,放下对过去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焦虑,这是我平时强调的,今天在此实境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晚上是佛门礼仪学习,学到拜佛,明白其中的意义绝非平时认为的那般狭隘。讲这一课时,法师特别讲到现代人敬畏之心缺失,导致人心浮动,世态不稳,我比较认同。当自己全身贴地、跪拜佛前,我感觉到更彻底的放下,而这放下是安心的。
10、 早餐过后,由宗显法师授课,一上午时间,约一个小时下课休息一次。老师讲得非常好。这是我此行的重点,不过我不打算在这里描述过多他上课的内容。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学习时,听过很专家教授的课,自己也看过很多专业方面的书,但宗显法师讲的内容浅显易懂,有一种特别的感召。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佛学2000多年的传承,已是十分深厚精严;
二是法师自身是所讲内容的严格践行者,所以他所传递出来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都统一协调,他是真正在用整个身心讲课,比如,我观察到他进门时有一个细小的动作:他弯腰摆正门口没有摆放好的两双鞋,这跟他的强调的“要好好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摆放物品时要摆放整齐”是相符的;
三是法师发自内心地尊重人、相信人,所以听他讲课是温暖的。这跟有些专家教授、“成功学”大师们讲课有很大的不同,那些老师讲课会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大师践行佛法,不这么认为。我记得他说释迦牟尼开悟成佛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征得。若离妄想执着,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即得现前。”他们相信大众自有智慧。
这句话也再次提醒我要放下,放下才能让智慧显现。
11、 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时五观”,即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提醒与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12、 她列举了北海禅院禅修营的多个“唯一”:唯一在大帐篷中禅修的禅修营;唯一以“教启中观、行归法眼”为宗风的禅修营;唯一在开营式上将三宝歌做成微电影播放的禅修营;唯一于蓝天白云下在铺满鲜花的草地上经行的禅修营;唯一披着斗篷戴着斗笠在青海湖水边禅观的禅修营;她说:“我对自己和大家有个期许,就是希望能够在七天之内道业增长、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13、 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每次打坐时内心觉知的每一个感觉都历历在目,让人不自觉会去反醒,去忏悔,哭泣声时常会在寂静的打坐中出现,是不是内心又触动到了什么呢?只有你来亲身经历过才会体会那种感觉,不可言说也。
.晚上有三个课程:第一:禅音禅乐——学唱一首歌;
第二:“发露忏悔”,就是洗心忏悔,点着一盏烛灯,配着音乐,由老师带领,引导词写得非常好,主要是对父母、对自己的忏悔,气氛很不错,好多人痛哭流涕。然后会发下一张考卷,都要填,把自己的一些忏悔写下来。
第三:“传灯法会”,这是一个很庄严的祈福仪式,全众参与,有颂专门的祈福经文,然后人手一灯,绕行。最后,将先前写下的忏悔焚烧于佛前
14. 修营仅是第二年举办,这是第三届,却已经操持有度,忙而不乱。开营前,辅导员在微信上成立小组,先请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并写下希望通过此次禅修营获得的收获,并群发邮件附学员手册。手册制作精美,封面是一片精心设计的树叶,脉络细琐,禅意十足,手册介绍了禅修营的缘起和用心,前两届的主题是“清空心灵,重归一体”和“科技为善”,今年的这期是“心的转型”,此外还有对一些佛教用语的解释“三宝”、“缘念”、“回向”、“随喜”……初看时完全记不住,却是在两天的实践中被无数次重复的重要语汇。
15、
解决目前困惑、脱离困境,走向新的局面
体验静心味道、品尝芬芳,活出鲜活品质
深入生命本质、实修禅定,行智慧的人生
16、
-
如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24 1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