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物113:鹰:做人当自强,做鸟别当鹰
“老鹰抓小鸡”游戏在今天的都市仍然能看到,而它的来源有浓郁的农耕气息。
小时候我在乡下玩耍,曾听见远方的村妇忽然暴喊:“哦——哧!哦——哧!哦——哧!”抬头望天,有一个矫健的小黑影,正悠悠盘旋。男人们如果恰好手头有响器,也会急速敲打。因为这只盘旋的老鹰,会随时俯冲下来,不但抓鸡,还有鸭、鹅、兔子等等。
这个景象非常古老。并非指它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而是指它在我先祖的记忆中。时光流逝千万年,只要人们视鸡鸭鹅为私有财产,就一定会对鹰保持高度警惕。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诗经•国风•大雅•大明》)
姜子牙部队的猎猎军旗,如雄鹰般高高飘扬。《大明》中歌颂的尚父,正是吕望、姜子牙,西周上将,并非传说中在河边垂钓的白发老翁。这位开国元勋在青壮年时代,一定战无不胜锐不可挡,恰似雄鹰逐物,一展翅海阔天空,一击爪大局已定。
鹰很早就被神化了,是地球上不同角落很多民族的共同图腾。它的迅猛与凶狠,非常符合先民对英雄与暴力的崇拜。在权力的起源上,人与虎狼的意识也许区别不大,至今还有这种思维的影子。
但前些年我看到一则网文,毁了鹰的伟岸形象。说的是一位女学者,从石景山接到一只红隼,第三天就死亡了。因为这只鹰类被人抓住非法饲养,尽管待遇丰厚,却导致体内许多器官病变,看起来惨不忍睹。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它是鹰!
白居易在《放鹰》中描绘——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
——显然,这是一只被驯养的猎鹰。可以说,所有的猎鹰都是死里逃生之后,才能与人暂时共存的。它们的野性根本不允许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去适应人类,而剩下的百分之十即便能陪人打猎,通常也活不久,仅仅“脚垫病”一项,就能在短期内置其于死地。此病号称猛禽癌症,恰恰是鹰无法自由活动导致。
有内行人对此评价说,“即使鹰心灵服从了奴役,身体仍然是诚实的”。
鹰击长空不仅是一种诗意,也是一种人类无法在飞机、飞船上体验的生活方式。并且它呈现的空气动力学,比飞机、飞船更自然、更完美。当鹰被人拘束以后,“空气”还在,“动力学”则随着它的肉体,支离破碎。所以,任何一首歌颂猎鹰的诗,都基于不了解黑暗的背景。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唐代诗人崔铉《咏架上鹰》,让人眼前一亮,好像这只鹰终于获得解放,从此恢复自由身。其实不然,它在与人生活的那段时间里,身体里的很多关于鹰的元素,已经遭受破坏,再也不是曾经的它了,所谓自由,不会太久。
我国常见的三种鹰:苍鹰、雀鹰和赤腹鹰,都被列入法律保护范围。有一次我独自驱车在浙江山区游荡,看见高速公路前方的天空有一只鹰翱翔,很可能就是赤腹鹰。这种景象已不多见于平原、丘陵地带,因为鹰的生活安全很多年得不到保障,英雄气短了。
李苦禅先生擅长绘鹰,眼是方形,嘴像利斧,被赞为“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但这是综合鹰、鹫、雕三种猛禽特点而显现的精神层面的“鹰”。其实通常所言的鹰,比起鹫和雕来,还不够大和壮。鹫的发型不敢恭维,喜欢吃腐肉。西藏天葬场可以看到它们,据说是神派来的。雕与鹫一样粗壮,但相貌相对英俊。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土匪头子外号“座山雕”,就是取了它威风凛凛的飒爽英姿。
虽然它们都是猛禽,却与老虎、狮子等猛兽一样,落魄而凋零。台湾的灰面鵟鹰原本繁荣,因为外国人大量收购它做标本,一度每年被捕两万只,现在已经成了稀有鸟类。
想想千万年前,地球上许多民族的老祖先们对鹰的图腾崇拜,竟然对应了今天这个凄惨景象,实在不吉祥。做人当自强,但做鸟千万别当鹰。
小时候我在乡下玩耍,曾听见远方的村妇忽然暴喊:“哦——哧!哦——哧!哦——哧!”抬头望天,有一个矫健的小黑影,正悠悠盘旋。男人们如果恰好手头有响器,也会急速敲打。因为这只盘旋的老鹰,会随时俯冲下来,不但抓鸡,还有鸭、鹅、兔子等等。
这个景象非常古老。并非指它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而是指它在我先祖的记忆中。时光流逝千万年,只要人们视鸡鸭鹅为私有财产,就一定会对鹰保持高度警惕。
![]() |
pixabay美图 |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诗经•国风•大雅•大明》)
姜子牙部队的猎猎军旗,如雄鹰般高高飘扬。《大明》中歌颂的尚父,正是吕望、姜子牙,西周上将,并非传说中在河边垂钓的白发老翁。这位开国元勋在青壮年时代,一定战无不胜锐不可挡,恰似雄鹰逐物,一展翅海阔天空,一击爪大局已定。
![]() |
pixabay美图 |
鹰很早就被神化了,是地球上不同角落很多民族的共同图腾。它的迅猛与凶狠,非常符合先民对英雄与暴力的崇拜。在权力的起源上,人与虎狼的意识也许区别不大,至今还有这种思维的影子。
但前些年我看到一则网文,毁了鹰的伟岸形象。说的是一位女学者,从石景山接到一只红隼,第三天就死亡了。因为这只鹰类被人抓住非法饲养,尽管待遇丰厚,却导致体内许多器官病变,看起来惨不忍睹。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为它是鹰!
白居易在《放鹰》中描绘——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
![]() |
pixabay美图 |
——显然,这是一只被驯养的猎鹰。可以说,所有的猎鹰都是死里逃生之后,才能与人暂时共存的。它们的野性根本不允许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去适应人类,而剩下的百分之十即便能陪人打猎,通常也活不久,仅仅“脚垫病”一项,就能在短期内置其于死地。此病号称猛禽癌症,恰恰是鹰无法自由活动导致。
有内行人对此评价说,“即使鹰心灵服从了奴役,身体仍然是诚实的”。
鹰击长空不仅是一种诗意,也是一种人类无法在飞机、飞船上体验的生活方式。并且它呈现的空气动力学,比飞机、飞船更自然、更完美。当鹰被人拘束以后,“空气”还在,“动力学”则随着它的肉体,支离破碎。所以,任何一首歌颂猎鹰的诗,都基于不了解黑暗的背景。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 |
pixabay美图 |
唐代诗人崔铉《咏架上鹰》,让人眼前一亮,好像这只鹰终于获得解放,从此恢复自由身。其实不然,它在与人生活的那段时间里,身体里的很多关于鹰的元素,已经遭受破坏,再也不是曾经的它了,所谓自由,不会太久。
我国常见的三种鹰:苍鹰、雀鹰和赤腹鹰,都被列入法律保护范围。有一次我独自驱车在浙江山区游荡,看见高速公路前方的天空有一只鹰翱翔,很可能就是赤腹鹰。这种景象已不多见于平原、丘陵地带,因为鹰的生活安全很多年得不到保障,英雄气短了。
![]() |
pixabay美图 |
李苦禅先生擅长绘鹰,眼是方形,嘴像利斧,被赞为“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但这是综合鹰、鹫、雕三种猛禽特点而显现的精神层面的“鹰”。其实通常所言的鹰,比起鹫和雕来,还不够大和壮。鹫的发型不敢恭维,喜欢吃腐肉。西藏天葬场可以看到它们,据说是神派来的。雕与鹫一样粗壮,但相貌相对英俊。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土匪头子外号“座山雕”,就是取了它威风凛凛的飒爽英姿。
虽然它们都是猛禽,却与老虎、狮子等猛兽一样,落魄而凋零。台湾的灰面鵟鹰原本繁荣,因为外国人大量收购它做标本,一度每年被捕两万只,现在已经成了稀有鸟类。
想想千万年前,地球上许多民族的老祖先们对鹰的图腾崇拜,竟然对应了今天这个凄惨景象,实在不吉祥。做人当自强,但做鸟千万别当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