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食记
查看话题 >心心念的食物 多半是藏于市井的
1
夏天热得不想煮饭,也没什么胃口吃饭。
一周最盼望的日子,大概就是周天傍晚去家附近的市场买饼吃。
卖饼的最早是一对夫妻,后来老板可能宠爱他的女人,请了个小工帮忙。这一开就是好多年,从我读高中到大学,到毕业。
老板的摊子是分早晚的,上午出来卖一趟,下午出来卖一趟。顾客基本都是熟客,像我一样,一买很多年。
吃了这么多年都不会腻,和网红店相比,更多的是实力说话,褪去新鲜,大家爱的还是那份复制不来的味道。
老板待人也很和善,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习惯会问一句,小妹,这回要几个。
偶尔一个月没来,他就会说一句,好久没来了。
也许,就是这样一句两句看似随口的话语,却培养了食客最稳定的忠诚度。
2
记得读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卖饭团的夫妻,特别是夏天,晚餐不想吃饭,我就会去买上一个来饱腹。
有时我甚至会觉得看他们做饭团是一件享受的事儿,米饭舀进碗里,按照顾客的口味添加花生米、酸菜、火腿、油条等等,再加上米饭。
好似简单,利索起来想必也要常年的功夫。
去的次数多了,阿姨就记得我想要的口味,在迈向小摊的一瞬间,阿姨就会笑着说,这回又是要酸菜不要油条?
毕业之后,我就没有回过学校。而这一年,城市开始流行起有店面的连锁饭团店,但我依旧还是喜欢阿姨的饭团。
尽管没有店里的标准化工序,却有属于别人替换不来的独一无二。
3
我一直羡慕这些靠着手艺吃饭的人们,仅依靠着食客们的口耳相传,就已经足够累积一大帮的粉丝。
而我们,如果失业了,都害怕没个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记得有一回公司效益不太好,同事梧桐家恰好是开小吃店的,她就说了一句,如果没退路,就回家里帮忙好了。
芒果随口来了一句,有家族企业的就是好,看看我们,就要流落街头了。
只是,说是这么说,但开小吃店,哪有那么容易。
梧桐说她其实挺佩服她父母的,以前也是在别人店里帮忙,后来才有了自己的店面。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却也是努力而来的。
她父母常常为了多赚点钱,也为了让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有夜宵吃,有时甚至会营业到凌晨两三点。
周边一些店面,甚至出现过喝酒闹事儿的,加上常年的操劳,她父母还落下了身体上的一些毛病,却没有时间去看。
梧桐其实老心疼了,但现在自己的财力却远不足以说服父母回家享福去。
4
梧桐的话让我想起了常去的一家小吃店,卖一些面食、套餐米饭之类的。
老板年龄不大,孩子大概上小学一二年级,除了厨房里的人,店里上上下下都是她一个人打理。
点餐、送餐到桌、收银、找零、一切都被她安排得井然有序。
记得有回在店里用餐,一个乞讨的人进店,老板小声告诫他不要打扰店里做生意,但乞讨的人并不是来乞讨的,只是想点一碗面。
老板犹豫了一下,给他煮了一碗面,看着的时候,觉得老板人挺好的。毕竟,很多店是不会接纳一个乞讨的人进店吃饭的。
但老板特意嘱咐他吃完了就走,毕竟她也不想让乞讨的人影响了生意,也影响了别的食客。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儿,让我觉得开店的生存法则永远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就像梧桐说的一样,哪有那么容易。
最后,想起《深夜食堂》要开播了,可能我会去看看那些故事,就像黄磊在微博上写的:
“这就是个做家常菜的小馆子,也没什么装修,藏在城市的角落里,不过倒是个过生活的地方。”
夏天热得不想煮饭,也没什么胃口吃饭。
一周最盼望的日子,大概就是周天傍晚去家附近的市场买饼吃。
卖饼的最早是一对夫妻,后来老板可能宠爱他的女人,请了个小工帮忙。这一开就是好多年,从我读高中到大学,到毕业。
老板的摊子是分早晚的,上午出来卖一趟,下午出来卖一趟。顾客基本都是熟客,像我一样,一买很多年。
吃了这么多年都不会腻,和网红店相比,更多的是实力说话,褪去新鲜,大家爱的还是那份复制不来的味道。
老板待人也很和善,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习惯会问一句,小妹,这回要几个。
偶尔一个月没来,他就会说一句,好久没来了。
也许,就是这样一句两句看似随口的话语,却培养了食客最稳定的忠诚度。
2
记得读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卖饭团的夫妻,特别是夏天,晚餐不想吃饭,我就会去买上一个来饱腹。
有时我甚至会觉得看他们做饭团是一件享受的事儿,米饭舀进碗里,按照顾客的口味添加花生米、酸菜、火腿、油条等等,再加上米饭。
好似简单,利索起来想必也要常年的功夫。
去的次数多了,阿姨就记得我想要的口味,在迈向小摊的一瞬间,阿姨就会笑着说,这回又是要酸菜不要油条?
毕业之后,我就没有回过学校。而这一年,城市开始流行起有店面的连锁饭团店,但我依旧还是喜欢阿姨的饭团。
尽管没有店里的标准化工序,却有属于别人替换不来的独一无二。
3
我一直羡慕这些靠着手艺吃饭的人们,仅依靠着食客们的口耳相传,就已经足够累积一大帮的粉丝。
而我们,如果失业了,都害怕没个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记得有一回公司效益不太好,同事梧桐家恰好是开小吃店的,她就说了一句,如果没退路,就回家里帮忙好了。
芒果随口来了一句,有家族企业的就是好,看看我们,就要流落街头了。
只是,说是这么说,但开小吃店,哪有那么容易。
梧桐说她其实挺佩服她父母的,以前也是在别人店里帮忙,后来才有了自己的店面。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却也是努力而来的。
她父母常常为了多赚点钱,也为了让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有夜宵吃,有时甚至会营业到凌晨两三点。
周边一些店面,甚至出现过喝酒闹事儿的,加上常年的操劳,她父母还落下了身体上的一些毛病,却没有时间去看。
梧桐其实老心疼了,但现在自己的财力却远不足以说服父母回家享福去。
4
梧桐的话让我想起了常去的一家小吃店,卖一些面食、套餐米饭之类的。
老板年龄不大,孩子大概上小学一二年级,除了厨房里的人,店里上上下下都是她一个人打理。
点餐、送餐到桌、收银、找零、一切都被她安排得井然有序。
记得有回在店里用餐,一个乞讨的人进店,老板小声告诫他不要打扰店里做生意,但乞讨的人并不是来乞讨的,只是想点一碗面。
老板犹豫了一下,给他煮了一碗面,看着的时候,觉得老板人挺好的。毕竟,很多店是不会接纳一个乞讨的人进店吃饭的。
但老板特意嘱咐他吃完了就走,毕竟她也不想让乞讨的人影响了生意,也影响了别的食客。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儿,让我觉得开店的生存法则永远比我们想象的难得多,就像梧桐说的一样,哪有那么容易。
最后,想起《深夜食堂》要开播了,可能我会去看看那些故事,就像黄磊在微博上写的:
“这就是个做家常菜的小馆子,也没什么装修,藏在城市的角落里,不过倒是个过生活的地方。”
© 本文版权归 pencil&eras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