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要火:营销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
一直以来,营销都被认为是一个靠感觉、靠经验、靠天赋甚至拼运气的手艺。 难学习、难培训,个人成长基本靠时间怼,学习效率之低。
广告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知道有近一半的广告预算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是啊,MD到底是哪一半。中国企业每年的市场相关投入在万亿元级别,假设1w亿元,则市场上每年浪费5000亿元的营销经费,天文数字,浪费的钱用来吃羊肉串多好。然而鲜有企业或组织可以沉下心去干这样的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研究“这几万亿如何可以花的更有价值?”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研究者,要么是与市场脱节的学院派,要么是依靠一两个成功案例经验模糊总结的山头派,各种奇奇怪怪的神仙和妖怪,还有零零散散碎片化的文章。
营销是一门系统且专业的学科,有它背后自身严谨的运行规律。
如果你看过骇客帝国这部电影,或许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这个世界的运营是由一行行代码构成的, 可预测、严谨、逻辑清晰,只是我们无法开启上帝模式看不到、看不懂每一行代码的意义。但是如果足够用心,或许可以摸透世界系统里一个子模块的运行规律,比如营销和传播的规律,像盗梦空间里的小李子一样在一群人的脑力植入你想植入的idea。
1、
【感觉要火】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通过教育,让营销在大部分营销人心中成为一门学科,而非艺术。
感觉要火,名字很有趣,成立于2017年,公司扎根于深圳。这是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 —— 教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怎么玩营销。有不同细分类别的系统化课程:文案、品牌、搞事情、运营、新媒体、洞察等线下训练营。
【感觉要火】拥有知名互联网公司和4A广告公司的优质团队,导师也是业内喜闻乐见的大咖,包括阿老师、王成、小马宋 …… 理论课程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优质广泛的人脉资源,一年内免费复训。
2、
“公司为什么要取【感觉要火】这个名字?”
对于这个问题,公司西依欧马源有话说: 如果你用心观察,会发现中国企业名字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代名字会看到华、信、恒、威、正 …… 这些字,看(听)起来给人一个60年代中年大叔的形象,从2017的审美视角看,略土。
第二代名字,常用形容词或英译中的词,比如飘柔、什么安娜、什么利亚 …… 目测不土,但是让人难以记忆。
第三代名字,相对于前两代会比较具象化,比如小米、几个爸爸、几只松鼠、斑马精酿 ……名词本身就比形容词易记,再配合视觉锤,解决了记忆的问题,感觉棒棒哒。
第四代名字,除了好记之外,还可以自带流量。比如,有个广告公关公司名字叫“你说的都对”,slogan是“那我们再想想” ,很好玩。有些甲方一听到公司名字,就觉得这公司挺有意思的,于是约来聊聊,聊完不错就给点活,活不错继续给,这就是名字带来的流量。
【感觉要火】也属于名字4.0时代。多月不见的基友问我最近在干嘛,我总是暗喜地跟对方说:“我在做一件感觉要火的事。” 他问啥事?我说感觉要火。啥?公司叫感觉要火。这时对方通常会懵逼两秒,然后来个神转折哈哈大笑:“这个有意思了,我要发个朋友圈,我有个朋友感觉要火。”
社交媒体中经济学有个概念叫社交货币,传播的基础是你可以为别人提供社交货币。每个人都喜欢好玩的、有趣的、新鲜的的事物,如果你能够给他们提供这种素材,他们就愿意为你传播。“
2、
【感觉要火】的西依欧马源, 就读于上海交大是学物理的,后来去哥伦比大学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后辍学回国创业。
马源也是原第九课堂创始人,主要角色是产品经理,这是一家在教育圈小有名气的公司,徐小平投资,第一个o2o+c2c模式的教育公司,做了中国第一个系统化文案培训的课程,第一个系统化产品经理培训的课程。而且,如果你对营销运营的圈子比较关注,你会知道小马宋,黄有璨这些同学也是九课出来的牛人。
他想用用物理学和互联网产品思维推动营销工作的科学化进程。物理是一门探寻现实世界底层运行的学科,下面是物理小课堂 ——
基于牛顿三大定律,人类得以工业革命。
基于欧姆,特斯拉的几个公式,把我们带入了电气时代。
核电站的建设、信息化浪潮,这些看似复杂的活动,无不被一些底层基本的代码控制着。
如果你看过大刘三体这部小说,你应该会记得三体人用质子锁死人类技术进步的故事。怎么锁死?就是干扰基础的物理学研究,当物理学这样的基础科学不能取得突破,人类的科技水平就难以取得真正的飞跃,只能在应用层做一些表面文章。
(反正你也看不懂,划掉)
营销,一门探索人们心智世界底层运行规律的学科。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沃恩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外力的合集决定的。如果你想加速营销用户的心智。你要明白哪些力量在影响用户的心智?这些力量是怎么影响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让营销技术化,去艺术化】是感觉要火写在员工手册里的公司使命;【成为最棒的营销知识教育者】是同一本册子里描述的企业愿景。
Anyway,【感觉要火】是一个感觉要火的公司。
愿你能开启一个科学营销化的时代。
以上,酱。
广告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知道有近一半的广告预算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是啊,MD到底是哪一半。中国企业每年的市场相关投入在万亿元级别,假设1w亿元,则市场上每年浪费5000亿元的营销经费,天文数字,浪费的钱用来吃羊肉串多好。然而鲜有企业或组织可以沉下心去干这样的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研究“这几万亿如何可以花的更有价值?”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研究者,要么是与市场脱节的学院派,要么是依靠一两个成功案例经验模糊总结的山头派,各种奇奇怪怪的神仙和妖怪,还有零零散散碎片化的文章。
营销是一门系统且专业的学科,有它背后自身严谨的运行规律。
如果你看过骇客帝国这部电影,或许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这个世界的运营是由一行行代码构成的, 可预测、严谨、逻辑清晰,只是我们无法开启上帝模式看不到、看不懂每一行代码的意义。但是如果足够用心,或许可以摸透世界系统里一个子模块的运行规律,比如营销和传播的规律,像盗梦空间里的小李子一样在一群人的脑力植入你想植入的idea。
1、
【感觉要火】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通过教育,让营销在大部分营销人心中成为一门学科,而非艺术。
感觉要火,名字很有趣,成立于2017年,公司扎根于深圳。这是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 —— 教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怎么玩营销。有不同细分类别的系统化课程:文案、品牌、搞事情、运营、新媒体、洞察等线下训练营。
【感觉要火】拥有知名互联网公司和4A广告公司的优质团队,导师也是业内喜闻乐见的大咖,包括阿老师、王成、小马宋 …… 理论课程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优质广泛的人脉资源,一年内免费复训。
![]() |
小马宋老师的文案课 |
2、
“公司为什么要取【感觉要火】这个名字?”
对于这个问题,公司西依欧马源有话说: 如果你用心观察,会发现中国企业名字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代名字会看到华、信、恒、威、正 …… 这些字,看(听)起来给人一个60年代中年大叔的形象,从2017的审美视角看,略土。
第二代名字,常用形容词或英译中的词,比如飘柔、什么安娜、什么利亚 …… 目测不土,但是让人难以记忆。
第三代名字,相对于前两代会比较具象化,比如小米、几个爸爸、几只松鼠、斑马精酿 ……名词本身就比形容词易记,再配合视觉锤,解决了记忆的问题,感觉棒棒哒。
第四代名字,除了好记之外,还可以自带流量。比如,有个广告公关公司名字叫“你说的都对”,slogan是“那我们再想想” ,很好玩。有些甲方一听到公司名字,就觉得这公司挺有意思的,于是约来聊聊,聊完不错就给点活,活不错继续给,这就是名字带来的流量。
【感觉要火】也属于名字4.0时代。多月不见的基友问我最近在干嘛,我总是暗喜地跟对方说:“我在做一件感觉要火的事。” 他问啥事?我说感觉要火。啥?公司叫感觉要火。这时对方通常会懵逼两秒,然后来个神转折哈哈大笑:“这个有意思了,我要发个朋友圈,我有个朋友感觉要火。”
社交媒体中经济学有个概念叫社交货币,传播的基础是你可以为别人提供社交货币。每个人都喜欢好玩的、有趣的、新鲜的的事物,如果你能够给他们提供这种素材,他们就愿意为你传播。“
2、
【感觉要火】的西依欧马源, 就读于上海交大是学物理的,后来去哥伦比大学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后辍学回国创业。
马源也是原第九课堂创始人,主要角色是产品经理,这是一家在教育圈小有名气的公司,徐小平投资,第一个o2o+c2c模式的教育公司,做了中国第一个系统化文案培训的课程,第一个系统化产品经理培训的课程。而且,如果你对营销运营的圈子比较关注,你会知道小马宋,黄有璨这些同学也是九课出来的牛人。
他想用用物理学和互联网产品思维推动营销工作的科学化进程。物理是一门探寻现实世界底层运行的学科,下面是物理小课堂 ——
基于牛顿三大定律,人类得以工业革命。
基于欧姆,特斯拉的几个公式,把我们带入了电气时代。
核电站的建设、信息化浪潮,这些看似复杂的活动,无不被一些底层基本的代码控制着。
如果你看过大刘三体这部小说,你应该会记得三体人用质子锁死人类技术进步的故事。怎么锁死?就是干扰基础的物理学研究,当物理学这样的基础科学不能取得突破,人类的科技水平就难以取得真正的飞跃,只能在应用层做一些表面文章。
(反正你也看不懂,划掉)
营销,一门探索人们心智世界底层运行规律的学科。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沃恩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外力的合集决定的。如果你想加速营销用户的心智。你要明白哪些力量在影响用户的心智?这些力量是怎么影响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让营销技术化,去艺术化】是感觉要火写在员工手册里的公司使命;【成为最棒的营销知识教育者】是同一本册子里描述的企业愿景。
Anyway,【感觉要火】是一个感觉要火的公司。
愿你能开启一个科学营销化的时代。
以上,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