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的那些歌詞
最近豆瓣上听着姚谦的写词课,心里有很多感触,其实说到姚谦老师,第一次知道这位大师是因为萧亚轩,直到今天为止,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吻》《突然想起你》《最熟悉的陌生人》依然是萧亚轩再也无法超越的曾经的自己,我很怀念,那是我的童年。
几乎每一年我都会想起《吻》这首歌,「身邊是否還是那個她,取代我在你醒來吻你嗎」每次重新聽都會覺得感動,有時候最動人的亦或許並不是當下,而是這樣一首歌記錄了每一個你傾聽的時刻,初中寒假開學前一天補作業,MP3裡循環著,每一個夜晚,放學路上....又一次聽就會想起來上一段故事,承載了和大一部分的成長經歷。
大概我剛上初中那會兒,蕭亞軒離開姚謙,漸漸向著電子舞曲轉型,變成了瀟灑小姐之後也改變了唱腔,可我還是喜歡曾經中低音的那份獨特。也許人們總愛懷念,害怕改變,只期待別人活成自己眼中期待的樣子,可能這不對。喜歡的也不一定是音樂本身,而是那個時候的自己,曾經喜歡著「吻」的自己。
長大後反而常常排斥一些芭樂,總覺得情歌這種都屬於無病呻吟,有時候其實只是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慢慢瞭解到其實音樂也沒必要分類那麼清楚,又何必把自己先全副武裝起來。後來我最喜歡的一首情歌是「紀念」,也是姚謙老師作詞,是姚謙聽到蔡健雅的一首英文歌「I remember you」後覺得非常感動填的中文歌詞,我第一次聽,腦子裡就不斷回響著「那一瞬間⋯」副歌部份,這是一個悲劇,但對我來說是最好的紀念,如此動人。
Tanya說紀念這首個開頭第一句她就哭了,「想念變成一條線,在時間裡面蔓延,長的可以把世界切成了兩個面」當時的蔡健雅因為要到台灣繼續發展事業,從在美國就讀的音樂學校離開,那時候也是要跟男朋友分手,寫下I remember you來記得和想念,要知道中國和美國時差12小時,剛好就是在地球的對面,所以想念長得把世界切成了兩個面,這句詞唯美又動人....我也永遠記下了那一句直到經年以後都常常在腦海裡反覆琢磨的歌詞「了解愛只是人所渴望的投射面」,另外這句詞似乎跟達爾文裡小寒寫下的「是明白愛是信仰的延伸」有著某種呼應。這首歌真切的讓我知道,好的詞絕對不是無病呻吟的拼湊。
我在詞作方面更加偏愛影射和含蓄的,所以我喜歡過小寒對於情感的表達,喜歡拋物線、喜歡達爾文,這些隱晦的類比和比喻,然後總有一天會在感同身受時被擊中,但沒想過我會喜歡「空白格」的簡單明了,蔡健雅筆下的想念是這樣的「我想你是愛我的,我猜你也捨不得」,我想和我猜用得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說3分、猜7分,防備習慣了,久而久之才發現我們之間竟然留下那麼多空白,最後想填也填不上了,只得默默漸行漸遠,成人世界的愛情有默契,分開也同樣默契....但是誰又不期待著想念是「受不了看見你背影來到,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般的甜蜜呢?
有一種詞特別哲學,通常一首好詞是不會讓人覺得不明覺厲的,它可以華麗,可以晦澀,但是也需要能夠引起共鳴,我個人非常喜歡邱黎寬(KWAN)填詞的「我離開我自己」,被楊乃文這種標準骨相好的歌手演藝得哀而不傷,一曲唱罷正如歌詞所言「像倦鳥歸去留下的空寂,安安靜靜~~」真的是不帶走一片雲彩...
「分開」這首歌也是我的大愛,「多想研究我們的早餐,是什麼成分當時那麼快樂」這句詞簡單、真實。是啊,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們始終還是要「對世間的離別深信不疑,因此才會想相依」然後心似淬火的歷練之後才可進化成更好的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