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肯尼亚18:再勇敢一把
单位举办的“我的海外故事”征文已经下发了很久,我不善于拿手术刀解剖自己,即使解剖也不愿示于生人前,所以我选择鼓励让其他同事写他们自己的故事,然而任务还是没有完成,不得不写一篇,有凑数或者完成任务的嫌疑。
英语故事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英语如何?”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迅速镇定道:“基本对话没多大问题。”其实我心里没底,大学时除了跟外教学过半年,一周学一节课外,从没在实际生活中用过英语的。
上了国际航班气氛完全变了,除了少数中国人外,外国人大行其道,英语自然也是飞机上的交流语言。还好我的脸皮厚,很快和后排的黑人大哥聊起来了,他很照顾我们几个,语速缓慢且时不时重复词语,好让我们明白他的意思。下飞机后因朋友被入关处卡住,一个来过肯尼亚的小前辈开始滔滔不绝地跟他们沟通,当时我的敬佩如涛涛江河奔流不息。到了办公区,看见了自己的长着浅浅头发的小助理,之前代理人事工作——英语专八的同事说:马老板,这是你新的人事主管。马老板是汉语,后面是英语,非常流利,我钦佩不已:“我英语不行啊!”他说:“不要说不行,要说——我的英语会越来越好的。”
于是我就这样成为了工区HR,但看见黑黑的肯方雇员走向我,我本能地想后退,心里直打鼓:这个人想干什么?我听不懂怎么办?我不知道如何处理怎么办?但脑袋转了转,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让所有人都先跟助理谈,助理不确定如何答复的过来问我,问我时我拿出翻译软件翻译一下不懂的词汇,完美解决了办公室英语沟通问题。
然而另一个问题很快来到:肯方雇员不知从哪里要到了电话,打电话过来,但我只能简单地听懂部分词汇,完全搞不清楚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没办法只好让助理接我电话,电话来的多了,某次灵机一动说:“请到办公室面谈!”面谈优势显著——不懂了可以打手势,可以借助助理或翻译软件,这一困难也被成功化解。
做人事,难免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有时事情解释一遍两遍他们不听,一着急,嗓门陡然失控就大了八度,单词竟机关枪一样“砰砰砰”向外涌动,有些单词都是我没开口说过的,但是觉得是那个样子,就肆无忌惮说出口来。事后一分析,八成是因为平时不敢说,怕错,着急想表达时就会有不管三七二十一之心态,不管准确与否,张口就来,受过英语教育的雇员连蒙带猜竟也懂了我的意思。
慢慢的跟当地人学,跟翻译软件学,之前跟工人开月中会,需要借助于翻译,慢慢的开始只借助助理用浅显易懂语言翻译我听不懂的词句,到后来我可以单独跟一群工人谈话。这其中能感觉到自己在慢慢进步。
某次去CIC保险公司咨询事情,对着完全陌生的人,我自己说出了来的目的以及我们的要求,对方竟然完全明白,心里一下下敞亮起来,连助理也惊奇,瞪大眼睛说:“啊,上帝,看,你说的英语竟然他们全明白。”
这大大提高了我的信心。从此,我的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甚至跟几十个工人开会,我也能大部分听懂他们的意思。这个时候,心里有点小得意,当我再次听带我过海关那个小前辈讲英语时,觉得他的英语其实还有待提高。
英语到如今还是比不过当地人,然而并不用介意,毕竟作为第二语言,能够驾驭它变成工作语言,已是大幸。我想,中间的窍门就是:放开胆子,开口。
这里推荐两个APP给大家,一个是“有道翻译”,这个学习新词管用,另一个是“英语流利说”,它更侧重句子的练习,当然也会标记出你读的不准确的单词。
肯尼亚做HR的小故事
从那一句介绍:“马老板,这是你新的人事主管。”开始,我正式成为在肯尼亚的中国公司的HR。这里人对HR特别重视,然而我还是很担心: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法律法规也不同,国内那一套根本不太管用,甚至英语都还在适应中,我能做好这些全新的挑战吗?
工作初期自然是碰壁无数,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如,工人打架了你怎么处理?工人喝酒了又如何处理?损坏设备了?偷油了?各种各样的新鲜事情接踵而至,令我应接不暇,心力交瘁。好在总部的领导领导,给予了耐心的指导,他跟我不在同一工作地,却能电话及时沟通。然而我的目标是:既然分管一个工区的工作,那我必须独立。
一次去总部办事,坐在办公室的黑人肯方雇员JERRY跟我打招呼,我没听到,领导对我说:“Jerry在跟你问好呢。”我这才真正的看了他一眼,英语回了一句你好。得知他主要负责处理劳动关系,我用结巴的英语跟他聊我的担心,说很多制度我都不懂,他说,不要太担心,你要知道,全世界的HR工作内容差不多的,大同小异,有任何事我们及时沟通。他这一句话点醒了我,接下来的几天工作中我不断回味他的话,发现HR工作果然有共同点,如同样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个模块。我一下子开窍,办事开始勇敢起来。有什么事先问清楚状况,再看制度或咨询领导做决定处理。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肯方雇员太多了!
肯方人每个人来办公室都要来问:“How are you?”一开始我还回答,后来太忙根本没空的时候只是用中国人的习惯“嗯”一声,来答应并结束这对话。是有点不礼貌,但迫于工作压力只能暂时这样,高峰期工区1300人,随便来小几十人打电话或者当面来说事,就可以让你从早忙到黑,一刻不停!那会一接到电话,我本能的会抵触:怎么又有电话进来。大概来了第四个月,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要招聘一个新的助理。
于是广发英雄帖,消息散布出去了,却没有找到有工作经验的,于是转变思路:不行了一边做一边培养吧。于是来了一个女助理,开始帮忙处理办公室的杂活:买东西、安排接待、同时负责面试人员的初步登记筛选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我的部分时间,可以让我有更多时间处理棘手事情。到了8月,有人提议把JERRY给我,毕竟三工区离镇上最近,其他两个工区较偏僻,没有工会找麻烦。肯尼亚工会行业发达,细分为不同的行业,有几十个之多。跟我打交道的两个人,一老头有几十年工作经验,另一个则年轻,沟通起来咄咄逼人。JERRY的到来,让工会人员不再随意找麻烦了,毕竟JERRY也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这让部门工作彻底走上了正规,我也变成了有三个助理的“小boss。”
肯尼亚跟国内最大的不同,他们爱罢工,一次老师集体罢工,罢工了2个月,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工资竟然比不上中国公司的一个普工;医生罢工,也会罢工2到3个月不等。罢工在国内可能比较忌讳,然而在肯尼亚,是常态。工人哪里不高兴了就会罢工,一次罢工工会代表说:中国人抢了我们的饭碗,必须立即回中国。当时我火冒三丈,说,没有中国人你们哪来的工作?我们回去了,你们吃什么?也正是那一次,我学会了英文“立即”这个单词。那会我的领导竟然稳如泰山,一点反应都没有。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你不生气吗?他们这是多么无理的要求。”领导笑笑说:“你见多了就知道某些时候他们不讲道理了,不要生气,生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肯尼亚法律健全,所以我开始学会办事更加谨慎,也正因此,我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来这半年左右,我基本可以独挡一面了,来一年左右,自己的脾气慢慢的变得比之前更为平和。
另外讲一个工作小故事。临时找资料员做资料,临时用,约好500先令一天(8H),超过后算加班,加班为100KES/小时。后班组打工卡,误打成了一般工人,给了周末双倍等,几个人便不依,在办公室闹了起来,还动用了驻地铁路局官员,闹心之后决定付工资开除2个闹腾的人,留下1个没闹的老实人,然而班组长说,这个老实人不够聪明,于是老实人也失去了这份短暂的工作。官员要求我当天付工资,我很生气很任性就说当天没钱,其实当天有钱,只是咽不下那口气。
接着给班组新招聘人,次日新人报到时,昨日闹腾的疯狂女职员又跑过来上班了,说可以接受之前约定条款。班组长说其是熟手,留下吧。于是对新招聘人员安抚一番退走,说下次再给机会。好在已大概学会不要生气,虽是小事一桩,但看得出一件事上人的立场不断戏剧化的转化,做工作得非常灵活,不掺杂个人情感。不然,有得争,有得气。
很感谢这近两年的海外经历,正因又迈出了这一步,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令我受益终生的是:保持勇敢,再前进一步,生活会给你更多的回馈。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