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大人
足球是父亲的第一运动,他一直盼着有人能和他一起看球,特别是在深夜。黑白电视里的闪动的影像,不敢调太大的解说音,跌宕的比赛场面,还有母亲熟睡的声音。或许比不过今日酒吧看球的集体狂欢,但在那个年代这恐怕是很多球迷最真实的日常写照。
我趴在床上,翘着脚,努力睁大双眼盯着电视屏幕,偶尔打量一下同样姿势的父亲,他块头更大,眼睛瞪得更圆,表情更加丰富。于是我努力模仿,试图感受他的情绪起伏,再和比赛画面关联上。
最初的几次观球更像是完成父亲交给儿子的家庭作业,每每困意袭来禁不住打盹的时候,他便轻轻拍打我的后背,提示我要认真观赛,眼神中有期待、失望和那么一点点责备,仿佛在感叹这么精彩的比赛你怎么能够睡着呢,介倒霉孩子。
说来也怪,我很快爱上了这样的观赛体验。夜间起床慢慢变成一件很刺激很愉悦的事情,因为第二天父亲会允许我睡懒觉,作为对陪他看球的奖赏,而且还会给我买最喜欢吃的煎饼果子加豆浆。这对平日严厉有加的他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在他眼中,所有天津的运动队都是值得关注的,所有和天津足球队有关的消息一定要了解。他听不得任何对家乡球队的负面评价,有时会反驳,有时默不作声。在体育赛事直播尚未普及的年代,录像播出是球迷们的唯一选择。他会在中国广播电视报上标注体育赛事的播出时间表。很快我成了这项工作的执行者。我嘴里叼着蓝色的圆珠笔,趴在床铺上,吃力的看着节目时间表,在母亲的帮助下识字,划线。那一行行被标注的信息成了我每周的念想,有球赛看的日子从早上就高兴,直到观看结束,彷佛积攒了一天的力气一下子用完了。
交流比赛信息成了我和父亲间最常见的话题。我总是在提问,他总是在回答。在体育知识的殿堂里,他神一样的存在,虽然后来我发现他也会为了应付我胡乱作答。我不怪他,因为没有他的执着我也无从踏入如此这般绚烂的体育世界,更不会拥有那些抹不去的体育记忆。
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争论我的体育天赋是遗传了谁。母亲的观点是她曾经屡次在校运会夺得径赛项目的前三名,同时曾作为班级女篮主力拿过学校冠军。父亲的说辞缺少量化的依据,但他一直在强调他的全能,羽毛球、篮球、排球和足球,他都有两把刷子。这样的争吵充满善意和骄傲,但却是最温馨的场景。
除了看比赛,我最喜欢的便是抱起足球踢上两脚。幼儿园的球场就是室内活动室,不分男女,不计人数,球滚到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都想踢到皮球,都在伸腿。这画面就像动画片里一阵烟雾缭绕,其中混乱只能脑补,烟雾散去,皮球已滚到另一个角落。通过这样的娱乐方式无法判断一个孩子的足球天赋,因为没有规则,没有专业指导,只有幼儿园阿姨坐在角落里多变的表情,有担忧也有开怀大笑。
在这个打基础的时间段,还是父亲充当起了启蒙教练的角色。每到周日我便要求他带我到公园踢球。公园里的同龄人大多手拿棉花糖,牵着大人的手,走向旋转木马或者迷你飞机。而我的眼中只有足球。
我和父亲的足球时间通常分几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互相面对面传球,在他的示范下我慢慢学会了用脚弓推球,每每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在一旁唠叨,担心我的腿型会变弯,父亲总是不耐烦的回应,大男子主义的情结。
第二个时段是带球,父亲告诉我好的带球不会让球离身体很远,但同时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这个比传球难很多,但更刺激。
最有趣的是第三个时段,带球过人。父亲教我人球分过,他把球从我的身旁踢过,然后绕着我跑过去继续控制住皮球。我每次都被他耍的团团转,但从未放弃。就像大人总会将棒棒糖举过头顶,孩子总会蹦着脚用手去拿,这其中的欢乐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后来我发现,父亲之所以教我人球分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人高马大有优势,二是他只会这一种过人方式。我喜欢拿这件事说笑,他每次都似笑非笑的否认,说自己会很多种方式。我也斩钉截铁的告诉他我相信。不出两秒钟,两人便会开怀大笑起来。
和父亲一起看球的趣事还很多,那是我童年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
我趴在床上,翘着脚,努力睁大双眼盯着电视屏幕,偶尔打量一下同样姿势的父亲,他块头更大,眼睛瞪得更圆,表情更加丰富。于是我努力模仿,试图感受他的情绪起伏,再和比赛画面关联上。
最初的几次观球更像是完成父亲交给儿子的家庭作业,每每困意袭来禁不住打盹的时候,他便轻轻拍打我的后背,提示我要认真观赛,眼神中有期待、失望和那么一点点责备,仿佛在感叹这么精彩的比赛你怎么能够睡着呢,介倒霉孩子。
说来也怪,我很快爱上了这样的观赛体验。夜间起床慢慢变成一件很刺激很愉悦的事情,因为第二天父亲会允许我睡懒觉,作为对陪他看球的奖赏,而且还会给我买最喜欢吃的煎饼果子加豆浆。这对平日严厉有加的他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在他眼中,所有天津的运动队都是值得关注的,所有和天津足球队有关的消息一定要了解。他听不得任何对家乡球队的负面评价,有时会反驳,有时默不作声。在体育赛事直播尚未普及的年代,录像播出是球迷们的唯一选择。他会在中国广播电视报上标注体育赛事的播出时间表。很快我成了这项工作的执行者。我嘴里叼着蓝色的圆珠笔,趴在床铺上,吃力的看着节目时间表,在母亲的帮助下识字,划线。那一行行被标注的信息成了我每周的念想,有球赛看的日子从早上就高兴,直到观看结束,彷佛积攒了一天的力气一下子用完了。
交流比赛信息成了我和父亲间最常见的话题。我总是在提问,他总是在回答。在体育知识的殿堂里,他神一样的存在,虽然后来我发现他也会为了应付我胡乱作答。我不怪他,因为没有他的执着我也无从踏入如此这般绚烂的体育世界,更不会拥有那些抹不去的体育记忆。
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争论我的体育天赋是遗传了谁。母亲的观点是她曾经屡次在校运会夺得径赛项目的前三名,同时曾作为班级女篮主力拿过学校冠军。父亲的说辞缺少量化的依据,但他一直在强调他的全能,羽毛球、篮球、排球和足球,他都有两把刷子。这样的争吵充满善意和骄傲,但却是最温馨的场景。
除了看比赛,我最喜欢的便是抱起足球踢上两脚。幼儿园的球场就是室内活动室,不分男女,不计人数,球滚到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都想踢到皮球,都在伸腿。这画面就像动画片里一阵烟雾缭绕,其中混乱只能脑补,烟雾散去,皮球已滚到另一个角落。通过这样的娱乐方式无法判断一个孩子的足球天赋,因为没有规则,没有专业指导,只有幼儿园阿姨坐在角落里多变的表情,有担忧也有开怀大笑。
在这个打基础的时间段,还是父亲充当起了启蒙教练的角色。每到周日我便要求他带我到公园踢球。公园里的同龄人大多手拿棉花糖,牵着大人的手,走向旋转木马或者迷你飞机。而我的眼中只有足球。
我和父亲的足球时间通常分几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互相面对面传球,在他的示范下我慢慢学会了用脚弓推球,每每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在一旁唠叨,担心我的腿型会变弯,父亲总是不耐烦的回应,大男子主义的情结。
第二个时段是带球,父亲告诉我好的带球不会让球离身体很远,但同时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这个比传球难很多,但更刺激。
最有趣的是第三个时段,带球过人。父亲教我人球分过,他把球从我的身旁踢过,然后绕着我跑过去继续控制住皮球。我每次都被他耍的团团转,但从未放弃。就像大人总会将棒棒糖举过头顶,孩子总会蹦着脚用手去拿,这其中的欢乐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后来我发现,父亲之所以教我人球分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人高马大有优势,二是他只会这一种过人方式。我喜欢拿这件事说笑,他每次都似笑非笑的否认,说自己会很多种方式。我也斩钉截铁的告诉他我相信。不出两秒钟,两人便会开怀大笑起来。
和父亲一起看球的趣事还很多,那是我童年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
-
帽子戏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8 09: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