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考时
查看话题 >假如未高考 现在应该是牛老师吧!
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运就是很偶然地改变了。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初中毕业后,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应该是再理所应当的事儿了。但我不是,初中毕业后在家里人的建议下去读了天水师范学校,理由是师范学校可以包分配工作,如果家里找点关系,还可以到天水市的某个中学教书,对一个女孩子来讲应该是个不错的归宿。
14岁的我,除了能把读书和考试这两件事干得很漂亮外,几乎一无所长。当然也不会懂得这个选择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老师和同学的七嘴八舌怂恿下,隐约觉得这似乎并非最佳选择,但向来听话的我,也并未作出什么实质性反对,最后还是高高兴兴去读师范了。
到了师范学校,才发现整个年级都是好学生,尤其是我们一班,好几个都是天水市辖的区县中考状元来着。当时的班主任是个挺愤世嫉俗的人,他非常鄙视我们这帮同学,好好的成绩不去读高中考大学,读什么师范呢!
我当时对班主任的解读是:他不喜欢做老师这一职业,便痛恨其他可能有前途的学生将来也变成像他一样的老师。
因为读的是普通师范专业,基本文化课程和高中差不多,只是学得略粗略一些。同时加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课程的比例。文化课程并不能难倒我,唯一就是对物理略有芥蒂,力的分析、空间感等这些是我的绝对弱项,导致我现在看类似于《星际穿越》类似的电影都有心理阴影,难以想象宇宙太空的构造以及运动高深的知识。
同学们比拼的也不再仅仅是文化成绩,反而是谁音乐很厉害,谁的吉他弹得很棒,谁画画很有灵气,谁的书法首屈一指,谁的篮球、乒乓球打得贼好,这些同学更容易受到青睐和喜欢。
想想我当时的那些同学们,蕾子画画很厉害,是我们美术老师的得意门生,现在想起她背着画板走在校园里的情形依然清晰在目;队长非常有音乐天赋,口哨比《人民的民义》里的侯亮平吹得还要好,晚上熄灯后,她常常会给我们吹口琴,完全是自学的,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她还能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简单作曲;同桌的乒乓球和篮球都打得很棒,我后来也喜欢这两项运动就是深深受了他和其他几个男同学的影响。
我自己学书法,喜欢欧阳询的欧体字,与柳宗权的柳体相比,欧体更含蓄更温润一些,有一段时间发展到疯狂,每周末跑到教室去临摹《九成宫醴泉铭碑》,临摹了好多遍。后来寒假回家就给家里写对联了。
此外还爱上了打篮球。以前都不知道女生还可以打篮球,周周打篮球也很厉害。我跑步速度向来不快,但有段时间,站在罚球线上投篮的功夫练到了很娴熟的程度,最好时能十投八中。三步上篮也颇为熟练。
那些十几岁懵懂的夏日傍晚,吃完饭唯一的消遣就是打篮球,男生女生统统往操场上冲。但女生这一物种打起篮球来真是不够优雅,互相拉扯、抓头发、掐、挖等等动作无所不用其极,一场篮球下来一不小心还要破相挂彩,但大家还是觉得好玩。
在师范学校的3年简直过得没心没肺,期间经历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非典等大事件,
转眼就到了2004年三年级。
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自习课,我和同桌在用刚买的随声听听流星花园F4的磁带。班主任突然来了教室。他说国家有了新的政策,非高三学生的其他人也可以通过社招参加高考,考上就可以继续读大学。
师范学校的学制是四年,但事实上四年级都会被派到各自的户籍所在地去实习,然后等待分配工作,所以三年级也就是上学的最后一年了。
他宣布完这个消息就走了,让我们各自考虑考虑。有想要报考的可以去找他,他会帮我们联系报名事宜。
他走后教室里就炸了锅,大家开始了热烈讨论,主要议题就是当年的同学某某准备考什么大学之类,但参加中考的时候那些同学可都是我这些同学的手下败将。大家心里都讪讪的,因为我们都清楚,各自过了非常不同的3年。我们过了3年琴棋书画的师范生活,可那些读了高中的同学可是头悬梁锥刺股了3年。
老胡、老赵、春莲、慧芳、我,我们几个心里痒痒的,第二天继续热烈地讨论。“我们就简单复习一下去试试嘛,就算考不上,我们还是可以去当老师啊!”老胡一语中的,大家都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试一试,正好也可以检验一下这三年和高中同学的差距拉了多大,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于是我们几个就四面八方借了一些教科书,买了一些练习题,那时候是3月,距离高考还有差不多100天的时间。
那是非常美好的100多天,我们几个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小团体,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复习,一起讨论,互相鼓励。
因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所以并没有什么压力,那一年,我考了550多分,距离甘肃省重点分数线还差20分。但二本线是远远超出了的。
我突然觉得高考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加上当时对当老师确实没有太浓厚的兴趣,因此就跟妈妈商量,想回到县城的一中插班读一年高三,然后第二年再考一次。
那时候仿佛有非常的自信能考一个重点大学。
我妈,是个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妈,她立刻觉得这事儿靠谱,想到当年外公强行不让成绩非常优秀的她继续读书下去,她觉得悲剧不能重演,条件再困难都应该支持我的想法。
于是找关系插班,租房子,在经历了师范学校3年的逍遥自在后,准备来一年头悬梁锥刺股的高三生活体验。与此同时,另外几个一起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也都回到各自的县城去插班读高三去了。
读高三的那一年就远远没有第一次高考那样轻松了。师范的其他同学都已经找到实习学校去实习了,顺利的话毕业后就会留在学校当老师了。而我们呢!一切都没有着落,假如第二次高考失败的话,不但工作会受到影响,也比较丢面子。我主要是怕后面一件。
但是在当了几个月插班生之后我逐渐恢复了自信,习惯了高三生活的节奏后,成绩稳步保持在班里前两名,我和同桌国玉一直保持着第一和第二的记录,别的同学几乎无法插足。同桌也是第一年高考失利选择复读,所以更有相同的心境。
做插班生的一年非常辛苦,学业非常紧张、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还要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常常会心神不宁。幸好那时候认识了几个包括同桌在内的好朋友,大家都面临相同的际遇,便能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爸爸妈妈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父老乡亲不解、异样的眼光下毅然决然支持我的决定。也是在我和弟弟密集高考的那几年,爸爸妈妈迅速地老了,出现了许多白头发。
命运终归没有辜负所有人的努力,我高考的成绩不差,文科605分,超出了重点分数线70分。但当时生怕滑了档,所以填报志愿也比较保守,只填了省内的兰州大学,不过也从未后悔过,在兰州大学度过了四年非常棒的大学生活。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参加高考已经12年。偶尔会出神地想,假如当年没有参加高考,现在应该是天水某中学的一名老师吧?如果干得好,说不定还是一名优秀教师呢!那可是真正的不是仅仅是一个称谓的牛老师啦!
未来的道路就是一张白纸,而画笔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无法去评判哪一条道路更好或更坏,只是高考这一笔,似乎真的改变了我人生这幅画。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2 19:43:24