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辅导员一样搞笑
#光明谈#【教育要有人文关怀】日前,有两则教育新闻引发关注。贵阳一中学规定上课去厕所需带“如厕牌”,一个班一块,轮流如厕,不得外借;青岛一大学生因为姥姥病重想请假,授课老师却不允许,并称“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
这两则新闻颇有些荒诞色彩,背后的思维起点又有共通之处: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人性考量。或许在这些学校、老师眼中,教育大概只等同于知识传递,除此之外一切生理需要、情感需求都可以挤压。如今,人文教育渐成共识。缺乏对人格的尊重,教育想达到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标是不现实的。人文关怀这一理念要教给学生,还得先进入教育工作者的头脑。
光明日报这则新闻也太搞笑了吧。写得根本就文不达意,匪夷所思。正因为课堂是个传道授业解惑追求真知的神圣的地方,才不允许在上课期间随意上厕所。人文教育怎么就讲解决生理问题啦,真搞笑。跟辅导员讲的话一样搞笑。人文主义肇始于文艺复兴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否定的是人在宗教教条面前的卑微。现代的人文教育讲的是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的文化教育、通识教育,它思考科学,却不是科学。它讲文学讲语言讲经史子集讲艺术讲哲学。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